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兴旅游 大山变名山南昆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
高山别墅二期爱树·南昆秘境。
近期,一篇题为《入秋了,你还没去南昆山走一走?》的网文广为传播。入秋后的南昆山,色彩斑斓,层峦叠嶂,平添几分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其实,除了夏天,秋冬的南昆山也非常迷人。
南昆山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国避暑天堂”等美誉,因生态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昆山毗邻广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随着汕湛高速、南油公路以及景区内道路相继建设开通,一张“内联外通”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铺开,游客进山不再绕路奔波,加上微自然教育、高端民宿、山地体育等项目的运营,南昆山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旅游业态初步实现。
鲜为人知的是,南昆山进入文化的视野的时间很迟,在走向度假名山的征途中,南昆山也有过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程。
典籍中的南昆山
“山大数百里深峻岩穴皆藏虎豹”
古代桃源今世存。南昆山山脉,方圆48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绵亘龙门、从化、增城三地,犹如一片绿洲,镶嵌在广州东北部、龙门西南部,其主峰天堂顶高1228米,为龙门、广州两地界山。
南昆山森林覆盖率达96.93%,站在南昆山九重远眺点极目,山峰与云海形成一道优美的天际线,可谓“林海苍茫绿接天,云山浮涌动苍烟”。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昆山成为珠三角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的胜地。
南昆山古称蓝瀵(fèn)山或蓝糞(fèn)山,南昆山一名是民国时期才出现。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眼中的南昆山是一座偏远、神秘的野山,那里山贼出没,人迹寥落。龙门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设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南昆山、铁岗一带的“峝民”啸聚、不受管控,朝廷据此从增城出一部分设龙门县、加强地方管理。
清康熙六年(1668年)的《龙门县志》,是龙门现存最早的一本县志,其山川篇仅记“蓝瀵诸峰”几字,对蓝瀵山却没有详述文字。可见,三四百年前,人们对南昆山的认识相当有限。
但南昆山森林资源丰富,很早就以药用植物闻名。据《广东中草药》记载,“双腿迈不开,不离走马胎。”走马胎自古是南昆山的名贵中药,被录入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对走马胎和南昆山有精练的描述:“走马胎,出粤东龙门县南困山(即南昆山)中,属庙子角巡司所辖。山大数百里,多低槽,深峻岩穴,皆藏虎豹。药产虎穴,形如柴根,干者内白,嗅之清香,研之腻细如粉,喷座幽香,颇甜净袭人。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如神。”
在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地理著作中,言及龙门七星冈、天岭山等名山,却找不到有关南昆山的记述。于是可以断定,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的“山大数百里,多低槽,深峻岩穴,皆藏虎豹”一句,是南昆山较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描述。
这是由于南昆山山高偏远、路途难行、义民占山等原因造成的。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朝廷在南昆山设庙子角巡检司署,管控山民、缉拿奸盗等。广东顺德人、漕运武官宪勋潘的《南归诗钞》(嘉庆十九年,即1814年刻本)有四首“蓝糞山纪事”,反映了南昆山的偏远位置与抗暴情况。全诗体现了清军征讨、“诸蛮”归顺的过程,是南昆山早期历史的反映。
纸篷下的南昆山
盛产竹子一纸风行
到清代中期,人们对南昆山的认知渐渐加深,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已经出现蓝瀵山图以及图说,该志称南昆山“其山最为险要,旧设巡检、千总于庙子角以控扼之,东西相距四十余里,南北相距五十余里,峰峦错杂,溪涧环行。”又称“居民虽多,山深林密,望之若晨星落落”。南昆山为高寒地区,“醇和洞、沙坑、雪花顶等处尤凉,虽盛夏亦思拥絮。”
因南昆山盛产竹子,造纸业旺盛,蓝瀵纸风靡百年,这使得南昆山的名字渐渐叫响。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原材料主要是竹子。南昆山原产的蓝草,与造纸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巧合的是,福建人改变了南昆山的业态。
在明代,“福建之蓝甲天下”,种植蓝草最有名的是福建人。当时,闽南人称蓝草为“菁”,随着福建人不断外迁以种菁为业,他们获得“菁民”之称。到了清代,这些菁民不再满足于以种菁为业,而是发展为到盛产竹子的地区就地搭棚(篷)造纸为业,继而成为棚民。
此外,明代福建竹纸制造业在国内也占据重要地位,《天工开物》的作者、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曾说:“凡造竹纸,闽省独专其盛”。闽粤两省唇齿相依,造纸技术自然一脉相承。
