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达1631家,创新平台更高端,企业研发更活跃 惠州将持续构建一流科技服务体系

南方日报 2020-12-23 06:48

高企总存量达1631家,1481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预计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7%……今年以来,惠州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从创新政策体系、创新平台到科技企业都有多项突破。

接下来,惠州将持续构建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为产业升级奠定良好的科创基础和产业基础。

撰文:刘光明宝

高端科研平台?汇聚国家级人才近百人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重大冲击,给科技界和企业界带来新的考验。在惠州,由高端研发平台和企业联合迅速研发并量产的离子膜口罩也检验了当地的科研实力。

在2月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也称“东江实验室”)联合惠州企业以及兰州和山东等地的研发机构,半个月就研发并量产一款可清洗高效防护离子膜口罩。这种口罩应用了东江实验室的一种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关键材料——离子膜,采用重离子加速轰击普通膜材料形成的特殊微孔膜。通过膜上细微的小孔达到通过空气、阻拦气溶胶和细菌,无需喷涂任何化学试剂。因此,它可以用沸水消毒清洗,达到多次使用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口罩紧缺的难题。

据了解,东江实验室是第三批启动建设的十大广东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唯一的能源领域省实验室。它对标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依托惠州在建的两大科学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开展先进能源技术研究,布局化石能源和多能互补领域,着力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及应用。

在此基础上,一些未来的高端产业发展初见端倪。东江实验室正推动重离子微孔膜产业化,研发出重离子微孔膜污水处理设备,现正开展示范应用。同时推动重离子治疗设备产业化,研制基于超导技术造价更低、小型化、性能更优良的第二代重离子治疗设备。并计划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辐照育种平台,打造华南辐照育种产业基地。总体上,惠州的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提速,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初现雏形,两大科学装置和东江实验室等平台汇聚了国家级人才近百人,壮大了惠州的科研力量。

孵化育成体系?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孵化链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尤其是研发活动频繁的科技企业,而孵化器则是科技企业的“摇篮”。据惠州市科技局统计,惠州今年新增1家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1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市级孵化器和4家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并向省科技厅推荐1家国家级和1家省级孵化器认定。总体上形成了仲恺区电子信息、大亚湾区精细化工、惠城区互联网等特色化、专业化孵化链条。

在仲恺科技企业孵化器,迪森照明由最初的一家小企业成长为一家专注商业照明系统的科技企业。公司负责人李远伟介绍,两年前该公司研发出了一款航空超导铝路灯产品,这一产品的关键在于利用了公司在散热领域的核心技术,它具有散热快的特点,可用于多个应用场景,今年接到了不少订单。

目前,和迪森照明一样在惠州仲恺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平台孵化的大约有140家科技企业。该集团主要运营管理惠州仲恺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恺众智汇园(国家级)、展创大厦、恺萌创客空间(国家级创客空间)等多处孵化场地,管理孵化面积超10万平方米。

惠州仲恺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帮助入孵企业作产业引导和服务。为帮助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该公司组建了“在孵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它由粤财普惠惠州担保为园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建立“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获得融资。在疫情期间,为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集团联合合作机构帮助中铼环保及领越光电获得银行10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在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等其他县区,各类孵化平台也不断投入运营,孵化了大量科技企业,为惠州进一步培育壮大高端科技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后备企业梯队。

高新技术企业?总存量达1631家,净增25%

在科技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中坚力量,它们研发活跃,拥有大量高水平的专利,成为各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惠州高企总量实现了逆势增长,创新主体作用更加凸显。

据统计,2020年,惠州市有733家高企通过认定,认定数创历年新高。高企总存量达到1631家,净增比例高达25%。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在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下,这样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

今年,惠州还实施了创新型企业百强培育行动方案。按照计划,力争到2022年,创新型企业百强销售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研发总投入达40亿元以上,境内外新增挂牌上市企业8家,成为引领惠州市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主力军。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对新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连续两年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用于支持工程中心科研基础设施和研发能力建设。遴选优质科技项目予以支持,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2020年,惠州市共评选出49家创新型企业百强。

惠州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还体现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在今年的惠州市第四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共有227家企业报名参赛,较去年增长35%。最后入围决赛的有113家企业,同比增长31%。据惠州市科技局统计,惠州举办“天鹅杯”大赛以来,已经吸引600多家科技企业参加,大赛成为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创新创业要素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惠州今年全年还有1481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2020年度第一批省工程中心4家,市工程中心61家,认定7家市新型研发机构,预计将新增几家省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政策体系?补短板强弱项,优化企业服务

近年来,惠州针对创新驱动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不断完善升级,使之符合企业发展和现实需求。

今年,惠州市全面梳理、修订了现有的科技政策,重点在加强新型研发机构过程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百强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园区发展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先后修订出台新的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暂行办法》、《惠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园区认定和扶持办法》、《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创新型百强企业专项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并将加大创新型企业研发费奖补力度,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此期间,惠州加强了企业服务,并形成了一些服务品牌。比如,在“惠企专家行”的系列活动中,惠州已举办4场专题对接,征集企业技术需求近100项、对接企业70余家,精准匹配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共计6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接落地一批项目。专家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点、技术路线等问题给予了指导性的解答,获得企业的认可。

接下来,惠州市将把科技计划布局为科技研发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四大部分,初步形成涵盖全链条、全要素的科技计划体系。

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要求,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财政科技投入不足,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科技人才较为缺乏,成果转化有待强化。

2021年,惠州市科技局计划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和省实验室,打造一流的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一流的创新型产业;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流的成果转化高地;优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新闻推荐

2020年千人汇湾区系列活动在穗闭幕 近700名港人赴大湾区城市考察交流

深圳特区报广州12月20日电(记者刘良龙通讯员孙宏宇)12月20日,在香港中联办广东联络部的指导下,广东省总工会、香港工会联合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