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成功入列“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队 惠东嘉华打造绿色矿山推动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 2020-12-04 06:27

在“边开采、边治理”模式下,惠东嘉华矿山郁郁葱葱,仿若梯田。

香港安达臣道石矿场移交特区政府后,矿山融入社区规划图。

广惠高速东延线一侧,俯瞰惠东嘉华矿区外貌。

嘉华集团创始人吕志和。

从广惠高速东延线驱车向巽寮湾方向行驶,距离惠州海湾大桥不远处,道路旁有一座科技感十足的白色穹顶式建筑,被周围绿色林木所包围,吸引着路人目光。鲜为人知的是,这是一家矿产企业所在地——惠东嘉华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惠东嘉华”)。

2011年,惠东嘉华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原委员吕志和与惠东稔山企业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是香港嘉华集团石矿业务在内地的延续。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国共有1744家企业入选,其中就包括惠东嘉华。今年,惠东嘉华还获得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称号以及广东省高新企业认证。

采石取材,建家兴国。目前,惠东嘉华正申请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已完成公示)及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现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为建设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的国际化大湾区贡献力量。

撰文:乌天宇罗锐

生态为“纲”

绿色矿山实现“边开采边治理”

走进惠东嘉华,绿意满园,空气中毫无粉尘。在工作人员带领介绍下,笔者看到,吸尘抑尘装置、硬底化厂区道路、轮胎冲洗场、沉砂池以及噪音隔离罩和屏蔽墙等环保设备和建设一应俱全,整个厂区环境整洁有序,最大限度减低了生产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白色穹顶是厂区建造的防尘料堆,周边的绿植则是景观树和复绿工程,这些均是减少矿山生产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必备建设。”惠东嘉华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吉长说。

“惠东嘉华是广东省最早建成省级绿色矿山的企业之一,整个复绿计划投资超过千万元。”梁吉长表示,建设一座优秀的石矿场,不能仅着眼于矿山本身,石矿场的周边居民、政府、矿山业主其实都是利益相关者,通过技术手段对矿山的开采—复绿循环,在生态修复和矿山治理上的效果显而易见,也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石。

从高空俯瞰整座矿山,除了生产车辆通行道路和采石平台外,其余山体均被绿色植物覆盖,郁郁葱葱,绿草如茵,一层一层仿若梯田。“这几年,我们加大了矿区绿色和生态修复力度。对复绿比较困难的高陡边坡,我们先用麻袋装上土,用锚网把麻袋固定在陡坡上后,再在外面用混凝土进行加固,提高了植树成活率。”梁吉长介绍。

为及时掌握矿区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惠东嘉华建立矿区环境动态监测制度,对矿山地质环境(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废水、尾矿及复垦区实施动态监测,制作环境监测目标清单,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并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广东惠利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事实上,石矿行业起家的嘉华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逐渐成长壮大,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凭借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学习,嘉华集团成功开拓了“矿地结合,先矿后地”的矿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嘉华集团积淀的成熟经验支撑下,惠东嘉华继续走上了探索“边开采、边复绿”的绿色矿山之路。“灌注绿色理念,打造绿色矿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梁吉长表示,打造绿色矿山并非复绿这么简单,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体现矿山生命周期的资源、经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目前,公司制定了科学的绿化保障计划,确保每年度按计划实施,切实提高矿山的整体绿化水平。”梁吉长说,惠东嘉华正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已通过公示期),希望以此来提高公司每一名员工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认识与意识,并向外展示一家现代化运作的矿企风貌,为绿色矿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守“关”

“数字矿山”筑牢安全生产保护线

在惠东嘉华厂区,除了干净整洁外,给人的另一冲击是“只见生产不见人”。在偌大的露天矿场里,除了忙碌的施工车辆外鲜有人影;加工车间内,自动化机械隆隆作响,但工人却寥寥无几,近乎“无人工厂”。

“依靠科技创新,我们建立集安全、生产、财务、环保于一体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对矿山生产的远程控制和操作。”梁吉长说,矿山建立自动化集中管控平台,通过中控室,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生产线工作情况,包括产量、破碎比、各类规格碎石产量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资源消耗及能源消耗集中体现,水电能耗全部实现集中化管控。