民国《龙门县志》记载,原籍福建、清乾隆年间迁居南昆山的严春霖,“以其地宜竹,回闽携取苗竹归,教土人种之,竹渐繁植,设万兴纸厂于火烧谷,开槽造纸,自是南昆及铁岗、沙迳等处,咸食其利。今呼苗竹为闽竹,示不忘也。”
原来,在严春霖的影响下,南昆山及附近山民,也搭篷造纸。清咸丰《龙门县志》记载,清道光、咸丰年间,南昆山“居民多采竹造纸为业”,另据光绪《广州府志》记载,南昆山山民除造纸,几乎没有别的谋生手段,是谓“男女终岁营营,取给篁箐,绝无外务”。而南昆山东北麓、铁岗芒芒髻山之北,“居民多造纸为业,石陂头、黄沙水、马留桥、槽碓冚、水眼塘各处,俱有纸篷,其货最广。”由此可见,蓝瀵纸指的是以南昆山造纸为主、包括周边山区造纸的一种龙门山货。
历史上,广东民间造纸极为繁盛,品类很多,各具特色。东莞有蜜香纸,从化有流溪纸,长乐有谷纸,四会、汕头有火纸,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滥觞于清初的蓝瀵纸,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产业,蓝瀵纸一跃成为龙门地区的知名山货。清咸丰《龙门县志》物产篇的“货品”显示,蓝瀵纸名列首位:“蓝瀵纸,出蓝瀵山。造纸之竹曰纸竹,其法先斩竹投地窖中,渍以灰水,久之乃出。而椎练渍久,则纸洁而细,速则粗而渗。近岁出纸,多于从化流溪运赴省城、佛山、石龙者不绝。”
至民国时,南昆山造纸业依然繁荣,收录于民国二十五年《龙门县志》的中山大学报告称,“南昆遍山皆竹,人皆以制纸为业,最盛时纸厂百余家,今则仅存数十家”。当时,随着“蓝瀵山”改名为“南昆山”,蓝瀵纸也改称为“南昆纸”,每年出口约二十万元,可谓龙门的支柱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前的南昆山
广州四大旅游景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昆山变身国营林场,林场场部设在下坪,开启一段创业征途。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南昆山与外界沟通的路是羊肠小道,这些在山中缠缠绕绕的路,走一趟就要半天。多年来,山民扛着或挑着南昆山的竹木产品,沿着羊肠小道运往集市。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人们开辟的永汉至南昆山国营林场的道路,虽然只有18公里,却在改善生产和生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加快山区建设速度,发展旅游事业,广州市政府捐款400万元建造温南公路(1975年至1988年,龙门隶属广州管辖),全程108公里,这为增城、从化方向的人进入南昆山提供了更近的路线;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昆至龙门县城龙城的公路开通,终于形成了内外相连的交通路网。
从龙门县龙潭镇铁岗沿县道222线上南昆山,可以看见一个中小型水库——南昆山七仙湖水库,水波荡漾,风景秀美。此地名叫七星墩,传说七仙女听闻南昆山是胜过天堂的避暑胜地,于是下凡至此游玩,因此得名。传说归传说,但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七仙湖水库,却淹没了南昆山当时最好的地方,包括南昆山最肥沃、面积最大的耕地。
据2004年出版的《南昆山》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南昆山有行政中心炉下圩。七仙湖水库建设,不仅让炉下圩没入水底,同时金鸡礳、何屋村、观音老、落坑口、南礳围等自然村及其所有水田耕地都被淹,连带其中的建筑,包括古老的祖屋、祠堂、圩街、学校等。
七仙湖水库横空出世,让南昆山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损失不少,却赢得了另一种境界的自然资源的产生和催生新人文资源的契机。因为七仙湖水库蓄水发电,使得南昆山人由用煤油点灯、竹柴火照明改用电灯照明,使生活增添现代色彩。同时,七仙湖水库是高山下的人工湖,景致幽深,成为旅游观光点,催生南昆山新旅游文化。
1979年,南昆山八景被评选出来,分别为南昆云海、峻岭盘龙、三磜雪花、川龙飞瀑、观音戏水、七星岚影、天堂夕照、盘龙古松。南昆山旅游资源开始闻名珠三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昆山被开发成旅游区,成为广州市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南昆山成为广州市近郊最好的避暑胜地。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秦牧登南昆山后赋诗云:“苍茫万顷竞争春,竹柏松杉遍地金;林径轻摩活化石,山坳笑语李时珍。雪花顶上云粘草,翡翠湖中月浸湖;谁教腾身临锦绣,昆仑蜿蜒入龙门。”
迭代中的南昆山
山地森林度假风靡珠三角
从世界范围看,北回归线上的附近地区多为沙漠或干旱平原,而离广州百余里的南昆山,却保留着林相整齐、群落结构稳定、珍贵树种多而集中的大面积森林,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这也是世界环境中少有的景象。在南昆山上,“冰川元老”——穗花杉、植物王国的活化石——竹柏、会爬树的鹰嘴龟等一系列珍奇动植物被不断发现。1993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成立。
坐拥原始森林的宝库,南昆山山民一直酷爱着大自然。1996年,南昆山就出台一条规定,即禁止任何人砍伐树木,只有村民栽种的毛竹可以按计划砍伐。
过去,失去耕地的南昆山人靠竹木山林过生活。2002年12月,南昆山取消镇建制,改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辖地128平方公里,经济和文化建设转向以发展旅游业为中心。南昆山人转而从事旅游服务、售卖土特产、竹木工艺加工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南昆山拥有走马胎、灵芝菌、巴戟等名贵中药材,冬菇、竹笋、蜂蜜、万寿藤、观音菜、红背菜等特产,这是南昆山人经营特产店的底气,也是众多农家乐和宾馆接待游客的招牌。
