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美术协会主席杨昶元: 画为心迹 宁静致远

东江时报 2021-03-24 14:58

杨昶元近照。

《粤东秋色》60cm×80cm

《村寨月夜》60cm×80cm

《大亚湾红云》120cm×120cm

《惠州之春》100cm×240cm

《银装素裹》68cm×136cm

《西枝江畔木棉红》68cm×136cm

《客家暖冬》136cm×68cm

《阳春三月》136cm×68cm

艺术家简介

杨昶元 1956年生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现居惠州市。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惠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长期以故乡河源客家山村和惠州秀美风光为课题进行山水画的研究创作。2009年在福建泉州;2011年在深圳、汕头;2013年在惠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先后有十余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重大展览中入选、获奖。《海湾新城》、《客家幽居图》、《依恋家山》等作品被专业机构、私人收藏。

近段时间,惠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杨昶元的中国画作品正在惠州市读者文化园秋谷美术馆展览,受到参观者广泛好评。杨昶元的山水画作品,多表现河源客家山村和惠州自然风光,以原生态山野之趣,客家人文气息和生机勃勃的岭南秀美山水,展现人与大自然和谐之美。这缘于他的生长生活环境和艺术理念。杨昶元出生成长于河源紫金客家山区,美术院校毕业后来惠州工作生活40年,客家乡村和惠州山水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中。作为一位画家,杨昶元最大的心愿就是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他所熟知的生活,用山水画作品讴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画为心迹,宁静致远。虽已过花甲之年,杨昶元认为自己仍要发奋学习,努力实践,在承习中常变常新,永葆艺术生命力。

幸运加持 年少考上专业美术院校

杨昶元与绘画结缘,跟父亲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曾在紫金县照相馆工作,并自学成才,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当时,照相的布景全部是父亲画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剧团演出革命样板戏要画舞台布景,有绘画才能的父亲就被抽调到剧团工作。那时候,父亲会经常带着幼年的杨昶元去画舞台布景,耳濡目染之下,慢慢地,杨昶元就喜欢上了绘画。

那年代,美术教育不普及,杨昶元上学的学校还没有开设美术课。但国家提倡画家去画工农兵、画祖国的大好河山。《工农兵画报》《江苏画刊》等美术刋物就成了他学习绘画的教材。他还经常找来小伙伴、亲戚朋友当他的模特进行写生练习绘画。父亲的影响,成为他走上绘画道路的启蒙阶段。

高中毕业以后,杨昶元被分配到了一个农场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到了家乡一个镇上供销社的照相馆工作。也开始像当年的父亲一样,自已画布景、买摄影器材,为群众照相全部事情自己做。从农场到照相馆的几年,工作之余,杨昶元一直坚持画画,未曾间断。

1978年,恢复高考后,杨昶元凭着努力和运气考上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当时刚恢复高考,美术院校少之又少,竞争很激烈。”最终,杨昶元在4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40名幸运儿之一。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就读的三年,是杨昶元绘画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的正规专业院校教育,学到了很多绘画专业知识。杨昶元说,他刚进学校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画素描画色彩非常不错,令他很惊讶。“他们很多是广州、汕头等大中城市考上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他们的老师也是很有名气的画家,所以起点比山区来的学生高。”而杨昶元从小只能自学,上学之前甚至连石膏像都没见过。但他很珍惜上大学学习的机会,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三年来进步很大,毕业的时候学校还留下了他的绘画作品。

破釜沉舟 放弃事业追寻画家梦想

1981年,从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以后,杨昶元被分配到惠州工作。他先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档案局、文联等单位工作过,后来在当时的创业大潮中,下海开办了公司。多年来,杨昶元虽然在为生存打拼,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做画家的梦想,所以在工作的数十年里,杨昶元从没有放弃过绘画。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起画笔,坚持画画。

