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广东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党建+业务”培育“新师范”人才

南方日报 2020-12-18 06:48

惠州学院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U-G-S)协同育人研讨会,中小学优秀教师成为联盟兼职教师。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王海青博士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受到学生欢迎。

开栏语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惠州学院上榜,有望成为首批22个试点单位之一。惠州学院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为契机,掀起新一轮的干事创业热潮,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赋能。

走过74年办学历程的惠州学院,当前正朝着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大步迈进。作为全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惠州学院立足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培养了近16万名毕业生,成为东江流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惠州学院构建了“1+2+10”“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纵向打通党委行政、职能部门、服务单位、二级学院的育人路径,横向盘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以改革驱动各部门开新局、探新路、求实效,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今天起,南方日报将联合惠州学院开设“开新局探新路——惠州学院"三全育人"进行时”栏目,记录惠州学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全过程,凝聚工作智慧、分享育人成果,助力综合改革试点不断走深、走实,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好消息不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广东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惠州学院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立项建设评审答辩获一等奖……从专业建设到育人体系一体化“多点开花”,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坚持以党建统领工作全局,通过“党建+业务”同频共振,促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地方能力,为东江流域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人才。

队伍建设

选优配强支部班子立好“定盘星”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名单,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上榜。这是该校首个通过师范认证的专业,也是广东省首批通过的11个师范专业中唯一的数学专业。

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对师范专业办学水平的一次高规格检验,在6年的认证有效期内,该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将由学院自行组织。交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党建统领工作全局,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开拓新局面。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是其中的“排头兵”。教工第一党支部主要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的专任教师组成,现有党员21名,5名正教授、13名副教授、16名博士。带领这支高学历高职称“双高”队伍的“领头雁”是拥有20年党龄的王海青。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支部书记王海青既是一名业务尖兵,也是一位党建达人。近5年来,她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有4篇被CSSCI期刊收录;主持3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今年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上王海青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与她搭档的组织委员赵显贵,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

在支部班子的带领下,教工第一党支部依托专业建设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将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紧密融合,构建“党建+”课程、教学、支部共建等活动体系,推动党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实现党建、学科建设双丰收。

近年来,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教师成为了学校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大户,获广东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余项;建成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励20余项。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CSSCI收录100余篇次……

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历届党政班子的共识。在今年1月份中层干部换届后,现任党总支书记许秋娟和时任院长、现教务处处长陈益智作为学院党建和业务的负责人,带领杨水平副院长(现主持行政工作)、赵显贵副院长、陈海容副书记等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经常沟通有无,遇到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意见有分歧时,以诚相待,求同存异。

虽然许秋娟到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时间不长,但她和陈益智很快就形成了搭档的默契。谈起这样的团队工作氛围,她提到一个小细节。为了沟通各项工作,院长的办公会往往是“食堂午餐会”,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一拍即合”。在陈益智看来,只有党政领导班子“一盘棋”,才能破除党建、业务“两张皮”,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密切协作,大家自然就会形成合力干事业。

思想引领

把好“方向舵”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数学与统计学院构建“党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8年,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摇篮,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教育实效,培养有德之人与育德之师,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期间,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教师是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在高校课程、科研、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基础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构建起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不仅打开授课教师的育人思路,也保证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这一体系的指引下,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先行示范,全面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写进课程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不仅如此,学院还要求老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两个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课例,倒逼每位教师拿出“绝活”。

数学系主任刘玉彬副教授、专业负责人庄容坤教授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模式;罗辉副教授在高等数学的“极限定义”讲授时,引入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李桂贞副教授讲专业课程高等代数绪论时,融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李鹏副教授在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育人能力的培养……从数学文化到传统文化,从社会热点到学风建设,数学与统计学院从上到下,每位教师都要挑好“思政担”,干好“育人活”,从课程思政中找到“角色”、干出“特色”。

根据惠州学院课程思政“五个一”行动计划要求,数学与统计学院集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探索“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课程思政模式。今年4月,数学与统计学院在教工第一党支部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础上撰写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被广东省教育厅推送至教育部并成为入库案例,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与做法还被人民日报海外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也在广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研讨会上作示范推广。

近年来,深圳中学高级教师、博士张红兵,惠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邱炯亮,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二中学教务主任、正高级教师曾护荣,惠阳区教育局正高级教研员钟文辉,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惠州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刘宏英等一线名师成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老朋友”。在教工第一党支部重点承办的“数学文化节”学科竞赛、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学名师进课堂”等活动中,常常能看到这些优秀教师的身影。

这是学院拓展“第二课堂”,将知识传授与职业价值引领融合,建设课程思政辅阵地的创新举措。今年7月,惠州学院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立项建设评审答辩,数学与统计学院获得一等奖。

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陆续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数学教师培养专业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最新数据显示,202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首次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通过率近9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服务地方

校地协同培育输出“新师范”人才

12月9日,在双方党建合作共建推进会刚结束后,惠南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再次联系数学与统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许秋娟及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杨水平,希望学院能与仲恺高新区第二中学、惠南实验学校开展共建合作。许秋娟表示,随着学院“党建+业务”的延伸,向学院抛来“绣球”,寻求“校政行企”合作的单位和学校越来越多。

今年6月,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党总支与惠阳崇雅实验学校党支部签订了党建合作共建协议,由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崇雅实验学校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建、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和项目研究合作。近半年的结对共建,不仅推动了双方党建工作规范化,也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搭建起了人才培养的桥梁。

惠阳崇雅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杨伟东介绍,和惠州学院结对共建后,该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学教研项目立项以及教研论文发表均取得突破性成绩。这些成绩凸显了数学与统计学院校地协同育人平台的成果。近年来,数学与统计学院以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为主,构建了高校、地方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实践基地学校教师多方参与的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U-G-S)协同育人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是惠州学院和惠州市教育局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系列活动之一。2018年,《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着力建设广东特色“新师范”,惠州学院牵手惠州市教育局申报“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并获批立项。

在实验区创建过程中,数学与统计学院依托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以党建结对共建为切入口,发挥传统师范教育优势,初步实现了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一体化融合,形成了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校地协同育人路子。

陈益智与杨水平介绍,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发展遵循“5个协同”,即协同育人、协同研究、协同培训、协建队伍、协育成果。协同发展就是要让成员互惠共赢,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联盟内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不断提升,如今联盟内已走出11位正高级数学教师。

开门办学、协同育人的经验也反哺高校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有10余名教师到中小学校挂职锻炼,他们与中学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课题及论文写作,促进教师教科研提升的同时,也增强自身教育实践能力,这些经验反哺高校教学,服务了学院的人才培养。

实际上,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党建+”为抓手服务地方起步较早。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肖福玲介绍,2006年起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始承接惠州市的数学教师培训项目,2011年起承接广东省的乡村数学教师培训项目,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深度参与到职后数学教师培训项目。

去年,学院承接的惠州市龙门县小学、初中数学两个培训班,培训前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教师深入当地开展调研,为两个班设计“特色课程”,得到当地教育局的肯定。龙门县教育局局长朱国权这样评价:惠州学院根据龙门基础教育实际情况专门开设的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班,为龙门县培养了一批数学骨干教师,以点带面,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数学教学水平,有效解决了龙门县学科薄弱的问题。

撰文:谢志清金伟

图片:惠州学院提供

新闻推荐

诺如来势汹汹 萌娃及早防范儿科专家提醒:诺如病毒主要通过3个渠道传播,预防要做好4点

诺如病毒最爱找孩子,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冬春季节是诺如病毒的活跃期,近期多地报道了群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