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镇隆: 马鞍山下埋忠骨 革命精神励后人
探访情报站
曾才(曾端)和赖章烈士墓(位于惠阳镇隆黄洞村庵下山腰)图片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七车陂交通情报站旧址(位于惠阳镇隆长龙村)
沙坑角交通情报站旧址(位于惠阳镇隆陂塘角村)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惠阳镇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历尽艰难,不管是在炮火连天的战斗前线,还是在险象环生的隐蔽战场,无数革命志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战歌,彰显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对真理的坚持、对人民的忠诚。
革命英烈是最好的楷模,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催人奋进的力量。马鞍山下,继承了光荣红色传统的镇隆人民,始终用敢打善拼的斗争精神滋养初心、践行使命、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书写着更加优异的时代答卷。
红色记忆
镇隆抗日常备队奋勇保家乡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地处惠樟公路、惠淡公路、惠深公路交会处的镇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登陆后,兵分三路向惠州推进,其中左路从岩前、澳头、小桂出发,占领淡水后沿新圩、镇隆、陈江向惠州进犯,一路烧杀抢掠。日军进占惠州后,还在惠樟公路沿线设立据点驻兵,沿线镇隆、陈江等地的群众深受其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镇隆人民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沙坑、陂塘角、岗头、高田、石岗、楼下等村纷纷成立抗日自卫队,为镇隆人民抗日武装——镇隆抗日常备队的建立打下基础,筑起保卫家园防线。
1944年下半年,日军进犯陈江、埔仔、半沥、布尾等地。9月间,东江纵队第二支队队长叶锋率部到镇隆活动,召开各界群众代表座谈会,号召各界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组织抗日武装。10月,镇隆抗日常备队在陂塘角岭下温氏祠堂成立,温汉光任队长,杨钧任政治指导员。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队伍发展到70多人,后来发展到近百人。
镇隆抗日常备队是镇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积极配合东江纵队主力部队抗击日军、组织农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保卫家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5年2月,驻陈江、埔仔的日军进犯镇隆,镇隆抗日常备队联合东江纵队第二支队抗击日军,毙伤日军20余人。由于镇隆抗日常备队和民运队活动频繁,且东江纵队第二支队和警卫排经常到镇隆活动,日军闻风丧胆。
镇隆抗日常备队除了进行军事斗争外,还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
1945年9月,镇隆抗日常备队编入东江纵队序列。
七车陂交通情报站助力粉碎敌人“清剿”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的同时,广东的局势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而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广东当局破坏东纵北撤协议,迫害东纵复员人员和革命群众。1947年春,在中共江南地委的领导下,惠东宝人民护乡团第二大队成立,1948年改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二团。该团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清剿”,在镇隆长龙村七车陂建立交通情报站,派民运队负责人黄洪、黄汉到长龙柱头下村建立据点。
由于七车陂村地处要塞,上级党组织决定在此建立交通情报站,站址设在林金水家里,人员包括站长徐华及2名交通员,并制定交通情报站的纪律和守则:一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二是在接到情报后不准拆看,送时不能与人接触、交谈,依时直送指定的下一站;三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绝不暴露交通员身份和泄露情报……
为了取得情报,站长徐华经常在长龙和新圩产径之间穿梭。同时,为了避开驻防的国民党部队和特务,徐华经常游水过河送情报。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革命活动总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尽量避开敌人的耳目,但是百密也有一疏。武工队队长张云飞晚上回长龙牛子坑家中时被同村的国民党特务发现,不幸被捕,敌人用尽手段逼他说出游击队去向,但他始终横眉冷对,守口如瓶。后来,党组织把张云飞解救出来,他伤愈后亲率武工队捉拿国民党特务,其中一名特务被村民击毙。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惠阳全境即将解放,交通情报站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侦察敌情、传送情报,七车陂交通情报站的建立为部队及时掌握敌情动态,把握战机作出正确的军事部署,粉碎敌人的“清剿”行动,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传承
老情报员乐当党史教育宣讲员
镇隆镇陂塘角村南靠白云嶂山脉,村里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菜田,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错落有致的村舍,好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陂塘角村沙坑角交通情报站旧址,是一栋五间三进式桁角,其中右边一间为四层角楼的瓦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于1910年建成,历经百年沧桑。
1944年,镇隆抗日常备队政治指导员杨钧在沙坑角举办干部战士培训班,为期10天,交通情报站应运而生。交通情报站负责人为黄汉韬,交通员有张正良、张奖彪、张晋彪,交通情报站主要工作是联络上下级情报、通报敌情我情、传递命令等。交通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以赶集、走亲戚、种地、做买卖的名义千方百计通过敌人封锁线,把文件情报送到镇隆、永湖等地的部队,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1948年4月,由于武工队不断出击和群众斗争的不断发展,国民党惠州当局惶恐不安。为了扑灭人民武装力量,国民党徐东来部200余人突然“围剿”沙坑角。驻在沙坑角隐蔽活动的武工队只有20人,他们手上只有几把手枪。武工队为了保护群众,立即把写好的标语和文件书籍掩藏好。在来不及向村外疏散隐蔽的情况下,情报站立即组织武工队员与群众混在一起下田插秧、施肥。同时,动员、鼓励村民热情地为党的干部和武工队安排食宿、当向导、传送书信情报等。沙坑角情报站为部队侦察敌情、传送情报,为部队及时掌握敌情动态,把握战机作出正确的军事部署,粉碎敌人的“清剿”行动,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沙坑角交通情报站交通员张正良仍然健在,现年93岁,就居住在旧址旁,日夜守护曾经在隐秘战线留下来的记忆。虽然张正良现在腿脚有些不便,但说起过去的事,颇为兴奋。
