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铭记光荣历史 见证新城崛起
▲小漠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摄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沿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小漠镇小漠大桥西行,在南君寮村路口约100米处,便能看见一座烈士纪念碑屹立于此。纪念碑及其相关占地约3000平方米,碑身高6.8米,大理石碑座,汉白玉碑石,碑身正面镌刻“人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四周青松环绕,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
近日,深晚记者在南香村委书记林志明、副书记李纪君的带领下,对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进行了深入采访。
追忆当年
烈士事迹可歌可泣
小漠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从20世纪20年代起,小漠人民就同赤石、鹅埠、鲘门、梅陇等乡镇群众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刘洪九、林松根、李来丑、陈日火、谢连枝、杨潭锦、洪政吉、陈松许等多名小漠籍革命战士及近百名无名英雄,为了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小漠镇,当时600多人的南君寮村,几乎家家有人参加革命,由林梅任队长的南君寮村农民赤卫队由此组建。白天各队员做农活,晚上到农会馆学习和训练,同时主要负责通讯、运输等工作,村内的潭公爷庙是各地联络员的休息站、联络站。
南君寮村位于赤石河旁,水路北通圆墩林场、赤石、鹅埠,东可出九龙湾,其中马头渡作为南君寮渡口,是小漠周边农会赤卫队组织的活动据点,成为情报传递等工作的必经水道。当时南君寮村时常遭受驻扎在小漠的国民党部队的袭击,为守护好马头渡这个交通要点,牺牲了许多村民和革命人士。
1928年农历九月初三,南君寮村遭国民党部队突袭围剿,由于事前收到情报,群众及时疏散,国民党部队在南君寮找不到人,就放火焚烧全村房屋,农会馆被洗劫一空,全村被烧为平地。敌人撤走后,村民们互相帮忙,搭了一些简单的寮棚,农会工作照常进行。
1928年农历十月初二,国民党部队得知村民回来,对南君寮村进行第二次围剿,他们带来迫击炮、机关枪等武器。村民来不及疏散,村民中的红军(一个排)和赤卫队奋力抵抗,掩护村民转移。由于力量悬殊,红军战士在撤退中渡船过河翻船,牺牲了17人,在掩护村民向鹅埠方向撤退中,林松根在香坑狮山古道中弹牺牲,7名群众遭到敌人枪杀,2名群众被烧死,两百多间刚刚搭好的房屋被烧为废墟,仅剩谭公爷庙一处没有被烧毁。全村六百余人撤离他乡。此后一段时间,村民都无法回来。直到1936年,回村的村民才达到200余人。
追忆峥嵘岁月,烈士事迹可歌可泣。
1927年,杨谭锦在小漠旺官圩被国民党部队围捕,押往小漠沙坝遭受严刑拷打。虽被尖刀刺穿大腿,鲜血直流,但其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农会组织的情况。后遭国民党部队用烈火焚烧而牺牲,时年32岁。
烈士杨谭锦家族把一腔热血全部投入到革命当中,其母叶氏参加革命,后被国民党押往鲘门中学枪决,其兄杨佛在鲘门农会作交通员,其弟杨主意也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17年出生的陈日火,1948年参加革命,系粤赣湘边纵队一支五团班长,1948年在海丰县可塘战斗中受伤,同年,在惠阳县平山镇牺牲。
林梅的外孙、1956年出生的本地村民刘仁德介绍,除了外公参加革命外,叔公刘洪九及外婆均在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浴血奋战中牺牲,而他的父亲刘坤南也参加了东江纵队。
延续先烈精神
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永远铭记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坚强不屈、忠诚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1952年,小漠镇人民政府在南香渡口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1928年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1952年立碑”。1986年重建时立有碑石,上刻“纪念南君寮林松根、谢连枝、杨潭锦、刘洪九、洪政吉等12位烈士,1986年重建”。2010年10月,小漠镇对纪念碑进行重建。新碑建成后,成为小漠镇及深汕合作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志明告诉深晚记者,每逢清明节,镇里会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向孩子们讲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壮举,让孩子们时刻牢记历史,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此外,还有很多机关单位会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现在的南香村户籍人口1298人,全村的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村内7户挂有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村民们思想觉悟高,在深汕合作区近几年的发展中,全村主动配合政府征地2000余亩,全力支持深汕新城建设。同时,全村参军拥军意识高,每年都有青年积极应征入伍。延续先烈们的精神,南香村全村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李纪君说。
新闻推荐
湖南七旬老人年初在惠州南站得到义工帮助顺利乘车回家 湖湘寄来感谢信 惠阳义工获点赞
“她们这种助人为乐,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令人敬佩,值得点赞与表扬……”日前,惠州南站负责人收到了一封从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