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 竹韵文化赋能育人实践 擦亮“向上”名片

惠州日报 2021-01-08 09:26

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练习。

干净整洁的校园。

多样的阅读活动启迪学生智慧。

三年,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对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来说,是破竹而出、节节攀升的发展之年,是以“竹韵文化”为学校育人赋能的实践之年。三年来,学校融合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格,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不断提炼、完善。沿着“追寻向上的幸福”的办学理念,这片育人沃土生机勃勃,正乘着惠民教育之东风,施优质之教育,创优良之环境,育优秀之人才,并计划办成广东省标准化优质公办学校,努力打造惠城区品牌特色学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打造文化力

竹韵文化润泽校园 特色办学惠泽师生

在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随处可见竹子。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平凡而不平常,它“咬定青山不放松”,它“千磨万击还坚劲”,它奋进、虚怀、质朴、担当、正直,其中蕴含一种向上的精神与力量,最终的落脚点是“幸福”。竹子的这种精神与蔡小锐的教育初心不谋而合。从教20多年,做校长14年,蔡小锐对教育有着深深的情怀和智慧。

三年前,蔡小锐掌舵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承载着期望,肩负着重托,他一如既往潜心教育。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的教学楼上,镌刻着一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而这,正是他办学的初心。

“很多学校都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办教育首先要让周边群众满意,培养好一个孩子,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家庭。”蔡小锐认为,教育应立足人生,立足成长,给孩子一个值得一生执着追求的方向。

在开办之初,蔡小锐便明确提出以“竹韵文化”为校园文化主体,并确定“文化润泽校园特色惠泽师生”的发展思路。学校从“竹之悦”—愉悦生活,快乐学习、“竹之声”—倾听心声,和谐发展、“竹之润”—科学管理,润物无声、“竹之泽”—惠泽师生,饮水思源、“竹之美”—彰显姿态,绽放美丽、“竹之梦”—筑个人梦,圆中国梦六个维度,将竹子的特性、品性,随读入脑,随声入心,全方位诠释“竹韵文化”,描绘“蓝图”,规划“施工图”。

“追寻向上的幸福”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该校从营造浓郁书香味、文化味、人情味的向上环境;培育有教育情怀、有专业精神、有开阔视野的向上老师;构建高效引领力、执行力、服务力的向上管理;推崇开放、扎实、温暖的向上教学;造就言谈文雅、举止优雅、情趣高雅的向上德育五个途径对竹韵文化进行实施。创设“竹之悦”、“竹之声”、“竹之润”、“竹之泽”、“竹之美”、“竹之梦”的课程群,以文化润泽、特色引领培育向上学子。

你能背诵200首诗词吗?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能。但是在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很多孩子都可以。学校提出“用三年的时间,背诵200首诗歌”的活动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该校规划了每个星期背诵三首诗歌,让诗歌诵读日常化、常态化。

学校还利用微信建立诗词打卡群,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诵读出来,在实现每周背诵三首诗的目标下,还提倡孩子有感情地诵读。指导老师在全校海选出诵读能手,细心指导并录制音频,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最美诵读者”,把学生最美的诵读声送到每个家庭中,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目前已经推送了60期。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地背诵诗歌,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把诗歌诵读得更好,诵读得更美。

一首首诗歌,既有音韵之悦耳,又有画面之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精神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校开展了“诗歌插画”的创新活动,在一幅幅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中,学生仿佛走进了诗中;在一张张布局合理,构图饱满的绘画作品中,学生提高了审美情趣。学校还把这些精美的作品镶嵌在校园长廊,课室墙上,学生在这一画一室一墙中穿梭,审美情操在无声无息中提升。

让人赞叹的是,开办短短三年时间,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已经成功被评为“广东省诗词特色学校”。自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五月份都会举行3—7年级的“体验诗词魅力,传承文化经典”诗词大会。

每年的比赛都非常精彩,参赛选手个个表现优秀,一个又一个赛点把比赛推向高潮,一次又一次的加时赛乐翻了全场,一个又一个后来居上的逆袭班级,让比赛结果扑朔迷离,不到最后都不知道花落谁家。抢答器的秒抢,既要反应快,又要手快,真是手快有手慢无。选手们答题正确率高达98%,这都跟平时每周坚持积累诗词分不开。

举办诗词大会,让孩子们在现代喧嚣环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回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份悲壮与豪迈,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份亡国悲情。大家卸下所有的包袱,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聆听最纯净的声音……

提升阅读力 推广阅读启迪智慧,浸润书香奠基人生

“未来高考语文试卷估计有上万字,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题目都读不完。”蔡小锐认为学生的发展不应片面地追求成绩,应该是全面发展。而阅读是最好的育人途径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引领和积累,让阅读为孩子的人生奠基。”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该校有制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从2018年开始,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就全校性推进整本书阅读。学校加入超星阅读联盟校,成立了整本书阅读研究小组,探究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推进方案。

悦读有“桥”。学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如超星学习通平台、超星电子阅览机、开放书吧、班级图书角等,打造书香校园,切实让阅读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中。2019年10月,学校在原有的阅读活动项目基础上,开启阅读节系列活动,提出了“悦阅读,悦成长”的阅读宣言,在全校班级开展“竹韵争章”阅读爬行榜的活动。

“书籍是最亮的星,能否听清,三十九的人,心底的梦想和憧憬;书籍是最亮的星,能否记起,你与我同行,追逐在风里的身影……”在嘹亮、激昂、活力的阅读主题曲——《书籍是最亮的星》中,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拉开了阅读节的序幕。