南昆山最开始的旅游形态是观光,然后逐步向住宿体验、深度体验、旅游地产等层次递进。
1994年,广州人巫露平带着一家人来到南昆山中坪尾,建起了南昆山第一家家庭旅馆——高山森林度假村(巫氏高山别墅),度假村建立在森林的隐蔽处,追求森林、建筑与人的和谐。游客入住后,吃农家菜之余,游山玩水,呼吸清新空气,无比惬意。这是写入南昆山森林度假的历史性事件。
受“森林度假”理念的影响,中坪尾人开始开设家庭旅馆,大受欢迎。中坪尾家庭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经营模式,辐射到了南昆山其他地方,丰富并提升了南昆山休闲旅游、森林度假的内涵。面对游客,南昆山人考虑的不单纯是解决住和吃的问题,它们关注的是游客对自然的青睐。南昆山人把宾馆、别墅建立在风景点相近之处,或居于绿村掩映的山坡,或筑于清澈溪涧的岸边,或以树皮为瓦以原木为墙,让游客推窗可听涛,开门可揽月,携亲朋好友下棋垂钓、喧歌弹琴……这种形式的休闲方式,受到游客的欢迎。
早在多年以前,开创了南昆山家庭旅馆度假模式的高山森林度假村,被誉为珠三角最早的“目的地度假村”,堪称岭南民宿的鼻祖。受它影响的中坪尾,于2006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最美乡村”。
家庭旅馆遍地开花之后,南昆山陆续建成了丹枫寨、十字水、云天海等一个个新型度假项目,最终成为珠三角山地旅游度假胜地和龙门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初,南昆山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南昆山在山地森林度假方面形成了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局面,旅游业成为了南昆山的优势支柱产业。
蓝图里的南昆山
建设环南昆山森林温泉旅游产业带
“山有多变、灵动的一面,可以变得创意无限。”在生态和创意双轮驱动下,近年来,南昆山全力打造南昆山宜居宜游宜业的新环境。
围绕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昆山全力推动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汕湛高速和南油公路已建成通车,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渐行渐近;对川龙瀑布、观音潭、神鹰石等主要景点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南昆山旅居环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入城大道、游客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主题公园、“十里花路”美化绿化等工程建设。
作为龙门构建康养旅游发展平台的重要抓手,南昆山具有龙头地位。龙门提出要高水平推进环南昆山森林温泉旅游产业带建设。
今年,龙门出台实施《关于支持南昆山旅游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计划用3年时间完善环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
在此利好消息下,南昆山翠兰谷、二坑民宿等高端主题度假产品迅速走红,近期开业的希腊风格云侣堡美宿、高山别墅二期爱树·南昆秘境等高品质民宿,助力南昆山旅游品质提升。南昆山毛茶文化节线上推广活动、“醉氧南昆”旅游摄影大赛、《南昆山之恋》微电影拍摄、“益骑中国·2020罗浮山-南昆山骑游活动”……线上线下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南昆山形象与品牌。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党委书记谭炳阳介绍,目前,南昆山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十四五”期间,将结合山、水、林、石、瀑五大特色景观,规划“闻香赏花”“听瀑观蜓”“森林养生”“亲水观石”“赏竹吃笋”等旅游文化主题,打造南昆山品牌;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毛茶、竹笋、灵芝、观音菜、走马胎五大农特产品品牌,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争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南昆山还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资源打造营地休闲、特色民宿、森林度假、文化旅游、农业观光五个特色主题示范村,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旅游发展模式,同时丰富石河奇观、川龙瀑布、观音潭、神鹰石、七星湖五大景点人文景观,推进十字水度假村、奥动·森林小镇、云天海艺术天地、国华生态旅游示范区、翠兰谷兰花主题酒店五大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和产品升级,进一步增强南昆山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驱动力。
从一座偏远深山到一座国际名山,南昆山步伐铿锵。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入盘活人才资源 龙门补齐医疗卫生短板解决“看病难”
建设中的龙门县人民医院、龙门县中医院、龙门县妇幼保健院。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在龙门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卫生站,诊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