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寓惠,文脉千年惠州成立文化智库 承东坡之愿兴鹅城文化

羊城晚报 2020-12-03 13:38

“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雕像立于东坡祠内

惠州苏东坡祠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海生

“自东坡南渡,文明孕育吾邦。”这是抗战时期惠阳县立第一中学(今惠州市一中)的校歌,此为歌曲头一句,总结了惠州文脉因东坡而兴,延绵千年。

9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创作诗词丰富惠州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十分挂念惠州的发展,曾写信给友人说:惠州“风土不甚恶,亦有佳山水,而无佳寺院、无士人、无医药”,期待鹅城人文早日兴盛。

虽已过近千年,但东坡这一心愿惠州一直铭记着,2019年11月22日,惠州市委市政府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大型人文周刊《惠州文脉》,以新闻为眼,文化为脉,挖掘并梳理惠州千年历史文化,鹅城文化脉络清晰可见。

今年,惠州再度牵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惠州文脉》创立一周年之际,借助羊城晚报岭南文化大报的影响力,同时启动“2020年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榜”和“惠州市文化智库”两大活动,在传续东坡惠州情的同时,邀请了13名文化建设综合类专家顾问委员和12名文史类专家顾问委员,组成惠州市文化智库,希望借力“外脑”提升惠州文化建设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更专业地讲好东坡文化故事,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一、拟将东坡祠景区建成文脉传承精品

东坡是惠州的文化名片,一直以来,惠州都致力于讲好惠州与东坡的文化故事,打响东坡寓惠文化名片,据统计,现惠州还保存有王朝云墓、嘉祐寺及“两桥一堤”等遗存,近年又先后斥资数亿元重建东坡祠、合江楼等。

位于惠城区滨江东路的东坡祠,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3.36万平方米,分惠州苏东坡祠核心区、东坡纪念馆区、东坡粮仓文化艺术创意区及游园休闲景观区四大部分,陈列布展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品300多件(套),是国内展示苏东坡文化较为丰富、展陈方式较多样、面积最大的场所。

自今年1月份开放以来,东坡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苏粉”,湖南常德的游客杨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不巧的是,近期东坡祠闭馆升级改造,杨女士吃了“闭门羹”。豆蔻年华时,她读东坡的诗词就为其豪气所打动,退休后,沿着东坡元素的地方,先后去过黄州、儋州,“惠州也来了好几次,但每一次都未能够将东坡元素览尽,冲着东坡祠,我还会再来”。

记者了解到,在惠州苏东坡祠核心区内,还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再现东坡在惠州的故事。据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惠州将着力把东坡祠景区建设成为宣传惠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成为苏东坡研究基地的平台,建设成为传承惠州文脉、凸显城市文化底蕴的重点精品工程。

二、东坡到来促进鹅城文教兴盛

为什么惠州如此重视苏东坡呢?“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从清代诗人江逢辰的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苏东坡的到来,大大提高了惠州的历史文化地位,也促进了惠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东坡到来前,惠州文教长时间处于尴尬境地:尽管山美水美,但经济的相对落后和教育卫生的欠发达,使惠州人文气息稍弱,山水间无气韵生动、诗情缭绕韵味。他曾写信给友人:惠州“风土不甚恶,亦有佳山水,而无佳寺院、无士人、无医药”,表达期待鹅城人文早日兴盛。

在惠州期间,东坡以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艺术才情,在与惠州山水朝夕相对、目接神与之中,发现了她独特的美态,激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藉着对她的吟咏而“一吐其堆阜灏瀚之气”,为惠州山水的人文欠缺,补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苏轼寓惠集》,东坡在惠州940天,写下诗、词、文、信、书画等587首(篇、幅),除惠州西湖外,东新桥、西新桥、合江楼、嘉祐寺、松风亭、白鹤峰故居、罗浮山、白水山、汤泉等,凡杖履所及,大都有作品留下,惠州山水因此而“昭著于天下古今之心目”,知名度迅速提升。

“以苏轼谪居惠州为缘起,惠州和江浙、峨眉及粤北高僧大德有了前所未有的频密交流。”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所长吴定球说,他们有的因东坡而亲至鹅城,更多是书信往来,“这深刻影响着惠州文教发展,产生于交游活动的大量诗文书信,也大大丰富了东坡寓惠文化的内涵。”

三、邀全国文学大咖成立文化智库

当年,东坡希望鹅城人文早日兴盛,今日,惠州承东坡之愿,牵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开展“花地·西湖文学榜”活动,在深秋时节,邀请全国文学大咖到惠采风创作。