据了解,惠东嘉华采用国际领先的数字化矿山模式,利用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矿石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软件、室外环境监测系统、储存运输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化学水质净化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等现代化管理软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开采,生产线流程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全时监控。

数字化对矿业生产带来了巨大革新,其中最大的优点便是安全。“安全与生产同样重要,如果无法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就无法做到高效生产。”梁吉长解释。

细微之处见真章。在惠东嘉华矿区,安全生产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采矿区视线范围内,能轻松找到应急物资存放点及小型防爆掩体,厂房楼梯也进行了防滑处理;公司搭建安全生产管理网上平台,员工可以通过APP提交所有生产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安全隐患,严守安全生产关。

管理制度也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惠东嘉华建立定期安全培训制度,由主要负责人推动执行,与员工绩效挂钩,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安全意识深刻灌输到每个员工心中,融入企业文化;同时,惠东嘉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活动,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员工在业余生活中得到放松。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大量工厂、企业停工停产,而以安全生产为发展准则的惠东嘉华,在2月7日便达到了开工标准,是惠东县最早一批开展复工复产的企业,为推进其他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良好示范。

事实上,作为传统制造业,矿业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当前,国内砂石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期,落后生产力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这与香港20世纪60年代石矿场整合类似。梁吉长认为,砂石行业应顺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加大在安全、环保、健康方面的投入,摒弃犹豫不决或侥幸心理。“唯有苦练内功,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才有机会杀出重围。”他说。

科技撑“腰”

曾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供应石料

多年来,惠东嘉华专注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等建材行业前沿领域的技术开发,并深耕环保建筑骨料细分领域,主导产品为环保专精细建筑骨料,成为国内外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的配套产品,为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大型工程等提供了建材石料支持。

建筑骨料是砂、碎石、块石、料石等材料的统称,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构筑物的主要建材,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道路基础、铁路道渣、砂浆等均需要用到骨料,而环保专精细建筑骨料,则是在一般骨料基础上,对矿石材料的进一步筛选细碎,更加考验矿业企业的技术水平。

据了解,在实际生产中,惠东嘉华矿山的开采回收率高达99%,废石混入率仅为1%,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惠东嘉华高级石矿场经理洪致康介绍,公司做到了对不同规格的矿石材料通过“粗碎—中碎—筛分—细碎—筛分”等流程工艺进行分级归类,达到规格的产品再次返回圆锥破碎机进行复碎,直至符合产品方案要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目前,惠东嘉华年产砂石100万立方米,先后向港珠澳大桥工程、香港第三跑道项目、港深高铁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输送了大量建筑石料,对保障香港砂石市场稳定供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供应香港市场外,惠东嘉华还负责向太平岭核电站供应石料。

创新是企业之魂。惠东嘉华快速发展的背后,与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密不可分。近年来,惠东嘉华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按照省级工程中心的建设标准建立环保专精细建筑骨料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工程中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研发室、分析测试室、小试车间、研发办公室,并配置测试仪器设备60余台套,环保专精细建筑骨料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达到省级工程中心标准。

2019年,惠东嘉华与南昌大学签订“绿色矿山数字化管理的研究与开发”产学研协议,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设备资源和智力资源来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为未来绿色矿山资源环保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惠东嘉华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还有10项实用新型专利即将授权,并于2018年获得“广东省绿色矿山”荣誉、2019年被评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承担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工艺改进、共性技术研究等科研任务,重点研究石粉回收、废水循环、节能降耗、防尘降噪、矿山复绿等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推动砂石矿山绿色改造,深化数字化矿山建设,以保持领先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梁吉长说。

■延伸

嘉华集团书写香港矿山修复治理传奇

香港安达臣道石矿场是嘉华集团对一座矿山全生命周期开发和修复的经典案例。

20世纪50年代,香港人口数量猛增,基建及公共住房建设对建材需求迫切,而当时的香港石矿业仍以手工为主。在此背景下,嘉华集团创始人吕志和看准机会,创立首家嘉华公司投身石矿开采,也开启了香港采矿业现代化、机械化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嘉华集团获得香港安达臣道石矿场的开采权,成为香港首家取得采矿牌照的公司。此后,嘉华建材专注矿业开采科技创新,实现了立面开采向台阶式开采的过渡、以液压机械替代人工爆破钻孔以及粒形更加优秀的砂石产品的工艺升级。嘉华建材成为香港主要的石矿产品和混凝土供应商。

