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印箱见证东纵战斗故事东江纵队交通站用它印制宣传资料传播革命思想
油印箱在龙门县博物馆展厅展出。图片由龙门县博物馆提供
油印箱背后故事
百宝名片
油印箱(内空),长48厘米,宽35厘米,高13厘米,木制,平面呈长方形。1966年由“堡垒户”陈显发捐献。1945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在路溪陈禾洞村客家围陈显发家设交通情报站,用这只油印箱印制革命宣传资料,直至1946年6月北撤。
在龙门县博物馆展厅,一个陈旧的木箱静静躺着。这个箱子是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在龙门路溪陈禾洞村设交通情报站时使用过的油印箱,其背后珍藏着一段“智送情报”的革命故事。
建立交通站加强秘密联络
罗浮山和南昆山都是战略要地,也是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主力东江纵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日军入侵华南之后,地方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就派出抗日救亡工作队和中共地下党员在增城、博罗、龙门一带活动,建立党组织,为开辟罗浮山、南昆山抗日根据地作准备。
1944年冬,东江纵队挺进博罗、龙门、增城期间,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为了加强党的秘密联络工作,在龙江镇路溪陈禾洞村客家围设交通站。据龙门县地方史记载,从1945年5月开始,国民党军第一五三师一个团、师管区教导团、袁照华保安总队,连同县警队及地方反动武装总共2000余人,对龙门地区的抗日武装实行全面“清剿”。
情报工作是生命线,事关生死存亡。交通站成立后,先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但交通情报工作并未停止,隐蔽战线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战斗近2年。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该站出色完成任务。
站长送情报途中机智化解险情
交通站除了使用油印箱印制革命宣传资料传播革命思想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传递情报。提到情报运送,陈显发是个不可不提的人物。陈显发出生于1919年,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私塾读书,当时交通站就设在他家。1945年10月,他出任交通站站长,负责为游击队送情报、筹粮、掩护伤员、宣传组织群众等工作。
1945年9月20日,在出任站长前夕,正值中秋佳节,陈显发去路溪,获悉国民党军队要从龙江来陈禾洞扫荡的情况后,他马上买了2斤猪肉,割开一道口子,把联络信件藏进猪肉里并往回跑,来到黄坭迳山顶时,恰好碰上了进陈禾洞扫荡的两名国民党士兵。其中一名士兵用步枪对着陈显发的胸膛说:“你这个红军头去哪里?”陈显发面不改色,机智勇敢地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去路溪坑尾大姐家看望一下,因姐姐有重病不去看望不成。”此时,国民党兵不慎踏到一块乱石退后了一步,错扣了扳机,“咔”的一声枪未响,后来这名士兵把枪向上再扣扳机,却意外地“呯”一声枪响。两名国民党兵见状异口同声说:“这个家伙不当死,命大了。”
陈显发躲过了一劫,随后巧妙地稳步前行,躲过了封锁线。当天,他准时把情报顺利送到路溪六屯白石角东江纵队驻地,并向东江纵队领导讲述送来情报的经过,部队领导连声称赞。
交通站虽小,作用却很大。1945年12月20日,陈显发去路溪,又获悉国民党军队要从龙江来陈禾洞扫荡的情况,目的是为了追歼正在何坑头的东纵队员,进而扑灭革命的火种。于是,他立即独自一人摸黑经过矮凸,把密件送到何坑头交通站。得益于他的情报,何坑头的东纵队员做好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陈显发与留下坚持斗争的同志继续保持联系。1947年恢复武装斗争,陈显发继续担任陈禾洞交通站站长,并兼任农会会长和常备队长等职务,带领常备队跟随部队到博罗等地活动。
1948年初,由谢光介绍,陈显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陈禾洞第一批中共党员。龙门县解放后,他积极投入到乡村各级政权建设工作中,曾任路溪乡陈禾洞办事处副主任,继续为龙门建设作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邬杞祥 张玉婷
新闻推荐
博罗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仪式暨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举行 年底力争超八成村(社区)设心理咨询室
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活动。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摄惠州日报讯(记者朱丽婷李燕文贺小山)昨日上午,博罗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