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小学、高校“组团援藏”,为雪域高原注入现代教育理念 跨越3000多公里的教育接力
西藏林芝市朗县朗镇中心小学学生和惠阳区实验学校的小学生结对子做好朋友。韩庆鹏摄
近日,来自西藏林芝市朗县朗镇中心小学的11名小学生飞到3000多公里之外的惠州,跟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学校的11名同学结对成为了朋友。他们的牵手意味着了惠州、朗县第二批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正式启动。
一个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滨海之城,一个是喜玛拉雅山北麓的“光明吉祥之地”,自2016年惠州负责对口援建林芝市朗县以来,惠州和朗县已经牵手走过四年。四年多来,广东省第八、九批援藏工作队朗县(惠州)工作组高度重视教育援藏工作,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结对帮扶”为主要抓手,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助力雪域高原教育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谢志清通讯员刘子文
接力出发
第二批“10+9”学校“结对帮扶”
朗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被誉为“光明吉祥之地”。近年来,随着惠州对口支援朗县各项工作的推进,两地交流日益密切,朗县逐渐成为惠州市民前往西藏旅游的“打卡地”,汉藏交流往来日益密切。
2020年12月29日,惠州·朗县“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暨惠州对口支援西藏朗县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惠阳实验学校举行。活动现场,朗县朗镇中心小学的11名小学生和惠阳实验学校的11位同学“结对”成为朋友,两个学校“结对”成为惠朗第二批“结对帮扶”学校。
为持续支援西藏朗县教育事业,2020年惠州市教育局遴选了第二批10所优质学校(幼儿园),与朗县9所学校(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根据第一批的帮扶成效,第二批学校保留了第一批部分优秀学校。
2017年至2020年第一批学校“结对帮扶”期间,惠州11所学校(幼儿园)与朗县9所学校(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支教、跟岗、捐资、助学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作为惠州基础教育的“排头兵”,惠州市第一中学在完成第一批的结对帮扶任务后,又加入到了第二批学校当中。此前3年,惠州市第一中学和朗县中学“结亲结对”。该校根据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朗县中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017年至2020年期间,惠州市第一中学累计派出赴朗县中学支教教师6人次,朗县教师来到惠州市第一中学交流学习21人次,捐赠奖教资金5万元。曾担任朗县中学校长的尼玛次仁表示,惠州市第一中学给了学校很大的帮助,老师们带来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让朗县中学师生受益匪浅。
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少琼介绍,截至目前,惠州结对帮扶学校共派出15批次共67名优秀教师到朗县支教、送教,安排朗县133名教师赴惠州各“对子”学校跟岗研修,组织朗县27名学生代表赴惠州研学体验,向朗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捐赠奖教奖学资金、图书资料、办公设备、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及生活用品等合计约145.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惠州市教育局遴选7名优秀小学生代表赴朗县参加首届惠州·朗县小学生“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夏令营活动,并与朗县6名优秀小学生代表“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成为朗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的亮点,得到西藏自治区统战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精准帮扶
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
2016年7月起,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广东省接替福建省援藏工作并增加林芝市的米林县和米林农场、朗县、工布江达县“三县一场”的援建工作。根据安排,惠州以整体对口支援一个县的方式,负责对口援建林芝市朗县。
教育援藏是惠州对口援助朗县的主要任务之一。广东省第八、九批援藏工作队朗县(惠州)工作组在全面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结对帮扶”为主要抓手的教育援藏思路,通过结对帮扶、交往交流、爱心捐赠、志愿支教等方式,打出精准培训、选派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等援藏组合拳,助力朗县教育事业发展。
根据方案,惠州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朗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开展素质教育。四年多来,惠州先后派出3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育援藏干部,挂职朗县教育局副局长,具体负责教育援藏相关工作。
如何帮助朗县的学校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缩小区域和校际间发展差距,是每位教育援藏干部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惠州第三批教育援藏干部,目前挂职朗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刘子文介绍,在前两批教育援藏干部的工作基础上,惠州援藏工作组组建惠州援藏教师队。通过加强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帮助朗县教育“自我造血”。
朗县地域辽阔,面积达4200平方公里,各乡镇学校之间路途遥远,由于交往受限,各学校之间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往往也参差不齐。为了打破这种障碍,提升各个学校教学水平,在刘子文的推动下,朗县组建了第一支兼职教研员队伍,牵头制定相关制度办法,并以《在县级中学实施民族团结特色育人模式的研究》为题,成功主持申报市级课题。这些举措填补了当地教育空白,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在教育援藏方面,惠州还设立了惠州市“鹅翔”教育奖励基金,对朗县优秀师生、学校进行奖励,对困难教职工进行慰问帮扶。2020年,“鹅翔”教育奖励基金共奖励朗县中小学生120人次,教师66人次,慰问在职教职工20人次,奖励大学生141人次。
高校力量
把特色课程送上雪域高原
在惠州对口支援朗县的队伍里,还有一支“高校力量”。两个月前,惠州学院学生处处长胡萍一行赴西藏朗县,与朗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惠州学院与朗县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框架协议》。这是继2017年双方首次签约后“再续前缘”。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2017年,惠州学院与朗县政府结成粤藏校地共建教育援藏帮扶对子。惠州学院通过送课上高原、骨干教师培训、亲子夏令营等活动,增进惠朗两地友谊。2020年8月,惠州学院为西藏林芝市朗县开展了首届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专家、名师为22名来自西藏朗县的教师学员授课。
校地共建期间,惠州学院积极选派师生赴朗县支教、开展爱心募捐、捐建灯塔书屋。三年多来,惠州学院共有6批次、83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朗县支教。在支教的大学生中,音体美专业学生是主力,这些支教学生不但带去了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特色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专业教师紧缺的局面。
朗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孙立武对惠州学院的帮扶工作高度评价。他说:“每批次一学期的支教工作,不间断地持续了三年,解决了朗县学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紧缺的困难,提升了朗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促进了朗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朗县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陈嘉淇是2020年惠州学院选派的第六批援藏支教志愿者,在朗县幼儿园支教期间,孩子们都喊她“可乐老师,这个名字源自她上的一节科学课。一次,陈嘉淇为孩子们讲授看不见的气体,她拿出一瓶可乐,咕咚咕咚地大口喝着,然后打出一个嗝。在笑声中,孩子们都学到了一个新词:二氧化碳。
实际上,这批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科学课,是惠州学院结合朗县实际,为当地孩子们“定制开发的”。经过三个月的试行,不仅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课程的魅力,朗县幼儿园的园长也萌生以此作为突破点,办科学教育特色幼儿园的想法。
2020年12月27日,朗县幼儿园的5名骨干教师来到惠州学院,开展为期七天的科学培训课程。培训不仅安排了针对幼儿阶段科学实验的操作和教学讲解,让西藏教师们真正参与到备课、讲课中,体验“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还有课程互动体验、实地走访参观等。在惠州学院的援助以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朗县将有更多孩子们喜爱的科学课和“可乐老师”。
新闻推荐
创新管理措施,构建“双循环”格局 惠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促外贸发展
惠州海关关员对进口成套锂电池生产设备实施现场检验。张仕荣摄惠州海关关员到企业开展AEO认证工作。王旭摄为助力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