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两规三联一法”治理机制,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 龙门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第一线

南方日报 2021-01-21 07:11

龙门县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路面巡查。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在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村(居)是最基层的细胞,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源头。“十三五”期间,龙门通过创新推行“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同时,积极完善和打造县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功能升级版,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得益于上述举措,龙门基层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发生转变,从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坐等群众反映诉求,到矛盾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均在第一线,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2018年,龙门还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称号。

探索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

龙城街道陈村开展第一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龙江镇甘坑村举办第一届外嫁女联谊会、平陵街道山下村召开乡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龙田镇西埔村举行“西埔好人”发布仪式……近年来,龙门县农村新活动层出不穷,它们源自于一个新鲜词——“两规三联一法”,这也是“十三五”期间,龙门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龙门“两规三联一法”乡村治理模式以“村规民约、家规族训”引导乡村德治,以“党员联系困难户、乡贤联系创业户、律师联系法律需求户”促进基层法治,以“四民主工作法”推动村民自治,该模式在2018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评选活动中获评一等奖。

据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两规三联一法”乡村治理模式,龙门县基层治理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边缘化”变“核心化”,组织引领作用强;二是“观望者”变“主人翁”,村民共建氛围浓;三是“蛙水情”变“鱼水情”,多元共治力量强;四是“单一体”变“共同体”,全民共享新农村。目前,该模式已经推广到全县各村(社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此前,地派镇芒派村72户村民无偿提供116间老屋共12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红色村”党建项目;平陵街道山下村号召乡贤回乡带动村民支持“红军园”项目建设以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使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龙江镇甘坑村103名外嫁女回村聚会,通过道德宣讲、广场舞表演、齐唱家乡的歌等环节,营造邻里守望、尊老爱幼、热爱家乡的良好氛围。

去年8月,龙门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龙江镇召开。会议提出,龙门要继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化实施“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基层治理制度,推进“一村(居)一警”机制提档升级,努力创造更多好机制好办法,构建起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体系。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治理网格,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深入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

2017年以来,龙门县全面深入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

如今,全县180个村(社区)共划分网格322个,网格员322人,配发手机387台(含县、镇管理员),开通职能部门PC账号34个。网格划分做到了既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又保持合理的服务管理密度,实现了网格内的数据采集、问题处理、数据分析、风险防范等工作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自全面深入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后,网格员在走村串户时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基础信息,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记者从龙门县委政法委获悉,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以来,龙门“网格事件增加了,越级上访事件减少了”,呈现“一增一减”良好态势。同时,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实施,也让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了工作效能。从原来的“被动坐等群众上门上访”变成“积极主动巡查发现问题”,提高了问题发现速度、流转效率和处置效果。龙门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网格员在网格发起事件处理,按闭环式流程交办处理,办结后由网格员征求群众意见后对事件办理进行评定,群众既是"阅卷人",也是"评卷人",群众的权力变大,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据龙门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还大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3+N”机制,出台《龙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3+N”机制建设实施方案》(“1”是指综治中心,“3”指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N”是指医调委、交调委、妇调委、山调委、行业调委等社会资源),全力构建“一个指挥中心、三种调解衔接、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为了提高村级视联网的使用率,龙门还积极推动镇(街)党政班子领导运用视联网轮流接访,通过村级视联网让群众在村里就能及时反映诉求,及时得到解决,既方便了群众,又能够把矛盾控制在当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

形成“大群防”格局

近年来,龙门县积极完善和打造县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功能升级版,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如今,在龙门,村级治安联防队“一队多用”,日夜开展治安巡逻,及时解决邻里矛盾;通过整合社会力量,青年创业促进会、外出乡贤智囊会、知青联谊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作用,让群众成为农村治理和建设的“主人翁”。

“这几年治安联防队日夜巡逻,小偷小摸的现象都不见了。前段时间,我的摩托车放在门口忘记拔钥匙也没有被人顺手"牵"走,跟以前完全不同了。”说起村里治安环境的改变,龙潭镇土湖村村民老杜笑着说。

早些年,由于家庭收入低、农业种植收入难有保障,村中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土湖村中的主要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而入户盗窃、诈骗和一些邻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村民普遍缺乏安全感。直到2016年,龙潭镇以土湖村为试点,在该村组建了一支无偿服务的村级治安联防队,村里情况由此发生了变化。

土湖村治安联防队队员由热心公益、具有一定威信、个人能力强且无违法违纪行为的村民组成。联防队队员常年在村里开展不间断的治安巡逻,随时了解、掌握村居基本情况,在发现村民之间的问题后会及时出面解决矛盾。如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他们也会逐级上报,联合相关部门对事情进行有效解决。

土湖村治安联防队试点的成功经验成为撬动龙潭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支点。龙潭镇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控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全镇铺开组建治安联防队伍。截至目前,全镇16个村(社区)已经全面组建治安联防队,建立了“大群防”新格局。

“近年来,龙潭镇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一方面,借助土湖村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镇铺开治安联防队的组建工作。另一方面,深化推行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领农村"德治"新风,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龙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龙潭镇各村民风日趋向好,治安环境逐步好转,真正形成全民动员、警民团结的防控局面。

根据部署,龙门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中的领导核心和战略堡垒作用,促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网格化精细化设置、建设、管理和发展。除了最大限度凝聚和发挥群众力量,使其积极有序地参与农村社会治理,还要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

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

新闻推荐

广河高速开展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综合演练

惠州日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封小平)12月10日下午,惠州广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沙迳服务区路段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综合应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