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老教师讲述兴汉小学和霞涌第一小学昔日荣光今日发展 悠悠海风伴书声 百年老校桃李香探寻大亚湾老校系列报道②
兴汉小学未搬迁前的老校。
原东联村官溪围。
原官溪围东门。
霞涌第一小学。
现在的兴汉小学环境优美。
光亚小学,百年私塾学堂,当今区域名校;樟浦小学,传承重教传统,打造百年名校……2020年12月24日《惠州日报·大亚湾视点》人文版推出“探寻大亚湾老校系列报道”第一期,报道了大亚湾澳头的光亚小学和西区的樟浦小学两所老校,勾起许多人共同的记忆,那是对小学生活的甜美追忆,对老师同窗的深切思念,更是对乡愁的无限怀念。
今日,《大亚湾视点》继续推出第二期“老校系列报道”,为大家呈现两所百年老校——位于西区街道的兴汉小学和位于霞涌街道的霞涌第一小学。它们穿越百年沧桑,承载厚重人文,如今通过几位老校长、老教师娓娓道来,再现昔日之荣光,彰显今日之传承。
兴汉小学
两所百年老校融为一体
在102年前的1919年,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北京爆发;同一年,在千里之外的南海之滨大亚湾霞涌官溪围(即现西区东联村新溪村民小组),一所名为“兴汉小学”的学堂兴建,开启教化乡民、传播思想、传承文明之路。
在百度百科里,“兴汉”是指汉族人或其他热爱汉族文化的人,为汉族文化的复兴而做出的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丰富、推广的行为。时至今日,兴汉小学的师生更明确地将其解读为“中兴汉文化,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之意。
虽时隔百年,但人之情感相通。我们怎能不相信:100多年前,兴建兴汉小学的先人不是怀着一颗爱国赤子之心和对民族复兴、国家强大的美好愿景呢?
■变迁
2002年因大项目用地搬迁
在现存的资料及历任老校长和东联村老人的记忆里,兴汉小学于1919年在霞涌原官溪围创建,由私塾演变而来。至于当年学校由何人所创,因年代久远,已无史料可考。
兴汉小学副校长黄庆平是土生土长的东联村人。他说,从老一辈口中得知,“兴汉”一名取字于原官溪围东门和西门的对联。在官溪围数百年的历史中,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在东、西大门张贴新的对联成为传统,且对联必定由村里德高望重之人来写。他的父亲是一名老教师,曾接手上一任老教师续写多年大门对联。
虽然官溪围的“围”在本世纪初最终拆除,但当年父亲挥毫书写对联的场景一直深深地印刻在黄庆平的脑海里。“两个大门的对联分别是"中兴汉国、独立神州"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对换。”黄庆平说,“兴汉小学”校名来自于“中兴汉国”里的“兴汉”二字,有振兴汉文化之意,又饱含振兴中华之情。
陈乃源是兴汉小学的退休老校长,1976~2014年在兴汉任职38年,1991~2004年任校长。他说,“文化大革命”时期兴汉小学曾改名“东联小学”,没多久又改回现名。
在陈乃源的印象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兴汉小学最牛之处是和村里另外一所小学——光汉小学联袂称雄,两所学校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艺体特长,都一直称雄霞涌,以致于多年间“全霞涌的小学都羡慕兴汉、光汉”。
100多年间,学校历经战火、社会变迁,几多兴衰沧桑故事今已无法详知。今人有幸亲历的一件大事,便是2002年因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学校由霞涌东联村整体搬迁至西区。那一年,东联村也整村搬迁至现在的西区,为项目建设,为惠州、大亚湾经济腾飞作出贡献。
时年,建校80余载的老校择址另迁,这是伴随着大亚湾的大变革、大发展顺势而为的举措,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且不断发扬光大。
■特色
尊师重教历史久培养了众多教师
令人称奇的是,百年兴汉小学不仅教化了一代代村民,走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为东联村人共同的记忆,它还培养了许多教师。
澳头自古以来盛产海盐,曾是大型晒盐场。老一辈东联村人口中流传有一句俚语:“东联村的教师多过澳头的晒盐勺”,足可见该村尊师重教传统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
东联村“盛产”教师的传统延续至今。东联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而教师最多的当属柏岗村民小组。不仅如此,目前西区街道的公办小学中,有接近半数的校长、副校长都是从兴汉小学走出去的。在兴汉小学,小时在兴汉上学、如今在兴汉教书,或者教师之间曾是师生关系的现象并不稀奇。
陈乃源一家是书香世家,全家有6名教师,以“相当于过去一个小学的师资力量”成为当地美谈。他是东联村新溪村人,小时在兴汉小学读书,读书成才后在兴汉小学任教、做校长,一辈子奉献给了当地教育事业。如今他已退休6年,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侄媳妇都是教师,正在大亚湾各所学校任教。
■发展
与光汉小学合并赓续辉煌
在兴汉小学的发展史上,2002年的校址变迁是一件大事,而与光汉小学的合并则是续写发展新篇章的另一件盛事。
光汉小学先于兴汉小学10年即1909年始建于霞涌原柏岗围(即现东联村柏岗村民小组)。从校名来看,光汉、兴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汉小学退休老教师陈斯章从1968年起在光汉小学任教,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他说,学校创建之初是一个私塾,位于柏岗围附近一个山头上,后由村里陈姓家族一房出资,将私塾迁至柏岗围里面,并改建成“光汉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光汉小学改名叫“柏岗小学”,后又改回现名。1992年,因原校舍破旧,东联村、柏岗村民小组共同集资,加上两位乡贤捐资的20多万元,在村里改址兴建了一所漂亮的新校。
兴汉小学原副校长陈巧忠曾在光汉小学做了近十年校长,是土生土长的东联村人,小时在光汉小学读书,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大亚湾多所中小学校任教,1995年到光汉小学任校长直到合并。他说,听老一辈讲,光汉小学虽学生不多,但闻名乡里,新中国成立前,惠阳淡水很多人慕名而来求学。
2004年1月,因为与兴汉小学相同的原因,光汉小学整体搬迁至西区,并与兴汉小学合并,整合成目前的兴汉小学。两所曾在霞涌联袂称雄的强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合二为一,赓续辉煌。
■传承
形成国学经典以及体艺教育办学特色
从霞涌到西区,搬迁至今整20个年头,兴汉小学风华正茂。
