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温泉类景区遍布沿海到山区,其中5家为国家4A级 “家底”丰厚但须避免“千泉一面”

南方日报 2020-12-01 06:07

惠州温泉景区星罗棋布,图为惠东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受访者供图

900多年前,苏东坡寓居惠州时曾三游汤泉,留下“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等传世佳句;900多年后,以中海汤泉、“龙门十三汤”、惠东海滨温泉景区为代表的温泉旅游品牌在惠州崛起,成为惠州文旅行业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到惠州泡温泉成为一种旅游新风尚。

近日,在龙门县第二届温泉节、海滨温泉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的带动下,惠州各大温泉景区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未来,惠州将紧抓大健康时代及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强温泉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深入挖掘温泉文化和康养功能,编制区域温泉旅游专项规划,推动建设温泉小镇,打造一流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南方日报记者糜朝霞

“龙门十三汤”初具品牌效应

象头山下汤泉暖,南昆山下铁泉热,莲花山下白盆珠……作为广东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惠州山、海、江、湖、泉应有尽有。从沿海到山区,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地遍布全市,中海汤泉、“龙门十三汤”、惠东平海海滨温泉、横沥洲际温泉等备受游客青睐,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

目前,在惠州38家国家A级景区中,温泉类景区占5家,均为国家4A级景区,除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惠东县外,其余4家均在龙门县,为“龙门十三汤”的代表景区。

“龙门有热水潭,隆冬水暖可浴。”龙门温泉自古有名,两条温泉带长达100公里,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与成熟的温泉产业体系,矿物元素丰富、温度适中、出水量大、自涌泉多,近年来获得“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佳温泉养生旅游名县”“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等称号,温泉养生成为龙门旅游的主打品牌。

广东省温泉行业协会副会长、惠州龙门地派温泉度假村总经理李星凯介绍,龙门县13家有规模的温泉旅游景区抱团发展,联合打造“龙门十三汤”品牌,以期形成规模营销传播效应。在日前举行的龙门县第二届温泉节上,“龙门十三汤”品牌营销联盟正式揭牌,目前已建立统一的总体品牌战略和IP形象,提升“龙门十三汤”在华南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辨识度,全力打造一流温泉旅游和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记者了解到,有“亚洲第一泉”之称的龙门铁泉池区广阔、水温较高,泉水中微量矿物元素高达48种,其中铁元素含量特别丰富而被称为“黄金泉”,非常罕见,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往。其富有特色、独一无二的地热资源,是惠州温泉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和优势。

温泉为惠州旅游行业带来了可观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以温泉业标杆龙门县为例,在2019年龙门全县接待游客量1402万人次中,约841万人次是由康养旅游主体的温泉景区接待,约占接待总人次60%。

温泉游旺季助推惠州旅游复苏

又是一年泡汤季。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温泉旅游的旺季,惠州各大温泉景区逐步迎来今年的客流高峰,助推旅游行业整体复苏。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游客涌入惠州,品味当地特色美食之余,享受“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惬意。

“退休以后我们空闲时间很多,大家约好在工作日来泡温泉,不仅客房价格低,也不用跟年轻人一起扎堆,难得清静。”日前,今年65岁的张女士和3名同伴来到龙门云顶温泉度假村,老朋友同吃同住,白天在山里散散步,晚上泡温泉,感觉很是舒畅。

“龙门十三汤”一汤一色,云顶温泉以纯天然硅酸氟温泉——“美人汤”为特色,温泉出水口温度达72℃,水质含硅酸氟、氡、钙、镁、钾、钠等数十种有益矿物质。“云顶温泉三楼的山顶天池太美了,泡在无边的温泉池中,我们还可远眺南昆山的葱翠山景,不虚此行。”张女士告诉记者。

李星凯介绍,“龙门十三汤”近期的客房销售形势喜人,平日游客有所增加,周末基本都是满房状态,总体客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20%左右的增幅。

距南昆山200公里的惠东平海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位处巽寮湾和双月湾之间,是稔平半岛上唯一一家温泉景区。该温泉景区以海洋文化和古城文化为主题,将滨海旅游和温泉旅游的优势相结合,集温泉、商务、团建、垂钓、采摘为一体。冬泡温泉、夏看海,海滨温泉为惠州滨海旅游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陈建军介绍,今年10月,受国庆长假的带动,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成多。进入11月,天气转凉,温泉游开始升温,周末接待游客1000多人,恢复至去年同期的近八成。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举办了2020海滨温泉文化旅游节,为各方来客献上了一场非遗“大餐”,大大地提升旅客的留宿率。据统计,上周六,该度假区酒店客房满房率100%,温泉游客超过1000人。

同质化经营难以塑造高端价值

惠州温泉“家底”丰厚,但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开发最为完善的当属龙门温泉,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温泉集聚区,“龙门十三汤”的品牌开始声名鹊起,在广东温泉旅游区的竞争中后来居上。

近几年,惠州龙门县、惠东县等地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温泉度假酒店,以及大量的小微型温泉民宿,品质良莠不齐。在温泉旅游繁华热闹的背后,隐藏着粗放式开采、重复性建设、行业管理缺位、产业低端等问题。

