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绮青诗词对惠州影响深远
文/羊城晚报记者李海婵实习生郭仕炜
李绮青半生在异乡漂泊,对其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又给惠州带来了什么?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惠州市诗联学会副会长、丰湖诗社副社长李硕洪。
羊城晚报:李绮青的诗词作品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李硕洪:读李绮青,给我带来的整体感受是“苍凉悲慨、清丽婉约”。不难发现,他的诗词中多出现“秋”“愁”“凉”“怨”“凄”“寒”“空”“残”“悲”“恨”“冷”“泪”等字,构成苍凉悲慨的意境。如,《水龙吟·对月有怀》就有“凉宵”“冷光”“凄婉”“凄凉”“愁随夜永”“深秋”“春寒”“广寒”等词,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词字不是堆砌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
羊城晚报:这一风格的形成与李绮青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硕洪:是的。李绮青为官20余年,深刻体会到下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在仅两年不到的知府仕途生活后,他又相继遇到爱妻病殁、时局颠簸等不幸。厌倦官场辞职之后,爱妾又去世,在这种世情和心情下,他的创作多有惆怅、寂寞、悲伤的基调。比如他1912年回惠州时写的《除夕》一诗:“十年远宦迟归计,万里麻衣返故居。散落遗民兵燹后,萧条破屋雪霜余。”
羊城晚报:李绮青的诗文对惠州有怎样的影响?
李硕洪:他的诗文对家乡惠州影响深远。他与同学、词友互相切磋,诗词作品表现出家国情怀。如江逢辰《江孝通先生遗集》中表现出关心民瘼、热爱故乡、挚爱亲朋等情愫,这些给晚清民初的惠州诗坛带来一股清风。
此外,他对后世惠州诗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主题用细节形象展示,诗词讲究格律,尽力把粤讴、渔歌等客家民歌融入文人清丽的诗词风韵中。
而现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学习邓承修、李绮青、江逢辰等本地著名诗人、词家和文章高手的风气愈盛。2019年年底,惠州一区两县荣获中华和省“诗词之乡”称号和牌匾,就是一个明证。
新闻推荐
大亚湾区拟多举措扶持激励社工人才,将扶持资金列入预算社工有岗位工龄津贴 还有学历学术论文奖励
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岗位津贴激励机制、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岗位津贴激励机制、建立考取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激励制度。日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