“兴汉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振兴中华文化"是其精神实质,也是我们赖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学校特色文化。”兴汉小学校长黄宏华介绍,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近年来更是形成了以国学经典诵读和体育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尚品教育”办学特色,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建了许多新学校,但兴汉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坚持在传承与创新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深受百姓拥护。该校大力开展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和《论语》为主要内容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努力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大力开展篮球、足球等体育教学和书法、绘画等艺术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阳光之气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气质,努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品位。
学校荣誉室里摆满的奖杯,见证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体艺教学的优异成绩。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参加市、区和街道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兴汉小学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办学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等荣誉。
目前,兴汉小学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努力朝着创建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品牌小学而不断前进。
兴汉小学名人
黄庆喜:1928年出生,西区东联村人,16岁时瞒着父母偷偷加入东江纵队参加革命,跟随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闹革命。后来由于表现出色,当上师级干部,任惠阳地区行政专员。
刘亮:1924年出生,西区东联村新溪村民小组人,1944年3月参加东江纵队护航队,1945年在翁源县城战斗牺牲。
霞涌第一小学
辛亥革命人物黄伯群曾任校长
如今的霞涌以滨海旅游吸引万千游客,但深入探究会发现,她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历史老校更是其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霞涌第一小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
■历史
数易其名但精神传承百年
霞涌第一小学前身为私塾学堂,清朝同治年间建设于原霞涌天后宫旁(原霞涌中心小学校园内)。从此,朗朗书声便伴随着海浪声回响百年。
历经风雨沧桑,学校数易其名:1913年,私塾学堂改名为“海滨学校”,正式以学校的模式出现。1950年,改名为“惠阳县霞涌小学”;1979年,更名为“惠阳县霞涌中心小学”;1993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后,学校更名为霞涌中心小学。
“原霞涌中心小学因为离海近,坐在教室里都能听到海浪声。”霞涌第一小学副校长杨毅明说。2009年,霞涌第一小学迎来新发展:大亚湾区管委会在现址霞涌新港湾避风塘地段投资兴建了霞涌第一小学新校区,并合并了苏埔小学、霞新小学、新村小学、山石小学,2010年9月更名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霞涌第一小学”。2019年9月,在美丽的小径湾又设立了霞涌第一小学小径湾分校。
承百年之遗风,育桃李满天下。新校区建成启用后,霞涌第一小学就筹建了校史室,搜集学校建校历史,陈列学校发展成绩,以铭记先人建校精神,传承学校文化,激励今日师生奋发图强。
从校史室展出的资料显示,从1968年至今,该校已历经十任校长,而此前数十年的历史并无记载。对此,副校长杨毅明遗憾地说,由于“文革”期间学校资料尽毁,知情人逝去,虽学校多方探寻搜集,但仍无法完善学校前数十年的历史和历任校长名录。
如今的霞涌第一小学以“和谐教育、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学生”为育人宗旨,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努力为打造成市级名校,南海之滨、大亚湾畔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而不懈努力。
■名人
黄伯群曾任校长让学校声名显赫
作为一所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校,霞涌第一小学历经朝代变换和战火屹立不倒,其间自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随着故人已去而淹没于历史中。但在近代史中,该校因辛亥革命人士、霞涌名人黄伯群曾在该校担任校长而声名更显、意义非凡。
黄伯群(1881~1952年),霞涌南坑村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人士,一生致力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及文化教育事业。
1905年,黄伯群留学日本,就读大森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1909年,被派往化州任教,传播革命思想,与彭中英等组织拜兰团;1911年,频繁往返于省港之间,参加中国同盟会的统筹部工作,并参加黄花岗起义。1916年,他投身“讨袁护法”的战斗中,参加由陈炯明组织的“广东共和军”,亲任第三路第五支队司令长,与第六支队司令长叶匡负责由淡水进攻惠州。1921年,黄伯群移居香港,从事教育事业,于旺角创办大中女子中学,并执教于九龙英华书院。
1943年,年过六旬的黄伯群返回家乡霞涌南坑,仍从事民间教育,任现霞涌第一小学校长。他自号炉峰山人,在本村开办夜校、识字班等,帮助妇女青年识字,提高文化水平。日寇投降后,黄伯群重返香港,参加民主运动,拥护停止内战等政治主张。1952年,他因中风病殁于澳门,享年71岁。
黄伯群的一生,不仅以其人格魅力赢得时人尊重,他的几个儿子也受其影响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尤其是长子黄景文,1932年入读黄埔海军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我国海军某基地副司令。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刘蓉
新闻推荐
惠阳下放43项公共服务事项200项行政处罚权 镇街可综合执法 公共事务就近办
惠州日报讯(记者黄尉宏)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建筑垃圾,损坏或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失业保险金申领……今年1月1日起,惠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