目前,惠州温泉资源开采过度,缺失行业监管和资源整合,温泉经营场所随处可见,缺乏创新、同质化的经营让温泉旅游产业难以塑造高端价值,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影响了惠州温泉的美誉度,严重制约惠州温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广州驾车来到南昆山,沿路都是各式各样的酒店、民宿和公寓,它们都打着"温泉"的招牌,孰真孰假,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游客陈女士说,宝贵的温泉资源成为龙门旅游的附属品,而不是核心产品,更不用提打造具有龙门特色的温泉文化了。

温泉行业从业者谢先生坦言,惠州温泉旅游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使得外地来的游客体验过一次,很难再有兴趣。事实上,这不只是惠州存在的问题,全国整个温泉旅游行业的度假景区建设千泉一面,对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不仅浪费温泉资源,也没有充分体现康养功效。

放眼全国,山东、辽宁、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许多温泉旅游度假区。广东是国内温泉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惠州的温泉资源不是开发最早的,也不是目前开发最完整的。而法国、日本等国的温泉旅游开发已经十分完善。

同时面临省内、省外以及国际市场对客源的竞争,惠州如何保护好有限的地热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康养产品,在国内外众多竞争者中快速突围,是惠州温泉产业提档升级的重大挑战。

推动温泉特色小镇建设

温泉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体验方式,集养生、休闲、度假、康乐于一体,正在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热点。将惠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旅游康养基地,温泉旅游大有可为。

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充分发掘惠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2019年,惠州市政府重点工作提出打造“2+1”产业集群,打造中医药养生文化品牌。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惠州市将借助传统中医养生学理论,挖掘温泉养生资源,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大众健康体育方式,推动文旅产业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保护好温泉水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惠州的温泉文化和健康疗养功能,编制温泉旅游的专项发展规划,大力延伸温泉产业链,打响惠州温泉品牌的知名度?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将加强温泉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督促相关县区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通过储量动态监测、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日常巡查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日常监管,积极完善自然资源、水利、公安等部门地热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无证开发、超量开采行为,有效规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该负责人透露,接下来,龙门县政府将统一控制全县的温泉采矿权,实行地热资源科学开发、有偿限量使用、温泉管网集中供水,从而科学管理温泉水资源。同时,按照差异化错位发展的原则,尽快编制好区域温泉旅游专项规划、温泉旅游小镇和温泉度假区详细规划,指导温泉科学开发、错位发展、精致设计、形成特色、永续利用,避免出现温泉建设项目的低水平开发和同质化竞争。

在温泉旅游步入康养时代的背景下,惠州将进一步推动温泉特色小镇建设,建设温泉小镇或地热集中开发示范区,以发挥其在温泉开发利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可采温泉资源为依托,与地区景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结合,做好统一规划,建设地热(温泉)知识科普教育的基地,发展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特色文化、名优产品等产业,打造复合型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型产品,赋予温泉类旅游产品更高附加值,提升单位能源产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链接

苏东坡曾三游汤泉

白水山以温泉、冷泉、瀑布、碧潭著称,隐身于三面环山的泽谷之中。汤泉,在白水山西侧的白虎涧畔,终年不竭的温泉水,水温70℃,属重碳酸钠型高温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钙、镁等。

尤为壮观的是,其西北的咫尺之遥,有一串“珍珠”挂前川——九龙潭瀑布,远见它在群山深处奔腾而来,随即沿石阶而下。在九龙潭峭壁上,如今仍刻有东坡的诗句“一洗胸中九云梦”。

绍圣元年(1094年)10月12日,刚到惠州的苏东坡,便与幼子苏过出发到汤泉游览,并浴于汤池、观瀑布、赏佛迹,至暮方归。到家二鼓,复煮菜饮酒,并记下此游经过: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惠州太守詹范对苏东坡非常敬重。绍圣二年3月4日(1095年),距上次游白水山汤泉不到半年,知州詹范邀请苏东坡与柯常、林抃、王原、赖仙芝同游白水山、佛迹寺。

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苏东坡与表兄程正辅同游白水山汤泉。在苏轼看来,白水山的瀑布深潭气势万钧,登山穿云,让人如神仙般逍遥快乐,于是赋诗《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一首。诗云:劈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蹑飞鞚。曳杖不知岩谷深,穿云但觉衣裘重。值得一提的是,“一洗胸中九云梦”也出自于此,如今九龙潭的峭壁上仍刻有这句诗。

苏轼三度游览白水山汤泉后,写下《记游白水岩》《白水山佛迹岩》《咏汤泉》《佛迹石》等诗文。唐庚、杨万里、宋湘等名家先后循迹而来,并留下传世佳作。惠州温泉因此享誉四方,坐拥“千年东坡泉,岭南第一汤”的美誉。

新闻推荐

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到惠慰问优抚对象

惠州日报讯(记者游璇钰)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副司长高海宾到惠州走访慰问常态化联系优抚对象李干文。省市有关部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