同时启动惠州文化智库活动,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潘鲁生,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等13名国内知名文学艺术家;惠州地方文史研究专家吴定球,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等12名惠州本土文史学家,组成惠州文化智库,以专业的站位,提升惠州文化建设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一流的文化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惠州文脉》也是惠州文化智库中的一员。”业内专家评论道,截至12月2日,《惠州文脉》已出版44期,在挖掘惠州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在不断为惠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比如2019年12月20日,《惠州文脉》曾整版报道《国内罕见!惠州深山藏有多个沉香古树群》,深度聚焦沉香产业,引起了各界对“惠州香”的关注,并在2020年惠州“两会”上引发热议,今年惠州市政协还对惠州沉香展开专题调研,破解惠州沉香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局面;2020年1月10日报道的《千年“丰湖书院”再飘书香》直接触动了惠州重新思考丰湖书院的活化问题,近期,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专门召开丰湖书院充实文化内涵工作座谈会;2020年8月7日整版报道的《封闭多年的泗洲塔即将重开,未来可登塔饱览“半城山色半城湖”盛景》,为泗州塔活化打造成湾区城市中央水上休闲区,重新对外开放建言献策……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文化智库将持续发力,就惠州文化领域发展与改革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议;围绕惠州文化领域热点、难点和突出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为全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建设、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或帮助引入专业资源。

【文化智库成员特写】

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

40多年如一日服务惠州文化事业

惠州在隋唐时代就已是粤东重镇,素有“岭东雄郡”美誉,象征着历史上惠州在岭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可惜,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美誉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甚至还有不少人质疑:惠州地处岭南,何来岭东雄郡之说?眼前这位七旬老者,两鬓斑白,背靠藤椅,双眼微眯,语速缓慢地向记者解开这一疑惑:“‘岭东’和‘岭南’概念不尽相同。晋·裴渊在《广州记》中说,大庾岭、始安岭、临贺岭、桂阳岭和揭阳岭,是中国江南最大的五座横向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史称‘五岭’。而五岭最东者,是大庾岭,又称东峤岭,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惠州府在大庾岭东部,属岭东;‘雄郡’,是指地势险要、辖境辽阔、人阜物丰的州或府,入隋后,惠州是整个粤东地区的政治、行政、军事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岭南’泛指两广各州,而‘岭东’专属惠州……”他就是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也是惠州文化智库成员,专注于研究惠州文史,40多年来一直服务于惠州的文化事业。

在惠州文史界,何志成出了名的“倔强”,就惠州重塑“岭东雄郡”一事,从2016年起,何志成就在惠州两会上提出提案,希望重新树立“岭东雄郡”文化标杆,他建议选址朝京门等惠州知名地理标志,连续几年,在不少公开场合提出这一建议。今年3月,事件有了进展,惠州在汝湖高速路口打出“岭东雄郡”地理标识。对此,何志成表示“还不够,还会持续关注、推动这一事件”。

无独有偶,先前在惠州地标高榜山上的高榜阁内,曾记载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五大事件,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五大事件有不少内容与史实不符。“这严重影响了惠州的形象。”为此,何志成耗费了很长时间考证,向相关部门呈现说明材料,经过一番努力,错漏之处现均已订正。

出于热爱,何志成从2000年开始,陆续把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文字。2006年,他与惠州市老领导徐志达、地方学者吴定球三人合著了一部历史专著《惠州文化教育源流》,理顺了惠州历史和文脉,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成为目前惠州最完备的文史书籍之一。后来,他们三人又相继纂辑了《惠州文征》上、中、下、外四编(共约300万字)和《康熙惠州西湖志》《惠州近代百年图录》等。

“研究地方史不容易,但总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何志成说,以前惠州明代之前的历史有缺失,据《宋史》记载,惠州本地最早的地方志是南宋时期的《惠阳志》,可在宋末元初被损毁了。为此他遍览群书,一句一段摘录与惠州有关的内容。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为惠州补充了约10万多字明朝以前的历史资料。

年复一年的努力,逐渐奠定了何志成在惠州文史界的地位,他也一直在为惠州的文艺事业做贡献,本次被纳入惠州智库,他表示:“有组织,以后力量会更加强大,能够跟团队一起为惠州提供专业的‘文化风暴’,推动惠州文化事业更好更快更专业的发展。”

