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何德和摄
东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斗争史、地方党史资源丰富,此篇章将从“红色丰碑”“缅怀英烈”“革命精神”三个角度展现中国共产党在东莞留下的历史足迹,重温红色革命遗址、缅怀革命英烈以及遗迹所表现的伟大精神,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学习党史新方式。
东莞革命薪火相传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
在广东革命政府先后进行的两次东征中,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东征指挥和领导。两次东征中,周恩来到莞城和石龙等地,并在石龙发表两次演讲,宣传了国民革命军东征意义。
东莞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东莞人民抗日武装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的消息传到东莞,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组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三日后,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这是日军入侵广东后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华南地区建立的人民抗日武装,也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在华南敌后抗战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见证中共东莞地下组织的活动轨迹
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
1940年下半年,中共东莞县委在莞城葵衣街建立县委交通情报站,在莞城东正路十九巷34号设立交通情报分站,另在莞城豉油街、文兴街、振华路、市桥街之三角市、博厦十佛庵设立交通情报点,用于搜集日伪军的军事情报,接送县委的来往人员、信件和物资。
东江纵队重创日军的一次胜仗
梅塘战斗遗址
1944年5月,日军偷袭驻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第三大队,梅塘战斗正式打响。此战,东江纵队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日军偷袭,但临危不乱,果断反击,最终取得胜利,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关键词
红色丰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莞党组织团结带领东莞人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许多革命足迹和红色革命遗址。此篇章将通过讲述东莞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故事,重温东莞的红色文化。
见证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霄边农民协会旧址
1924年10月,霄边农民协会成立,领导农民减租减息、斗土豪。1924年至1926年秋是农民协会发展时期,霄边作为东莞建立农民协会较早的地区,一度成为东莞县农民运动的中心。蔡如平、蔡日新等一批革命英雄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给予革命斗争极大的支援。
农民运动星火燃遍东莞
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
1924年到1925年间,中共党员彭湃曾多次到洪屋涡村,指导帮助莫萃华开展农运工作,并成立了洪屋涡农民协会,在维护农民利益、平息农村封建械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洪屋涡农民协会的影响下,农民运动成燎原之势,燃遍东莞,邻近各村纷纷响应。
回首烽火硝烟路
常平桥梓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
1927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机关在常平桥梓成立,领导东莞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中共东莞县委成立后,将县委机关设在周氏宗祠,以桥梓为指挥中心,高举武装斗争旗帜。1928年,县委机关迁往万江永泰村,但桥梓仍是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据点之一。此外,这里还是常平屋厦农民协会所在地和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所在地,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
敌后抗战的人民生力军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
自抗战爆发后,当时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的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抗日自卫队等民众抗日武装。1939年1月1日,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宝(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训,挑选120人编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扛起了东江抗日的大旗,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
“人民抗日游击队伏击战的典范”
百花洞战斗遗址
从大岭山镇中心区向西驱车3公里,就抵达了百花洞村。百花洞村是隐蔽在大岭山东面一片荔枝林中的一条村庄,随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它像一把尖刀插进敌军的腹地,直接威胁着日军的交通线和占领区。1941年6月,日军进犯大岭山根据地中心百花洞村,抗日游击队英勇奋战,重创日军。这场战斗,是抗战以来东莞军民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
播撒革命的火种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
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以广缘庵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培训党政干部。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进行党组织和政权的建设工作,为华南地区的抗日战争做出重要的贡献。
粉碎国民党“清剿”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
194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挺进大岭山,在屏山水口(现为大朗屏山社区)驻扎。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进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得到消息后,三团决定在东山坳伏击敌人,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胜。屏山水口伏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分路合围和进攻梅塘地区的阴谋。
关键词
缅怀英烈
东莞是一方具有光辉革命历史的热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其中包括莫萃华、古道、李本立等众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莫萃华故居
莫萃华故居坐落在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原建筑式样为三间两廊青砖瓦屋。1904年,莫萃华在这里出生并成长,后来成为中共东莞支部第一任书记。在东莞党史上,莫萃华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并为东莞带来革命火种。1966年,莫萃华故居因残旧被拆除,改建成一间直头屋,直头屋建在原址南侧,仍为青砖瓦屋(建材多取自原故居之旧料)。如今,故居屋内已恢复成半个多世纪前的陈设风格,再现莫萃华在洪梅工作与生活的场景。
古道故居
古道,又名锦榕,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水乡抗日工作。1943年3月,在清溪谢坑以教师身份作掩护,领导清溪一带的地下党工作。1945年7月,调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路西县委书记,后率领两个大队在宝(安)太(平)公路干线摧毁拒绝投降的几个伪军据点;1945年12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东莞解放区,古道率领部队突围时被俘。翌年1月31日,在押解广州途中跳火车壮烈牺牲。
关键词
革命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铸造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代表人物、先进模范,在不懈奋斗中淬炼锻造出敢闯敢干、忘我奉献的先锋精神、改革精神。这些崇高的精神,已成为东莞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激励东莞儿女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莞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祖国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东莞籍烈士,东莞县人民政府两次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展现革命烈士事迹,弘扬英勇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榴花抗日纪念亭
榴花狙击战,是日军登陆华南以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进行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振奋了东莞的民心士气,成为东莞抗战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在榴花狙击战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东莞人民政府于1997年7月在东城街道峡口村铜岭山北面建立纪念亭,其革命先烈事迹和抗战精神,永载东莞革命斗争史。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自2005年9月3日建成后,就成为东莞宣传东纵精神的重要窗口。该馆紧邻东江纵队革命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设有“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江纵队历史主题陈列、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国防教育陈列展览共三套基本陈列,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武器装备等各类文物,系统地展示了东江纵队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高埗大桥旧址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城镇化过程中,东莞敢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优质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全国首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高埗大桥。可以说,高埗大桥的建设是东莞敢为人先精神的最佳注脚。
高埗“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的创新做法,随即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为国家制定路桥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曾对高埗大桥建成通车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给予充分肯定,指出高埗区集资修建大桥以后,通过收“过桥费”,群众的投资可以预期归还,是个有益的创举。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大亚湾华德公司一线员工在岗率超90% 东马港区度过开埠来最繁忙春节
“班长,我今年还是不回了。”“你不是两年多都没回老家了么?怎么又不回了?”“响应政府号召留惠过年。今年码头生产任务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