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记忆之 红焖肉

梅州日报 2020-12-23 08:52

●娥宝宝

打从记事起,老家办好事、喜事,头牌菜少不了红焖肉。儿时穿着大红花衣参加喜宴吃红焖肉,红红旺旺交相辉映的感觉至今仍美滋滋的。还有就是,隔壁邻居女孩借我的大红花衣穿着走亲戚,我小家子气叫她别弄脏了花衣,她怼我说她还要在衣服口袋里装红焖肉呢!每年的大年三十年夜饭,爆竹声声辞旧岁,红焖猪肉迎新年。儿时的喜事,趣事,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红焖肉的起源之地是否与东坡肉有关,是否东坡肉的衍生,没有去考证。苏东坡当年在杭州、惠州当官,酷爱焖肉,“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诗人用焖肉下酒,酩酊大醉之时写下千古绝唱。毛泽东也偏爱红烧肉,即便到了中南海,对红烧肉仍不离不弃。可见这是一道喜庆的菜,吉祥的菜。大文豪喜欢它,领袖也喜欢它,意义自然不同凡响。

我爱吃客家红焖肉,尤其是我母亲做的红焖肉,舌尖上的香,梦里想起都会笑。

我们家是大家庭,家里十多口人吃饭。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生活艰辛,要吃一顿红焖肉那是很奢侈的事情。到了80年代之后,生活渐渐好转,红焖肉也算是家常便饭了。但每逢节日,乡下的亲戚来做客,都是二三十口人的团聚,每逢其时,我母亲一早便去市场选肉,挑出肥瘦相间三层色且一刀下的五花肉,一口气买上八九斤。切肉还挺费劲的。父亲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之道,他先把刀磨好,将砧板搬到天井旁,再搬来矮凳子在明亮的厅堂里坐着切肉,将肉切成一寸见方豆腐块。母亲将猪肉焯水后晾干,支架起大铁锅,将柴火烧至中火再将肉炒香。这么多肉在锅里乱蹦乱跳,啪啪作响,香味自然溢出。然后放盐,放磨碎的红粬,再炒后转置瓦煲焖,遵从“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法。别小看了红粬的功效,客家红焖肉的特征就在于用粬,它不仅增添肉的色泽,更有减少猪肉的肥腻、降脂的功效。记得家里的瓦煲很大,瓦煲的直径有一尺半长,端起来还挺重的,可见开席的排场。开饭时,每桌盛上两大海碗晶莹剔透、汁浓肉醇的红焖肉。垂涎欲滴的我先行咬一口。这一口下去,胶质感十足,糯而不腻。这样做出的红焖肉,完全满足了人们对客家菜的想象。席上,你一块来我一口,欢声笑语装满屋。再用煲里剩下的一些肉汁,炒上自制的咸菜,那是真下饭。客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而归。正是春风十里不如红焖肉美。

现如今,我偶尔也会买上一斤抑或半斤的五花肉做红焖肉,或许因为猪肉原因,或许烹饪方法差异,更或许缺乏当年的那样一种气氛,红焖肉已做不出当年那个味道。

怀念儿时的客家红焖肉,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是不想长大,兄弟姐妹同吃父母亲做的一锅红焖肉,那份喜庆,那份热闹与亲情,永存心间。

新闻推荐

惠州建行贴心服务解民忧

■分行营业部近日,建行惠州分行营业部接到了苏女士的求助电话,其卧病在床的母亲急需一份本人交易流水明细,但无法亲自前往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