【文脉漫谈】

百姓的苏东坡

特约撰稿/陈雪

1095年夏天(宋绍圣二年),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把惠州城淹成一座孤岛,周边的万亩良田顿成茫茫泽国。苏东坡站在合江楼上,目睹了疍家移船,鸡狗上墙的走水场面,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连雨江涨二首》,真实地记录了这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扁舟独棹,农舍倒塌,蚕桑尽毁,晚稻重插,真可谓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幸天无绝人之路,同年秋天,补插的晚稻获得了大丰收,惠州的百姓无比虔诚地用各种庄重的民俗仪式祭祀五谷祠的神祐,百姓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地享受这丰年的成果,麻烦事也跟着来了。漕府下发征收徭役赋税的通告明令,惠州当年的公粮任务须纳“六万三千余石,乃令五万硕以上折纳现钱,余纳正色。”这下可苦了惠州百姓。

丰年米贱,米贱伤农,可以想象,五万石谷物换成现钱交税的老百姓,要蒙受多大的损失?詹范太守的确是位体恤百姓的好官,他拿着漕府的文牒,四处奔走呼吁,申讫不要强迫农民以米换钱,并向漕府提出能否让惠州第二等以下的人户,在纳钱与纳米的选择上“听从其便”。但皇粮国税,纳钱纳米,不是地方官吏说了算,都得漕府一锤定音,而漕府根本不把詹范太守的申讫当回事。情急无奈的詹太守,只好来找苏东坡。

苏东坡熟知朝纲律法及申讫程序,他认为,要让漕府改变征缴方式,只有通过巡抚大员来向朝廷反映东江灾情。这个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提点刑狱程正辅。

程正辅又叫程之才,是苏东坡母亲程成国的侄子。苏、程两人既有血缘也是姻亲,但因苏八娘嫁入程家后不幸早逝,父辈早已反目成仇,四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的苏、程两家恰如坚冰一块。章惇作为当朝宰相,把程正辅任命为提点刑狱派往岭南是有阴谋的。他知道苏东坡与程正辅宿怨仇隙的内幕,故特委他巡按岭南。巡按大臣代表中央巡察地方,带着皇上整肃和纠察地方官吏的尚方宝剑。苏东坡是惠州安置的节度副使,有“安置”两字的贬吏正好是管制和提点的对象。让程正辅作为提点来打压苏东坡,正是章惇借刀杀人的妙计。让章惇始料不及的是,程正辅来惠之后,在詹范太守的巧妙安排之下,苏、程之间却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潮湿的嘉祐寺内,昏黄的油灯下,苏东坡铺开纸笔,开始给程正辅写信。信是这样开头的:“某目见之事,恐可以助仁政之万一,故敢僭言,不罪!不罪!今来秋大熟,米贱已伤农矣。所纳秋米六万三千余石,而漕府乃令五万以上折纳见钱,余纳正色。虽许下户取便纳钱,然纳米不得过五千石元之数,则取便之说,乃空言尔。”

苏东坡把惠州的实际情况和漕府的征令重述之后,便搬出朝廷的新行役法作为依据:“监司宜共将傍人户令易为征催,准条去移折变,委转运司相视收成丰歉,务从民便。”苏东坡强调了新役法中“务从民便”的根本宗旨,农民应有选择“丰则纳米,歉则纳钱”自由。而今的漕府硬性规定要把粮米转成现钱,显然是违反了朝廷旨意。苏东坡进一步陈述“岭南钱荒久矣,今年又起纳役钱。”让农民连船整车载米入城换钱交税,简直雪上加霜。他毫不讳言地指出广东积弊带来的民生隐患:“年年多纳钱,少纳米,则农民益困,岭南之大患也。”鉴于上述情况,他恳切地希望程正辅能为此事尽力周旋。

程正辅收到苏东坡的这封信,着实让苏东坡敢为“庶几疲民,尽沾实惠”的请愿所感动,更让程正辅感动的是苏东坡流落他乡,居无定所,薪俸无着,生活困窘,常需人接济钱粮以解无米之炊。从未向他提过只字要求,却对惠州百姓的事却如此关怀备至,挺身而岀。两相对照,自己作为钦差大臣受皇旨来惠巡察灾情,若不施以援手,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又何以对得住朝廷恩宠和衣食众生?

程正辅把东坡信中的内容整理成奏折上疏,恩准后即抄文告通知州县:“今年秋熟,恐米贱伤农,所以听从民便,任纳钱米。”惠州百姓闻知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的一天,惠州府衙的门口热闹异常。四邻八乡的农民兄弟敲锣打鼓,结伴而来,有的带着自己出产新米果蔬,有的抬着红榜金匾,他们非要面谢这些为民请愿的州府官员。此刻的程提点和詹太守有些心酸,因为百姓们全然不知道,为他们争得利益的苏东坡,正蜗居在嘉祐寺的潮湿僧房里,为自己的一日三餐犯愁。

新闻推荐

体检报告看重点 五大问题要重视

年末是体检高峰期,体检报告上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体检报告要好好保管,方便下年对比。惠州报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