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司法局发挥职能优势优化法治服务 让城市更新在法治 轨道上“跑得更快”
用绣花功夫打造的以“两街一巷”(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微改造为重点的城市会客厅成惠州文旅经济亮点;全力推进广惠高速汝湖出口和惠城区西出口、南出口、北出口等四大高速出口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有效提升惠城门户形象;弘毅云谷产业园、河南岸青年文化街区等一批微改造项目让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近两年来,惠城区狠抓城市更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城市风貌与文脉传承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改造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和各项法规,如何统筹兼顾依法推进?法治保障是关键。为此,惠城区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专人参与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城市更新政策、梳理城市更新政策法规和制定工作流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编制等途径,用法治护航城市更新稳步推进。
组建城市更新专业法律服务团队
惠城区作为市中心区,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亟需通过城市更新来解决:仅有35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90%被旧城镇、村庄、市政建设、产业项目、生活配套设施等占用,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无法有效落地。2019年,惠城区提出“3+2”系统工程,将城市更新纳入三大重点工作,并不断迈出探索的步子。
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惠城的许多城市更新项目面临着“老三样”难题:拆不动、赔不起、玩不转。业内专家认为,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良性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突破城市更新困境。
当前,惠城区正在梳理城市更新政策法规,制定工作流程。惠城区司法局发挥职能优势,配合区自然资源局、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研究起草惠城区城市更新相关实施细则,涉及改造主体的确定、改造形式及适用条件、完善用地手续的审批流程、规划条件要求等方面。同时,惠城区司法局牵头对省、市“三旧”改造、城市更新政策法规进行梳理,结合惠城区实际,配合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研究制定惠城区城市更新工作流程,为依法依规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依据。
“特别是"旧村庄"的更新改造,既要符合当前的法律政策规定,也要充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权益。”惠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红光表示,该局前期已组建一支城市更新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广泛开展调研和充分讨论,待省、市相关政策出台后,将结合政策要求,细化区级政策的可操作性,让惠城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选派业务骨干深入一线提供法律服务
惠城区司法局在为城市更新制定政策制度的同时,还把服务前移,选派两名业务骨干深入更新改造项目一线,研究项目推进中的涉法事务,充分保障城市更新依法推进。
“城市更新项目一般投资金额大,周期较长,涉及利益主体众多,但相关的法规政策又纷繁复杂,且较为多变,法律风险伴随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惠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专项法律服务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对法律风险进行适时监控、排除或规避。
为了保障城市更新项目动迁等工作顺利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启动以来,惠城区司法局选派两名业务骨干分别参与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城市会客厅工作专班和惠博大道及沿线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专班。
“我们主要是结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更新项目的推进提供法律服务,有效防范行政风险。”惠城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干部肖景鸿说,去年4月起,原本在惠城区政府法律事务中心工作的他被惠城区司法局选派进了惠城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深入更新改造项目一线,梳理项目工作流程,研究涉法事务,起草相关方案,保障项目依法推进。
“两街一巷”城市会客厅微改造项目是去年惠城区城市更新的重头戏,涉及不少业主、商户、投资主体的利益,惠城区司法局积极参与研究编制该微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为改造全过程提供法律服务。目前,该项目的祝屋巷改造工程已完工,得益于各方的努力和完善的法治保障,项目施工期实现零投诉、零上访。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再更新的过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预见,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惠城区司法局将进一步优化法治服务,让城市更新在法治轨道上“跑得更快”。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香金群 通讯员李小海 肖景鸿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5日,“湖山叠代,温泉焕新”中海·汤泉四期云谷温泉叠墅新品发布。据了解,中海·汤泉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大道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