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千年书画史 钤有苏东坡烙印
李星阁《芦雁图》纸本扇面 惠州市博物馆供图
李长天画作《喜报春回》 惠州市博物馆供图插图/杜卉
李长天的画作 李雪芳供
【编者按】
近千年来,惠州人文蔚起,人才辈出。本地人邓承修、江逢辰、李丹麟、李桂馨、黄灿芳等书画家更是驰名艺林,蜚声在外,成为岭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书画的发展深深打上了苏东坡的烙印。作为一名艺术天才,苏东坡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重视神似反对程式束缚,影响了李长天、王映楼等历代书画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个人综合的修养,都与东坡一脉相承。
(李海婵)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马勇陈骁鹏
作者/黄澄钦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向往、崇尚苏东坡。这证实了宋人唐庚“碑坏诗无敌,千古鹤峰尊”的预言。从明代博罗人张萱的西湖歌“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到惠阳一中校歌“自东坡南渡,文明孕育吾邦”,整个历史长河贯穿着东坡文化精神,这一精神与西湖山水结合,便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引力,才有“一自东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说。
壹东坡之文化巨星闪亮在西湖上空
笔者以为,要从文化精神层面上再认识东坡。从审美心理的积淀来看,在千百年来惠州社会、历史、文化和实践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和群体互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作用累叠所形成的“积淀”,产生出共同文化心理,即烙印在人们心中的“东坡符号”,或称“东坡文化引力”。那就不难发现,东坡这颗照灼古今的文化巨星,依然闪亮在西湖上空。
2012年3月15日,惠州文化研究会举办惠籍书画展,展出自清代到现代跨越四百年书画家作品。这是“东坡文化引力”的一次形象展现,可发现在收集不够完整的展品中已粗略呈现出一条“承传求变”的发展脉络,追根溯源仍绕不开东坡的影响。
“承传”是本,是文化心理的遗传,“变”是认识的再发展。看作品不能单从技巧层面从形式的变化去看,而要看作者能否在承传基础上,在艺术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获得情感精神上的满足,放飞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其诗、文词、书、画等均已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影响后世。他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重视神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奠定了中国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更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心灵、气质对艺术个性创造的影响,把苏轼推崇至“人书并尊”之地位。概而言之:“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就是东坡的艺术思想。
贰惠州书画家自觉传承弘扬东坡精神
明代画家博罗张萱,号西园公,官至户部郎中,内阁中书舍人,遍览历朝书画、古物、藏典,与董其昌过从甚密。著有《西园题跋》《西园画评》,晚年回惠致力整理东坡文化遗产,编著《东坡寓惠录》。从其“西湖歌”看,他是把东坡文化精神熔铸在了西湖山水中,把东坡塑造成了惠州自然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并极力推广弘扬。
清代书画家、惠州太守伊秉绶(福建汀州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以“廉吏善政”著称,在惠弘扬东坡文化最为用力,重修书院、白鹤峰苏公故居、朝云墓。修故居时发现“德有邻堂”东坡端砚,给伊带来无尽灵气。人称其书法“以篆隶名当代,劲秀古媚独创一家”,又说“墨卿作书亦如画,笔墨之处能通神”。
伊秉绶革除恶习陋规,在准提阁筑“无碍山房”。每东坡生日作文事活动,脱下官服与来参加者坐列无序融洽无间。以东坡崇尚自然摆脱束缚的精神与地方文士饮酒赋诗互动。七十年后,江逢辰称之为“无碍山房招鹤庐”,喻为重教兴文之地。
清代书法家、惠阳人邓承修,咸丰举人,官至鸿胪寺正卿,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十一年与法使者会勘中越边界,寸土不让,不惜以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被誉为铁汉,他无论官声和书法艺术都有伊秉绶的风采。书法直接受伊秉绶影响,自成以硬瘦独标一格,用笔“筋骨硬键,怡与其‘铁汉’之誉”相称。他撰清醒泉联“休论坡老浮沉事,来试人间清醒泉”,就更是深深留下东坡文化的烙印。
惠州书画家江逢辰,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工诗、文词,善书画,梁鼎芬誉其为“行尽江山见此才”。他的画构图用笔简约,为绍兴画家魏戫“柏石”一画题诗云:“天地拳曲拿云臂,蓬莱一尺渴枯翠。何以沃之黄河泪!”写出甲午兵事起蓬莱仙缩成一尺的石头,翠柏也枯干了,所慨甚大,唯有用黄河的热泪浇灌。
从这首七言三句诗也可见江逢辰诗画追求画外有情、画要寄托、“诗画本一律”的苏轼遗风。江逢辰提出“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可以说是继伊秉绶之后,守望惠州东坡文化又一人。
叁百年来惠州画家艺术成就蜚声在外
就绘画而论,清末民初,百年中惠州以李星阁为首,李桂馨、黄灿芳、李长天等画家的艺术成就不但影响邑人,还蜚声在外。
李丹麟,号星阁,工诗画,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曾随使节出洋,环历地球。“行踪所至,举凡山川人物,辄为图说以记之。”绘写《华盛顿图》《日本富士山图》《南美穷人背子卖物图》《夏威夷童子海底拾银图》等,集成了《游历图记》一书。
李星阁笔下芦雁变通清代著名画家边寿民之画法,尤见苍劲。其《百鹑图》长卷寓意百旬,为喜闻乐见的题材。黄灿芳,多画西湖景物,他画花鸟的撞粉技法可与居廉比肩。李桂馨则与高氏兄弟在上海创办艺苑。
李长天,其艺术全面继承自伯父李丹麟,又得当时名家濡染而独树一帜,其《百鹑图》在穗展览,陈炯明沽之,价甚昂。李长天一生精研绘事,晚年提出:“自愧丹青难入手,笔峰高古见前人”,认为单是笔墨功夫是不够的,必须要“变”,要“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志愿军抗美援朝时,他创作了《醒狮擒猛虎,除恶保和平》,正是苏轼所提倡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境界。几十年后,1998年旅加画家单柏钦又终于悟出:“先生的笔墨功夫现在看来更值得学习。”
上世纪三十年代,刘仑在惠州率先把绘画作为抗日救亡宣传斗争的武器,此后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将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熔于一炉,成为我国著名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画家陈狄主持新建成的工人文化宫领导工作,并创建工人美术创作小组开展普及美术活动。1955年春节惠州举办解放后第一次美展,参展画家有李长天、李九皋、薛秀亭,黄仲驹、周志毅、张剑萍、陈推陈等老中青少作者的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的作品。
同年,李九皋的国画《放棑》、薛秀亭的国画《惠阳师范全景》、陈狄的油画《东江河畔》入选华南美术作品展览。此时,惠州形成了初具实力的美术群体。“反右”时李九皋、陈推陈等被打成右派分子,张剑萍避过一劫,从此辍笔远离砚池,刚形成的文化艺术氛围从此也就消失了。
新闻推荐
建行有关领导走访重点龙头企业、园区,了解绿色金融需求。建行惠州市分行获得惠州绿色金融年度银行奖。建行工作人员考察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