客家茶果、东山渔歌、海胆粽大鹏新区新增3个市级非遗项目

羊城地方 2021-04-28 11:02

东山渔歌

葵涌客家茶果

南澳海胆粽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深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鹏新区共有3个区级非遗项目升级为市级非遗项目,分别是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东山渔歌和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至此,大鹏新区18个区级以上非遗项目中,省级4个,市级4个,区级10个。

其中,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是流传于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的一种客家传统饮食制作方法,将糯米、粘米浸泡后磨成浆或打成粉团,包裹丰富的食材,蒸煮制作成糕点。客家方言俗称“粄”,现主要流传于葵涌办事处高源及其周边社区,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聚居区域。葵涌客家茶果馅料丰富,品种多样,有咸有甜,有艾茶果、艾粄、菜头角、起粄、糍粑、擦茶果、赏头圆。

东山渔歌是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东山渔民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用以传播历史文化、生产知识、人际交往的抒情性渔歌,以渔民口耳传授传承至今,主要分布于大鹏新区南澳东山社区渔民聚居区及其周边地区。

渔歌源自疍民。东山由于背山面海,村民一半是农民,兼事渔业;一半是渔民,多由潮汕、惠东、福建等地迁徙而来。自2000年开始,为了恢复传统文化,挖掘、收集与整理东山渔歌。2016年8月,招募东山会唱渔歌的村民组成并成立东山渔歌队,传承发展东山渔歌。东山渔歌以方言入歌,演唱语言主要有大鹏话、福佬话,其他演唱语言因人而异;此外还有独唱、对唱、合唱、即兴演唱等多种形式。

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是主要流行于大鹏新区南澳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饮食制作方法,传承至今已有五代。南澳盛产海胆。海胆粽是南澳人在长期迁徙与实践过程中,结合当地气候、物产、风俗形成。传统上,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由家庭女性长辈口耳相传。2004年,传承人张长妹开始规模化生产,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开始社会传承。

据介绍,近年来,大鹏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亮点频出。一是积极推动保护升级。推荐5个区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3个,目前正在开展“皮影戏”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二是联合宝安区海韵学校,推动省级非遗项目疍民过年习俗(舞草龙)、南澳渔民娶亲礼俗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编创主题非遗舞蹈课程《形韵》,该项目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非遗进校园”十大精品案例。三是每年组织开展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大鹏新区活动,内容以非遗演艺为主,非遗展示和非遗传承为辅,穿插非遗互动体验,通过“演、展、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

(文/图蒋佳元曾世敏)

新闻推荐

中共高潭特别支部高山密林中撒播革命星火

大图:中共高潭特别支部成立地遗址(谢氏宗祠)。小图:谢氏宗祠原貌式样。图片由谢帝水提供1925年夏,中共高潭特别支部在海丰党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