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大湾区 香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综述

深圳特区报 2021-01-29 06:16

据新华社香港1月28日电(记者 王茜)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在这个冬天显得尤为寒冷,但中国在全力遏制及严控疫情下,已重拾经济增长。其中,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 更是潜力无限,它在2019年的生产总值(GDP)约为11.6万亿元人民币,总量占全国的11%。

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香港特区政府1月初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目前,计划已有超过150家企业申请,并接获386个一般职位和238个创科职位。据悉,提出申请参加计划的企业还在增加。

该就业计划将向2019年至2021年毕业的香港大学生提供2000个职位空缺,其中约700个为创科职位。特区政府将向参加计划的企业发放津贴,每名获聘毕业生为每月1万港元,为期最长18个月。任何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都可申请参与。

扬帆:位移后的精彩人生

一间餐饮公司,一间年投资额在4亿至5亿元的投资公司,这是32岁的何子翔在深圳奋斗几年的一份阶段性成绩单。

何子翔,香港新界人,作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先行者,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成功的,但他却说,未来的大湾区会让他有更大的成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创业前我利用节假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过的每个城市发展都很快。对比之后,我决定在深圳开始自己的事业。”何子翔说。

谈及为何选择深圳,何子翔说,我觉得深圳的环境、政策、人之间的配合都很好。深圳有很多年轻企业,做生意时看的是核心竞争力,生态环境很公平。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今年疫情,我餐饮公司的几个合伙人都很不看好轻吧,想要关停,但我说服他们再试试,在拓展承办活动种类后,今年轻吧还盈利了20%左右,足以维持下去。”何子翔显得有些兴奋。

破冰:经济寒冬变就业热潮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全球经济衰退,但不少评论均认为中国带动亚洲市场可以领先全球,亚洲经济是复苏火车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

“通过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互联互通,可带动香港的就业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这样认为。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构思源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为2020年施政报告做咨询时发现,有多间在香港和内地都有业务的企业,在内地城市特别是深圳的业务不断扩张,需要全国各地招聘,但在一河之隔的香港,合资格和有能力的青年人则有点却步。林郑月娥认为,疫情期间两地人员往来受到很大阻碍,但只要恢复通关,不少城市都可以在一小时内到达。

同样,为了让港澳青年更顺利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纷纷出台措施,开展项目,积极推进与港澳各方面的交流,为港澳青年搭建创业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

远航:靓丽人生路

成功的人看机会,失败的人看困境。“现在有很多香港人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可以说几乎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何子翔说。

罗致光希望,香港青年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从大湾区发展中寻找新机遇。现在如何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香港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香港区青年联盟主席胡志禧认为,珠三角比邻香港,生活环境与香港相近,语言文化相似,风俗礼仪相通,是香港青年走进内地的理想选择。

采访中,香港各界人士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大量机遇与可能性,期望香港青年人放眼国家,把握大湾区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的种种际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梦想。

新闻推荐

惠州市代建局牵头改造的市市民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贴心获好评 31部门进驻一站办事便民利民

码上更精彩市民在惠州公安综合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立体绿化设计是市市民服务中心的亮点之一。全新的惠州市市民服务中心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