到上世纪80至90年代,为进一步改善石矿场的环境和降低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香港开始执行石矿场开采和美化修复政策。1997年,嘉华建材安达臣道石矿与香港政府签订《安达臣道石矿场重整及美化工程》,工程涵盖重整石矿场内的斜坡、建造一块40公顷的土地平台、建造超10公里的排水系统、绿化所有斜坡、种植23万棵树等内容。

在此期间,为了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嘉华建材投入数亿元提升现代化设备,并将碎石设备全封闭化,以降低噪音及尘埃,同时建造香港唯一的竖井输送系统,减少重型车辆使用,降低人工风险以及碳排放。

2017年,经过20年的修复,开采逾半个世纪、为香港提供了近1亿吨建材的安达臣道石矿场结束了历史使命,嘉华集团正式将其移交特区政府。按照特区政府研拟的安达臣道石矿场发展计划,这片修复平整后土地,未来将建设容纳2.5万人居住的房屋,书写了矿山修复治理传奇。

■侧记

推动矿业发展向“资源环境并重”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矿山企业来说,发展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对资源的把控能力,这也是矿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早些年,频频曝光的矿业安全事故,让社会公众对矿业企业的认识,定格在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掠夺性开采、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资源和环境严重破坏等传统低效的生产方式上。

在梁吉长看来,资源开采对周边生态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协调矿山、政府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尽量减少不利影响,比如改进生产设备与工艺解决环境、噪音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创造和谐友好的矿群关系。

事实上,在科学、高效、环保成为主流的今天,传统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梁吉长认为,矿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淘汰整合落后生产力,使已有生产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才能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而绿色矿山建设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抓手。

在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实体经济主要载体的工业制造而言,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在供给侧,传统高耗能行业对经济拉动效应正逐渐减弱,只有将先进的绿色工艺技术、管理理念注入传统产业,建立低耗高产的制造体系,才能使之焕发新的活力;在需求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绿色安全等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样离不开工业体系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大力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才能补上供给能力不足的短板。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港资背景的惠东嘉华,着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实践,以强调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方式,控制并减少能耗、物耗和废弃物排放,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为矿业发展由“专注资源开发”向“资源环境并重”华丽转身作出了良好表率,值得被更广泛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借鉴学习。

笔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11月,惠东嘉华启动了温室气体量化及产品碳足迹项目,由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作为顾问公司,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人物

爱国爱港实业家吕志和:

设立世界文明奖

为社会奉献大爱

叱咤商界70余年,从一个街边摊贩,到“矿石大王”“酒店大亨”,乃至位列亚洲富豪榜前列,对嘉华集团创始人吕志和来说,为社会奉献大爱,向世界传递“和谐共享,仁爱和平”的价值观,才是他最在乎的事业。

1929年,吕志和出生于江门,后移民香港。在他上初中时,香港被日本占领,百姓民不聊生、丧权辱国的历史让他毕生难忘,更坚定了他爱国爱港的高尚情怀。

战争期间,吕志和父亲的制衣生意大受打击。小小年纪的他便自己动手制作小吃食品到街头摆卖,以此赚来人生第一桶金。20岁时,他创立了自己的汽车零件销售公司。

1955年,瞄准市场需求的吕志和创立嘉华集团,从采矿业起步,迄今业务已遍及建材、地产、酒店和娱乐休闲等领域,总资产达数百亿美元。吕志和曾向大众分享成功经验:“我做生意是待人以诚,亲力亲为;成功的秘诀是自力更生,自我奋斗。”

“中国要强起来,必须要有人才。”吕志和格外重视教育事业,多年来,他心怀桑梓,尽一切机会为家乡和社会奉献大爱: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捐资1.2亿元人民币,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累计支持兴建了122所希望小学、中学,捐助了10多所高校……

2015年,吕志和出资20亿港元设立“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这也是第一个由华人创立的不分种族、地域的全球化奖项,平均每位获奖者可得256万美元,比诺贝尔奖的奖金高出近一倍。如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历届获奖者包括袁隆平、解振华、世界气象组织、无国界医生、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新闻推荐

惠东多方面健全完善县城市政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规划25个街头公园 建设99宗市政项目

江南路东北段总体工程进度已完成约71.6%,该工程完工对提高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城市道路平坦宽阔,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