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租房即可落户 多地近期放宽落户门槛人才战略升级
导读:苏州市政府近日印发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自12月14日至今,包括广州,苏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密集推出户籍改革政策,放宽落户门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多地纷纷出台了落户新政,均力图为户籍松绑,其中包括珠海、东莞、惠州、江门等城市。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21视频、苏州市人民政府
记 者丨王海平、于长洹
苏州市户籍新政:租房即可落户!
12月22日,苏州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点击查看全文),将户籍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希望吸纳更多类型的人才融入到城市发展中。
《意见》提出,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实施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工业经济第一大城市的这一做法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研究员徐天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苏州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直接做法,也可以让更大范围内的人才更好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
从《实施意见》的突破点看:
一是,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
二是,探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积累互认,尤其是实施江苏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
这有几大背景:
一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指引下,苏州、无锡和常州的苏锡常都市圈领导人会议已召开过两次,经典“苏南模式”正被新一轮注解,苏锡常探索一体化更有利于为长三角一体化做出贡献;
二是,作为江苏长江以南地区的两大经济引擎实现积分落户互认,提升了江苏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江苏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苏南城市近几年来人口净流入明显低于同类城市。
此前的一周,无锡发布了落户新政:
即全面取消县级市宜兴和江阴的落户限制;
“市区内有房+社保”或“租赁住房+两年社保”也能落户;
全面取消学历要求,探索长三角城市群实行相关户籍准入年限积累互认。
本次苏州在户籍制度上更进一步放宽,与当前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紧密。总体上,作为工业经济第一大城市,尽管苏州处于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尽管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落地,尽管高端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但这不意味着没有一般生产性企业,也不意味着就没有普通上班族。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所何雨博士认为,尽管在户籍制度改革上这是一个大趋势,但苏州在这一关键时间点上率先破冰,意味着苏州为开放再出发作出了表率,又一次走在了前列,“这一做法满足了大城市发展的定位。”
多位学者表示,从之前的一些实践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如果放开户籍制度的限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比专门制定的人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广泛,会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
《实施意见》提出,要修订积分落户政策,抓紧制定全市范围内统一的差别化积分落户政策,并且还公布了一些落户的操作细则。
如,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以及实施农村籍大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户口迁回原籍,毕业后可以迁入就(创)业地。
事实上,放宽户籍制度的直接红利就体现在新入人口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如,《实施意见》提出:
要逐步缩小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吸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比例或数量;
推进来苏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平等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等。
此前,广州、珠海等多地出台落户新政
12月16日,广州市人社局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拟出台差别化落户政策,该政策的实施范围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行政区。
除广州以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多地纷纷出台了落户新政,均力图为户籍松绑,其中包括珠海、东莞、惠州、江门等城市。新政背后的考量,均指向了人才吸引。
人口是一座城市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纷纷升级人才战略,其中放宽落户限制是主要的做法。如今,各地的人才政策已经从 “粗犷”向“细化”演进,在各城市的陆续跟进下,未来的人才流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将更加畅通。
受访专家指出,降低落户门槛是大势所趋,随着多地逐步放开落户限制,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将呈加速态势。不过,各地要构建人才的“护城河”,除了短期的政策激励外,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还在于旺盛的产业发展及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
大湾区多地放松户籍门槛
广州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拟规定:
在广州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内就业或创业,且同时符合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单证),或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人员;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申报时须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可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内的行政区办理登记入户。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州此次放宽落户限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实行了差别化落户政策。广州市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从化、增城、南沙、白云等外围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广州拟出台差别化落户新政,此举可为一线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路。
除了广州以外,今年,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也纷纷为户籍松绑,降低引进人才入户门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对于学历型人才,各地均大幅放宽了落户限制。
今年6月,惠州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征求《惠州市户口登记、迁移准入条件(试行)》(修订稿)意见的通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降低引进人才入户门槛,学历型人才放宽至大中专以上学历,技能型人才放宽至初级等级以上专业职称和技能等级,并且不与缴纳社会保险和签定劳动合同挂钩。
今年9月1日,东莞市正式实施人才入户新政。按照东莞的入户新政,国内大专学历未满40周岁人员;省内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毕业两年内的人员;具备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未满45周岁的人员,只要在东莞市依法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均可直接申请入户。相比现行的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入户条件限制外,东莞市人才入户的学历门槛进一步降低。
11月6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人才引进及入户条件的通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对于人才入户,珠海现行政策规定为全日制大专(高职)以上学历,新政放宽为:具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高职)以上学历、人社部承认的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生均予以纳入人才引进。此外,还放宽了年龄条件,取消部分技能型人才的限制条件。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此外,还鼓励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多地放宽落户限制,一方面是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个人消费等内生动力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只有人进来才会有消费。另外,人口可以跟着产业走,产业发展也是依附在人口之上,这是双向的效应。”孙不熟说。
注重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4‰。比总人口更早下降的,是劳动力的比例和规模,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3年达到10亿峰值之后,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减。
不仅如此,我国正进入老龄化加快推进的时期,一线城市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撰文指出,从人口角度来说,人口态势的变化使得劳动力成为城市竞争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未来必须依赖外来人口为城市注入创新活力。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对人才的渴望也反映出城市产业发展的旺盛需求。伴随着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渴求将加大。
胡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出台新政为户籍松绑,降低入户门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大湾区就业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15万人和41.22万人,占同期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的55.73%。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此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广州对人口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使得近年来人口流入量持续保持高位。
不过,分析也指出,从人口增长弹性系数来看,2014-2018年,广州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42(即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带来0.42个人口增长。0.2及以下为“协调发展级”,0.2-0.99为“发展的渐进级”,大于或等于1为“发展停滞级”),仅低于深圳(0.44),说明近年来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增速加快,但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专家认为,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但某种意义上说,人口增长也要适度,过快的人口增长短期内不一定能实现经济更快发展。广州应从吸引人口转向留住人口,注重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注重引入人才的层次、结构和产业配套程度。
孙不熟分析称,降低落户门槛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粤港澳大湾区多地逐步放开落户限制,未来人口流动将呈加速态势。不过,各大城市要构建人才的“护城河”,除了短期的政策激励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大力扶持产业的发展,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
杨舸也指出,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是人才战略的核心,创新型、知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人才,也吸引人才,城市应依托企业研发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优势产业的产研融合孵化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闻推荐
惠州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资料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近年来,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就目前理解来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