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陶米缸 满满红色情

惠州日报 2021-04-22 12:30

陶米缸。龙门县博物馆供图

百宝名片

陶米缸,高38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29厘米,腹径38.4厘米,呈酱黄色,完好无缺。此缸作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司令部装米之用。1982年11月,龙门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在南昆山飞鼠岩洞找回。

位于龙门县南昆山上坪社区上坪村民小组的飞鼠岩洞,是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司令部遗址。洞内遗留的一个保存完好的陶米缸已被寻回并存放于龙门县博物馆。一个小小的陶米缸,承载着一段厚重的红色记忆。

江北支队司令部设在飞鼠岩洞

1947年4月底,中共江北工委扩大会议召开,作出“以山地为主,以南昆山为中心,主要力量放在发展南昆山周围,把南昆山作为基地,并发展桂山和罗浮山作为回旋区”的战略方针,为后来的反击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储备了力量。

1948年3月,中共江北地委成立,并整编部队,将江北地区的武装统一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司令部设在飞鼠岩洞。飞鼠岩洞为天然石洞,洞口宽9米,深6米,洞内遗留的陶米缸,当年司令部用来贮米。

江北支队在江北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等活动。在反“围剿”战斗的短短几个月中,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屡次粉碎敌人的“清剿”。1949年1月17日,粤赣湘边区党委下令将所辖部队进行统一改编,江北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

上坪大捷改变江北地区局势

改编后不久的第三支队取得上坪大捷,彻底挫败敌人的“清剿”。

上坪地处横河与公庄之间,是横河通往公庄、平陵的必经之地。这里是一个狭长的袋形小盆地,东西两面皆为草木茂盛的高山,易于部队隐蔽,实为理想的设伏用兵之地。第三支队作出战斗部署,诱敌深入,严阵以待。

1949年3月16日,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由红头岭、柏塘、陈禾洞,分三路向公庄进犯。由红头岭进犯的国民党一个加强连及地方反动武装200余人进入上坪,落入伏击圈。东江第三支队司令员黄柏一声令下,东西两面伏击部队集中火力,仅40分钟就结束战斗。由柏塘进犯的右路之敌,也遭到李汉威率领的钟成中队的狙击,毙伤敌10余人。左路进犯之敌由龙门路溪抵达平陵时,获悉战事后闻风丧胆,龟缩平陵墟内。

据《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记载,上坪大捷从根本上扭转了江北地区的军事斗争局面,从而改变了整个江北地区的局势。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邬杞祥 张玉婷

新闻推荐

松山湖科学城揭开面纱 整体以“北湖南山,一核四区”为城市空间布局 高标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松山湖中心区效果图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通讯员松湖引人瞩目的松山湖科学城今后到底长啥模样?东莞昨日召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