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通从“丰”向“满”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从“通道”到“枢纽”的博罗雄心
不久前通车的江南大道,将成为博罗连接惠城和仲恺的重要通道。韩庆鹏摄
制图:钟仁敏
进入11月,干旱已久。
往北看,在博罗县的双杨大道的工地上,尘土飞扬。这条启建于今年4月的大道,预计再过一年多将建成通车,届时将与河源市江东新区实现无缝对接。
往南看,今年9月,博中东江大桥正式启动建设。在建设者眼里,三年后,这座大桥的通车,将为县城东江南北两岸再添联系通道,不仅可缓解县城内部路网交通压力,加强县城与惠州主城区的联系,还可完善县城对内循环的路网结构,促进江南新区的经济发展。
包括双杨大道、博中东江大桥在内,博罗今年在建和新启动重点交通工程共21项,其中已建成通车2项,在建6项,开展前期工作的有13项,主要为规划新建10项道路工程及改建3座跨东江大桥工程。
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谢远区表示,随着大批交通设施的开建,博罗综合交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将进一步拉开,并将助推博罗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锚定枢纽门户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开车行走在博罗县的乡镇里,随处可以看见高速公路入口的指示牌。
广惠、惠河、汕湛、武深、从莞深5条高速公路从博罗过境,形成了“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路网,总里程长达220公里,位居全市第一。目前,博罗县已开通高速出入口18个,年底将再开通1个,届时,博罗17个镇街可实现10分钟上高速。此外,“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3条国道和5条省道也从博罗贯穿而过。
近年来,随着博罗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与周边地区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然而,一些交通瓶颈问题依然存在。
实际上,博罗连接广州、东莞等大湾区重点城市的交通看似四通八达,但对外连接道路仍有诸多不足,桥不畅、路不顺。
开车走在博罗县城,不熟悉路况的人很容易碰上“断头路”,一些路口错位相接,常常出现横向和纵向车流相互阻滞的情况。非机动车道的缺乏,导致大量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杂行驶在同一条道上,造成通行速度缓慢。
拥堵不止出现在县城。每到节假日,自东向西贯穿博罗县城、龙溪、龙华、长宁、福田、石湾等乡镇的国道324线,交通拥堵同样是常态。这是广东沿海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道线,将广州、惠州、汕尾、汕头以及沿海的一些重要城镇连接起来,过境交通流量本就非常巨大。加上与县城内部交通干道的交叉重合,拥堵时有发生,既降低了城区道路通行效率和环境品质,也制约了与周边城市的货运交通效率。
对于博罗来说,无论是破解内部交通不畅还是接轨深莞惠,都需要构筑更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博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薛文雄办公室案头上,摆放着刚刚编制完成的《博罗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
这个还在征求意见中的《规划》,提出以轨道、高速及内河航运为突破点,将构建骨干网络和枢纽体系,打造水铁公多式联运,将博罗由“通道城市”转变为“通道+枢纽城市”,实现与穗莞、港深之间60分钟可达,步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
“到2035年,博罗将建设成大湾区一流的"枢纽门户城市、魅力公交城市、品质出行城市"”,薛文雄期待,未来,“丰”字交通向“满”字发展,交通运输强县由蓝图变为现实,引领和支撑博罗加速迈向现代魅力强县。
串起“一带一圈一区”
大交通撑起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对于当前以大平台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博罗来说,通畅的交通网络是一个关键的支撑因素。
今年5月15日,《博罗县沿东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20-2030年)》《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发展规划(2020-2030年)》《关于着力提升博罗东部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通过审议,正式出炉。
“两规划一意见”,是博罗突破惯性思维、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载体。特别是沿东江经济带和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更是博罗集聚发展要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大平台。
紧邻东莞的博罗沿东江经济带,是博罗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但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显著的瓶颈——缺乏一条将罗阳、龙溪、园洲、石湾等博西地区较发达镇街串联起来的快速干线公路。
随着东江大道、振兴大道等主干线的谋建,这一短板将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底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丰”字交通主框架的部署,拉开了全市“修路”的大幕。