2005年,杨昶元正好50虚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开始思考人生。“人总是会走的,等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回顾人生,自已能不能留下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不后悔?”杨昶元认为,如果人生有什么后悔的话,那就是自身才华和特长一辈子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他思来想去,觉得绘画才是他真正的爱好和特长。“50岁还不停下来走专业的绘画道路,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了。”杨昶元反复考虑了很久,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他作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毅然抛开一切去北京进修。他关停了自己名下的公司前往北京,到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创作高研班山水画创作室深造,从此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杨昶元告诉记者,在北京进修的一年时间,对他的绘画艺术创作帮助很大。在进修期间,杨昶元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大部分时间都在勤奋创作。由于肌肉劳损严重,他身上经常会贴着止痛膏药。期间,他接触了五六十位享誉全国的名画家,听他们授课介绍经验,请他们点评自己作品,老师们丰富的学识和谦逊的品格,使杨昶元受益匪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国美协创作高研班学成后的一年里,杨昶元就有多幅作品在国展中入选,并取得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资格。2008年,杨昶元成为惠州仅有的几位中国美协会员之一。

此后,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术事业的不断进步,让杨昶元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认可,他也在2015年惠州市美协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惠州市美协主席。

专一而精 笔下秀丽山水自成气韵

近些年,杨昶元一直以山水画为主。但早年,杨昶元也画了很多油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要做减法,要放弃一些东西,我人物、花鸟、山水,油画都可以画,但是什么都能就不专一,不专一就难精深,所以我给自己选择了专攻山水画。”杨昶元说,他的山水画创作基本集中于两个题材,一个是客家乡村,另一个是惠州山水。

选择这两个题材来创作,跟杨昶元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上世纪50年代,杨昶元出生于河源市紫金县客家山区,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光。“我的故乡没有名山大川,奇峰怪石,但那层层的山峦,恬静的村庄,无名的小溪,袅袅的炊烟,无处不散发着原生态山野之趣和客家人文气息,充满质朴无华、生生不息的人与大自然间和谐之美。”杨昶元从小在山区里面转,访亲问友走小桥、过田园,这种少年时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1981年,杨昶元到了惠州工作生活,至今刚好40年。他对惠州的秀美丽山水非常熟悉,对惠州的一草一木满怀深情。“我在全国走过很多地方,但始终觉得,若能把惠州的山水画好已足唉。比如要画树,惠州西湖的树那么漂亮,品种多样,树法叶法变化丰富多彩。如果画山,能把罗浮山、象头山画好,就很了不起啦……”因此,客家山区的村居、草垛、惠州东江的红棉、翠柳等元素就成了杨昶元画作的笔墨语言。

杨昶元认为,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当代画家生活在太平盛世应该积极向上,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我的画面追求清爽、阳光、优美、抒情的境界。”此外,他在创作中会尝试寻找不同的表现语言,力图做到一画一感觉,一画一意境,尽量避免套路化,公式化的画面。

著名书画家丁雪峰对杨昶元的山水画评价道:笔墨运用,挥洒自如,着重对深邃意蕴的开掘,抓住神韵气势,追求清秀与茂润,探索新的形式美。其难能之处是能把传统技法融会贯通到自身生活感悟中,同时更具现代意识。他笔下点、线的映带、顾盼,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线的力度、动势、节奏、趣味几乎贯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仔细观察他的用笔,笔笔坚挺,沉着痛快之致。

长卷抒怀 展现惠州历史发展进程

当今是艺术多元发展时代,每个画家从自身出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杨昶元认为,一个中国画家既要根植传统,又要立足时代。作品中要饱含对生活的情感,以及发自内心的内涵和意境。

杨昶元告诉记者,他在山水画的研习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要形成自己什么风格。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师古人之心”,像前辈那样,善于在造化自然中发现美,用自己的独特手法表现美。面对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时令、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意境,尽量找到相应的、适合的表现手法,营造出表达自己心境感人的画面气氛。

最近,杨昶元正在画一幅长达20米的长卷,从罗浮山画到大亚湾,把惠州的代表性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浓缩进去,“我从山画到海,试图用山水画形式表现惠州历史进程画卷。”杨昶元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手中的画笔表现所熟知的生活,用山水画作品讴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我希望通过不断的艺术提炼,能把我们的客家山水、惠州山水画得跟名山大川相媲美,这也是我的追求。”

著名画家李可染曾说:“做一个画家要有四个方面的本领,第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第二要有诗人般的情感,第三要有杂技演员的技巧,第四要有科学家的态度”。杨昶元告诉记者,他当以此为座右铭,在艺术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懈地努力修炼,不断地提升自我。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宫晓磊

新闻推荐

爽!乘着专列去踏青惠州日报国旅发布夕阳红专列游新品

横店影视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影视体验主题公园群。本版图片由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婺源篁岭景区梯田。西递古村湖光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