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政协委员:探索“旅游+农业”模式 两大优势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刘俊鹏陈丽媛 摄
羊城晚报记者陈丽媛
2月28日,惠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惠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话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惠州市政协委员刘俊鹏,他认为,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扬生态之长,补发展之短,惠州应该进一步利用好不同区域的特色资源,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羊城晚报:惠州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中,呈现出哪方面的特色?应该发挥哪方面的优势?
刘俊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很多,以资源优势为抓手,做精做优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应发挥“旅游+农业”两大产业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生态优势明显的龙门县为例,龙门坚持“生态立县”理念,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该县的一大名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龙门有效地通过生态资源、特色农业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并将“生态旅游”优势融入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羊城晚报:惠州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理念?
刘俊鹏: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做精做优特色农业还需进一步强化农村的产品品牌意识。明确产品定位,全面打造各区域农产品的特色品牌,有利于实现乡村农产品的品牌溢价,让产品在市场竞争红海中脱颖而出。例如,龙门大米在珠三角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这与龙门的自然资源优势息息相关,龙门的水、土、空气,决定了这里的农产品有着天然的特色,更有条件打造成特色品牌产品。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在这个高端消费市场的博弈中,惠州有产销层面的先天优势,有了品牌和品质过硬的农产品,惠州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才能借助旅游的“东风”,将慕生态之名而来的游客,变成品牌农业的顾客,再通过运营和宣传手段,扩大惠州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品牌溢价能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在产业层面实现升级和优化,从而以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羊城晚报: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有何难点?如何解决?
刘俊鹏:信息不对称是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瓶颈。生产方面,身居在大山间的农民不了解市场需求,无法结合市场端的变化调整生产和供应的策略;流通方面,市场缺乏畅通的渠道接触优质的农特产品,供求两端没有信息互通的“桥梁”。
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关键是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搭建农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农业产业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互通。具体来看,建议由政府主导,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建立大数据平台,聚集信息、人才、资金、技术、设施、品牌等要素,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此外,要发挥农产品协会的资源整合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横店影视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影视体验主题公园群。本版图片由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婺源篁岭景区梯田。西递古村湖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