作为该主框架“五横五纵”重要部分的江南大道,已在今年9月通车;同样属于“丰”字交通主框架的东江大道、振兴大道等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部动工建设。这两条主干道,都将延伸到博罗正在全力建设的千亿级产业园区——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去,形成两条新的交通动脉,真正把沿东江经济带骨架打开。
此外,博罗还将加速推进建设广惠快线、改扩建国道G324线、升级提质县道X216延长线、县道X193线等举措,强化织密沿东江经济带东向西干线通道。
离沿东江经济圈数十公里外的环罗浮山一带,是惠州市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的核心区。但对外通道严重不足、旅游交通尚未成体系,交通拥堵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对此,博罗规划以广汕高铁罗浮山站为核心,疏通区域路网脉络,形成“三横七纵”快捷顺畅的旅游公路网络。同时,通过汽车站、公交场站、驿站“三站”建设,构筑设施完善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车辆换乘或接驳体系);通过建设动静结合、景路融合的健康步道和骑行道,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和建设智慧旅游交通,大力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圈一区”(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和东部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之间的快速通道,也在加速形成。
目前已建成的双龙大道,北起罗浮山中医康养产业园,南通过东平东江大桥接入东莞企石镇,串联长宁、龙华、龙溪、园洲4个镇(街),是博罗“一带一圈”南北联系的主动脉。
在“两规划一意见”范围内,博罗重点谋划的东江大道、振兴大道、G324改扩建、博东大道(双杨大道及其延长线)、龙恺大道等5条路。这些道路建成之后,不仅可大大缓解区域交通压力,还将串起“一带一圈一区”,促进沿线投资营商环境优化、带动周边产业园区集聚开发建设,从而极大地支撑起博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打通“大动脉”天堑变通途
博罗加速融入大湾区
从惠城区下角梅湖路,一路往西,途经罗阳街道横坑村、翠美园村和巷口村,直至仲恺高新区的潼湖镇,驾车走完全程仅需30分钟。全长8.5公里的江南大道项目继续往西,可一路延伸至东莞桥头镇。
这条在今年9月刚刚建成的大通道,东起惠新大道、西接东莞桥头镇,串联惠城、博罗和仲恺三大城市组团,是一条横贯莞惠经济圈的大通道,为博罗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沿江交通轴线快速通道、国道G324线北上两条交通轴线以及“五横五纵”中H1、H2、Z1、Z4四条骨干快速路将直接过境博罗县域,打通博罗县西进广佛、南融深莞、东联潮汕的快速对外连接通道,将大大加强博罗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
放眼到2035年,博罗要进一步形成“三横、四纵”的对外高速路通道——“三横”是广惠、广河、广州至粤东沿海诸城的三条东西向大通道;“四纵”是莞博、深博、惠博、深莞惠博河五条南北向大通道。
在谋划建设东江大道、滨江西路等多个重点道路工程建设的同时,博罗也在加快推进赣深高铁博罗北站配套工程、广汕高铁博罗站及罗浮山站配套工程建设,推动博罗迈入“高铁时代”,届时博罗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30分钟可达,让居民出行更加舒适便捷、让产业生产更加畅通高效,为博罗建设大湾区现代魅力强县提供强有力交通支撑。
密集的高速路、高铁、交通轴线快速通道等“大动脉”网络快速成型,将极大地提升博罗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成为加速拥抱大湾区的最关键力量。
博罗向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中,隔江对岸的东莞是第一站。
作为沿江城市,构建对外联络的交通大枢纽,首先要有通畅的跨江大桥。
目前,博罗与东莞通过8条现状公路相连接。其中,东江大桥与东江特大桥分别是高速公路大桥,其余桥梁均是与国省道、快速路与县道连接。
“但目前由于过江设施间距过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两岸的人流物流的便捷互通。”博罗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加上大部分桥梁多为20世纪初建造,技术等级标准偏低,部分桥梁修建年限较早,交通流量和负载大,已出现明显的过江交通瓶颈问题。
比如石湾大桥、罗浮山大桥、石洲大桥、龙溪大桥每天上万辆车通过,但受限于太窄均处在超负荷运行,已成三类桥梁。
尽快架设更宽敞、更优质的大桥,让天堑变通途——这已经是博罗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除了博中东江大桥,龙江东江大桥、龙桥东江大桥二期也正加紧施工中,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两座大桥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跨江交通瓶颈。而葫芦岭大桥也正在加快推进中,计划明年上半年动工建设。这4座大桥建成之后,将进一步打通博罗与东莞、惠城、仲恺等周边城市的联系。
畅通“毛细血管”
把路修到群众心坎上
对外大交通,对内则需要小疏通,进一步构筑内循环的交通格局。
从《规划》可以看出,博罗正在谋划“一环”交通布局——即博罗县域半小时交通环线通道,连接中西部沿东江经济带、西部北部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和东部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成为县域内重要发展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通道。