悦读有“榜”。学校每个班级的长廊都张贴了“爬行榜”,每个学生都“榜上有名”。学生每阅读完一本课外书,通过老师或者家长的确认,就可以在爬行榜上向上爬行,一个向上爬行的轨迹,见证着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你追我赶,勇于攀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在爬行竞赛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悦读有“章”。为保证阅读质量,该校还推行了“竹韵争章”活动,学生人手一份竹韵争章册子,以此鼓励学生多阅读,多争章。一个个鲜红的印章留在孩子们的书册上,喜悦、满足、自豪……这些积极的情感在心中流淌,孩子们的欢喜在灿烂的笑容中尽情释放。更加激动的是,当孩子拿着这些自己攒下的“竹韵章”,在校园换购活动中领到自己的心仪之物,那一份喜悦也许可以与“家书抵万金”“久旱逢甘露”相媲美了。每一个学期期末,学校还在各个班级内评选出”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

悦读有“书”。语文部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是学校阅读节重点推荐的书目,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该校在选择书目上“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枝”在每学期开始,语文科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挑细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定期采购一定数量的书籍,充实图书室、充实书吧,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其所需,悦其所求。“一枝”在寒暑假,学校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同读、生生同读、同级同读,上好导读课,做到有教材、有课时、有老师,同时老师还会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测评,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出身边的书虫,努力做到阅读有数量,阅读有质量。

悦读有“序”。为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该校还在一楼架空层开辟了环境优美的书吧,专门购置了两台超星电子阅读机,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里尽情徜徉于知识海洋中。在享受阅读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从书籍汲取养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还编唱《书籍是最亮的星》阅读主题曲、开展“一诵三读”,即最美诵读者、晨间朗读、午间静读、晚间共读活动。不但记录了学生阅读的厚度,而且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温度,品尝阅读的乐趣。

悦读有“课”。该校对阅读的用心还不止这些,在课程设置上,每班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每班配置一名有丰富阅读素养的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在软件建设上,学校购置各年级专门的阅读教材,每年添置相关书籍。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在本学期力推一到六年级师生主题共读活动,由各年级备课组确定阅读书目,各班购买阅读书籍,师生进行同时共读一本书活动,初步形成“共读—摘抄—交流—反馈—班级漂流”阅读模式。而初中部则深入研究专题化阅读教学,初步整合两种课型,批注式专题阅读课(前置阅读—阅读目标—素读批注—交流展示—评价反馈)、专题阅读指导课(前置阅读—阅读目标—品读体味(方法指导)—拓展迁移,以内养外)。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好阅读工作,一个优秀的导师不但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而且也可以走得更远。该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课题研究、“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追寻向上的幸福”的理念引领下,该校致力打造有书香味、文化味、人情味的向上环境,并且锻造出一支有教育情怀、有专业精神、有开阔视野的向上教师。

为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推进学校的阅读课程,该校积极开展各种阅读研讨活动,比如2019年3月5日上午,惠州市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特邀全国名优小学整书课程课例化项目负责人谢建萍,以校本研究的方式,与我校教师们共同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校本研修”教学交流研讨会。活动中,谢建萍与该校教师们进行交流研讨,就整书阅读课程实施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进行分享,并对该校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给予系统性指导。此外,该校教师还积极参与阅读专业课题研究,如徐婉莹的市级课题《初中专题化阅读的行动研究》,李凤莲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积累的实践与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孕育酝酿,在竹韵文化的沃土里,校园文化拓荒面世新的园地,学校成立了“竹知林”文学社,并推出同名校刊《竹知林》,师生们在这里历练文笔、交流学习、抒写人生、张扬个性。

记者了解到,文学社成立以来,该校副书记利德良、副校长徐婉莹、教师孙娟等富有写作经验的教师携手为怀揣梦想的学生打开了文学的一片天。每周的文学社活动,漫步在历史文学长河中,沉浸在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中,徜徉在浩瀚的“黄金屋”“颜如玉”中,领悟文学文化的无限魅力。学校各项大型活动都有小记者们忙碌的身影,采访、撰稿、排版,哪一样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惠城区现场作文比赛,初露锋芒;《小惠同学》,美文频登,喜报频传……

蔡小锐认为,“竹知林”文学社的成立,是学校阅读工作的又一新的突破,这标志着该校校园阅读成果展示将从这里开始起步,“我们将阅读牵手文学之梦,一起从这里出发……”

增强运动力 以足球彰显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在书香的浸润下,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学子知书达礼,阳光向上。在学校足球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快乐运动的身影。在这所学校里,每个学生,每个星期都要上一节由专业体育老师教授的特色足球课,同时还有足球社团课供学生选择。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普及与开展,将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将足球作为学校体育龙头项目,树立“以足球立特色,以足球创品牌,以足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该校成立了以校长蔡小锐为组长的足球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足球教育发展思路,制定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管理、社团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对学校足球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了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3+1+1课堂”。即:3节体育常态课,1节特色足球课,1节足球社团课。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接下来,学校计划将足球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创编足球校本课程《快乐足球》,编排快乐足球操,以此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内涵。

据了解,学校现有体育专职教师8人,1名兼职足球教练,均达到本科学历,同时还聘请了竹韵俱乐部教练担任足球队顾问,定期到校指导足球训练,为校园足球的优质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徐婉莹 邓志敏 肖海燕

新闻推荐

大朗获评“战"疫"十大市民点赞案例” 谱写同心战“疫”之歌

■《同心战“疫”织城无恙》获评2020东莞公共治理民心榜的“东莞战"疫"十大市民点赞案例”大朗供图■大朗医院的三位主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