张正良介绍,沙坑角交通情报站旧址是张家老宅,交通情报站主要工作是联络上下级情报、通报敌情我情、传递命令等。交通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凭借聪明才智多次突破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封锁,把文件情报安全送到镇隆、永湖、麻溪等地的部队。
1945年,当时东江纵队一部200多人途经镇隆,因伤兵较多,急需寻找一处安全可靠的地方进行休整。了解到张家老宅有着隐秘的环境和多年支持革命的背景后,部队便选择在张家老宅休整。“当年200多人的部队,把屋子的阁楼和外面的平地都睡满啦。”张正良说。
1948年后,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也在张家老宅开展民运工作。2014年11月,沙坑角交通情报站旧址被惠阳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当游客到来,住在旁边的张正良和老伴吴观妹都会热情接待,讲解历史。“那个时候,共产党的队伍保护老百姓,我们也要保护好他们。”这是吴观妹总爱说的一句话。
张正良和吴观妹要求后辈看护好张家老宅,把老宅里发生的红色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把先辈的革命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群众每年组织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
穿过一片荔枝林,镇隆镇黄洞村北面塘一村民小组的庵下山腰,有两块墓碑比肩而立,分别为“抗日英雄赖章之墓”“抗日英雄曾才之墓”,立碑时间都是1945年4月。两位东纵战士长眠荔枝林下。
1945年4月15日,驻守镇隆黄洞村庵下山庙堂的东江纵队第二支队新编第一大队队长曾才(又名曾端)和副大队长赖章率突击队进入惠樟公路古塘坳伏击日军车队,在与日军激战中,曾才、赖章等壮烈牺牲。
为纪念曾才、赖章烈士,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二支队主持下,新编第一大队全体指战员在战斗结束后的当天下午,把烈士遗骸运回黄洞村庵下山,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和安葬仪式。
1985年镇隆镇连湖乡人民政府筹款在原墓址树立烈士墓碑,赖章和曾才两烈士墓占地约10平方米,相距约3米。
据史料记载,赖章1920年出生于惠阳县坪山马鞍岭村(今属深圳市龙岗区),抗战爆发后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武装民兵队,任军事教官兼队长。1941年12月,香港沦陷,赖章率领部分民兵骨干编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1942年3月,赖章调任港九大队海上游击队小队长。1942年4月,赖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8月15日,赖章率队与大鹏湾黄竹角海面日军“海上挺进军”作战,击毁敌机帆船3艘,全歼海上挺进队,缴获日军满载军用物资的运输船。1943年8月,赖章调任港九大队陆上中队长。1944年10月,赖章到东江纵队军政干校军事队学习,次年1月结业后任东江纵队第二支队新编第一大队副大队长。
赖章后人曾前来扫墓追思。每年清明节前后,镇隆镇黄洞村都会组织师生前往吊祭。黄洞村村民曾兆磷现年77岁,他记得,从自己上小学起,学校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学生来扫墓,老党员和教师向学生们讲述烈士抗日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继承先烈遗志,爱国爱民。
黄洞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奕明表示,期待这两位烈士的墓地能变成烈士陵园,以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遗址
●七车陂交通情报站旧址
位于镇隆长龙村。1948年,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二团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在七车陂建立交通情报站,人员包括站长徐华及2名交通员。该情报站为部队侦察敌情、传送情报,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惠阳全境即将解放,交通情报站也完成了历史使命。2014年,这里被列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沙坑角交通情报站旧址
位于镇隆陂塘角村。1944年,镇隆抗日常备队政治指导员杨钧在沙坑角举办干部战士培训班,为期10天,交通情报站应运而生。情报站主要工作是联络上下级情报、通报敌情我情、传递命令等。黄汉韬为交通情报站负责人,交通员有张正良、张奖彪、张晋彪。2014年,这里被列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曾才(曾端)和赖章烈士墓
位于镇隆黄洞村庵下山腰,两墓相距约3米。1945年4月15日,驻守在庵下庙堂的东江纵队第二支队新编第一大队队长曾才和副队长赖章,带领突击队在惠樟公路古塘坳伏击日军车队,两人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两位烈士遗骸运回黄洞庵下山,为两位烈士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和安葬仪式。1985年,镇隆在原墓址树立烈士墓碑,墓碑分别刻有“抗日英雄曾才之墓”“抗日英雄赖章之墓”。每年清明前后,黄洞村都会组织师生前往吊祭。
(专栏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文中相关史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惠阳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刘建威 香金群 欧阳成
通讯员钟远明 郑斌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汤渝杭
新闻推荐
关于对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开城大道北44号(中国银行侧)等2宗房屋整体打包租赁项目(GJB2021-003号)重新组织竞价的公告
受惠州市惠阳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分中心挂牌出租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开城大道北44号(中国银行侧)等2宗房屋整体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