“例如石湾环城路、黄巢墩大道,这是县域中西部快速干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按照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打造成沿东江经济带镇园统筹、产城融合的经济新干线。”薛文雄介绍。
这一交通环线建设,将显著促进“一带一圈一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特色化发展。
在博东地区,更便捷的交通路网也在快速形成中。
今年4月,博罗启动贯穿杨村、杨侨、麻陂、石坝等镇无缝对接河源市江东新区骨干路网的博东大道(双杨大道及东延段)建设,以交通串组团、交通拓空间,激发发展新活力。泰美连接惠城芦洲镇、横沥镇的芦泰大桥及其引道工程建设也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博东地区与惠城区的通达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修路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长期生活在县城的市民都清楚,每到上下班时间,罗阳街道内不少路段都会出现严重的拥堵——与其说是县城的繁华景象,不如说是道路不通畅所致。
博罗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记录了博罗交通“内循环”的现状——县城内部东西向联系需30分钟以上,县城与其他乡镇联系需要60分钟以上,与杨村镇等东部乡镇的车程更是超过90分钟。与“县城与各镇之间的30分钟通达,镇与镇之间60分钟到达”的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
为了破解县域“内循环”通道不畅的难题,博罗需要一批内循环道路。
近年来,博罗重点优化县域内路网,着力打通镇与镇、村与镇之间的交通连接,畅通“毛细血管”,以民生为导向,修好“民生路”“幸福路”,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层交通环境,博罗将陆续投入42.5亿元用于道路改造升级,把路修到群众的心坎上,实现从“丰”到“满”再到“美满”的大好交通局面。
在广大农村,博罗按照“一路一品,一路一特色”要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展示范乡镇、示范路创建工作,每年至少创建一个“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建成一条示范路,打造具有博罗特色的美丽公路示范区。
据博罗县交通运输局统计,博罗正在开展的重点交通工程共21项,已建成通车2项,在建项目6项,开展前期工作的13项。在建及今年开工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计划今年完成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5亿元。
放在更长远的建设规划期来看,未来15年,博罗规划新建17条县道、20条县域干线公路;改造升级乡道250公里、村道300公里。
随着更密集的主干路网的形成,博罗不仅对外连接更通畅,对内联通也将更紧密。通过加速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观察眼
修路是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
近日,总投资150亿元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里,世界百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将建起世界单体最大铜杆制造基地、世界单体最大铁路导线基地。正如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博罗项目负责人黄勇所言,吸引正威项目落户的,正是博罗的交通区位优势。
要致富,先修路。
博罗区位优势明显,境内高速通车里程长达220多公里,也即将步入“一城三站”的高铁时代。这些年,博罗交通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同时也要看到,博罗对外连接道路仍有诸多不足,桥不畅、路不顺。
交通对于地方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做好今年工作,重点是“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
作为修路部署的落脚点,惠州谋划的“丰”字交通主框架,将进一步支撑起作为一流城市的大骨架。对博罗来说,积极主动融入“丰”字交通主框架,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博罗也还在推进包括高铁站、高速路、快速路、国省道和乡村道路等的建设。
通过修路把人、财、物引进来,把发展框架拉开来,把城市格局做起来,助推博罗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同时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从过去交通工程建设来看,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快速建成。实际上,个别跨江大桥的修建甚至长达七八年。一些通道破烂拥挤多时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需要找准问题,以更大决心解决其中的难点、啃其中的硬骨头,确保交通设施尽快完善。
接下来,不管是加快谋划与“丰”字交通主框架的对接全力做好“满”字的文章,还是打造内联外通的大交通网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枢纽门户,博罗都需要以更大的激情和魄力,着力构建丰满灵动、内联外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交通和整个城市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以交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城市”。
新闻推荐
谢明福祖籍广东博罗,1936年生,越南归侨。祖辈从博罗县到越南谋生,父亲和他都在越南出生。谢明福成人后娶了两位越南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