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情思□李淑婷
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凝望罗浮山上抗日将士栩栩如生的雕像,我依稀看到那些年的抗战场面,听到战士们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杂草丛生的战地。如今,滚滚东江发出阵阵涛声,我俯身聆听到的,除了昔日的炮火连天,还有这个国家砥砺前行的跫音。
清晨,微凉,细雨过后,罗浮山云雾如织。走在悠长的青石板上,瞻望周遭景色,莲湖如镜,水天一色,宁静却又深远。然而,可曾想过,这样的宁静是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现代与历史交错的时空上,我寻找着历史的真谛,探访着先辈的足迹。
这是清明时节,烈士碧血染过的河山总是如此绿意盎然、郁郁苍苍。70多年前,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都浸染着血雨腥风。同时,也见证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嘹亮而壮烈的军歌仿佛在狮子峰下经久不息,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唯有永恒。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丝丝青苔,光阴在不停流逝,然而不朽不灭的却是精神。微风轻撩衣袂,飞花拂过脸颊,不远处,山腰下的那端,东江纵队纪念馆庄严呈现在眼前。凝望着抗日将士栩栩如生的雕像,他们的风貌如此凛冽,血骨如此铮铮。我依稀看到那些年的抗战场面——冷月如钩,风声鹤唳,我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杂草丛生的战地。须臾间,血火连天,激烈的战斗,流血的伤口,坚韧的面孔,如电影般闪现。
无数英雄,不为名利与富贵,只求精忠报国,唯愿后世千秋万代、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有明月朗照、安详与恬静。他们确是当之无愧的国士与栋梁,值得后世永生纪念与感恩。作为东江儿女,我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寄托思念,深切缅怀东纵将士。只因我身上流着与他们相同的血液,我与他们说着共同的乡音,无论如何都无法湮灭这种天然的亲切感。
如果需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东江纵队,那一定是赤色。赤色东江,赤色黎明,赤色军队。赤色的基调奠定了东纵的光辉卓绝、波澜壮阔。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战史上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一支重要军事武装力量,是东江人民的子弟兵。它活跃于东江流域,雄踞粤东地区,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沉重打击了盘踞在广东的日本侵略军。东江纵队在远离新四军、八路军,在日、伪、顽夹击的环境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曾生、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指挥下,紧紧依托人民,发动人民抗战,坚持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横扫日军的华南抗战主力部队。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穿透历史的沧桑,让我用一颗求知的心探寻历史真相,让我用瞻仰的目光审视每一张泛黄的图片,扫视每一件见证荣光的文物,用轻柔的诉说带领读者重温东纵的光辉岁月——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进攻香港,香港不久沦陷。东江纵队遂挺进香港、深入港九、打击日军,与香港同胞共写千秋大义。尤其值得史家浓重一笔的是他们深入虎穴、营救精英。东江纵队在周恩来的亲自策划、指挥下,冲破日军重重封锁,成攻营救出300多名爱国民主文化人士,包括茅盾、邹韬奋、柳亚子、夏衍、张友渔、高士其、胡绳、戈宝权等。这次秘密大营救前所未有,茅盾先生评价其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邹韬奋先生给曾生将军的题词是“保卫祖国,为民先锋”。
经过漫长艰苦的抗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东江纵队挺进罗浮,开辟五岭。1944年秋,根据土洋会议的决定,东江纵队派出部队由江南转战江北,开始全面建立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从此,罗浮山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的指挥中心,直至东江纵队告别罗浮,挺进粤北。
此时此刻,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曾经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刚从历史长河中畅游回来的我望着现实,山还是那座山,然而烽烟早已飘散。
滚滚东江水,临岸迎风,涛声阵阵,我俯身聆听的,除了昔日的炮火连天,还有这个国家的自强不息和砥砺前行。
从卢沟桥到东江,从太行山到罗浮山,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怎敢忘记守护这方天地的抗日将士?脚下这片土地的呢喃,每一个秋虫的呻吟,每一朵花开的声音都回答:不能忘记!细雨荡涤山林,豪迈略过胸襟,无限情思不绝如缕,我们当谨记:和平来之不易,英雄永驻心间。
新闻推荐
惠州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祭扫现场秩序井然 预约错峰限流 确保安全祭扫
文明祭扫惠州日报讯(记者游璇钰)昨日天气晴好,也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惠州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迎来了祭扫高峰。当天,记者实地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