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学榜落地惠州 助力破解丰湖书院活化困局
丰湖书院
羊城晚报“花地·西湖文学榜”前期活动已经展开
盖有丰湖书藏印的古籍
策划统筹/羊城晚报记者马勇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海生
丰湖书院曾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至今已有760多年历史,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迁建于惠州西湖的丰湖半岛,它是古代惠州文化教育鼎盛的标志。百年岁月沉浮,丰湖书院辉煌历史已成过去,现虽已重新修缮,但该如何恢复以往盛景却成一大难题。
日前,惠州文广旅体局就丰湖书院等公共园林建筑充实文化内涵和活化利用等工作,召开丰湖书院充实文化内涵工作座谈会,邀请众多专家学者,现场集思广益。记者获悉,惠州拟在搭建丰湖书院“内通外联”道路等基础上,以“丰湖书藏”为切入点,适当恢复书院中的“读书声”。
与此同时,羊城晚报《惠州文脉》本月迎来创刊一周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将于下月初携手主办“花地·西湖文学榜”,参与本次活动发掘的专家学者,将纳入惠州“惠州文化智库”、惠州“五个一工程”,共同谋划惠州文化文艺工作发展路径,这将为丰湖书院活化利用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昔日文教地标淡出公众视线
惠州西湖内,有一处小岛屿,名为“丰湖半岛”,岛上湖光潋滟,古树苍天,沿着小石路漫步,可到达丰湖书院,书院建立760多年,清代迁建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惠阳师专、惠州大学、惠州学院所在地。
2009年惠州学院从丰湖书院迁出后,按照宋代风格原地重建,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园林等为一体的西湖核心人文景观。书院建筑古朴典雅,园内小景、亭台楼阁一应俱全,环境清幽,偶有鸟语蝉鸣,游客在其中也悠然自得。
推门而入,刻有“敦重”字样的石碑立在地上。据《丰湖书院记》记载,丰湖书院在清代重建时,惠州知府伊秉绶为书院头门撰书楹联:“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又于门厅大书“敦重”二字,并作跋语:“人需厚重也。重则威仪整,学问固。所以语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之谓乎。余故于厅内题‘敦重’二字以铭之。”
丰湖书院历史人文源远流长,但现状却比较冷清。住在周边的市民钟先生告诉记者,节假日惠州西湖的人流量很大,但丰湖书院的位置较偏,鲜有人光顾。再加上近年来丰湖书院的宣传较少,书院逐渐淡出众人视线,“这实属不该。”
丰湖书藏可作为活化切入点
在丰湖书院充实文化内涵工作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出,丰湖书藏可为活化利用中新的、独特的切入点,可打造出惠州特色。
丰湖书藏是梁鼎芬任职丰湖书院山长时所创,标志着惠州乃至岭南地区从管理森严的藏书阁向现代化、民间化的图书馆迈进,尤其是丰湖书藏中的“四约”(借书约、守书约、藏书约、捐书约四部分,共计五十六条细则),至今仍有不少细则还在沿用。
据记载,在梁鼎芬及后继者不断努力下,丰湖书藏藏书逐年增加,最多时达10万册,是广东早期较具规模的图书馆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丰湖书藏先后经历了惠州市图书馆、慈云图书馆等发展阶段,按理说,丰湖书藏内的书籍应可在慈云图书馆找到,但由于历史原因,丰湖书藏目录早已丢失,收藏的书籍也多数被毁去。
记者了解到,慈云图书馆目前已完成古籍普查工作,数据已提交省古籍保护中心,馆内共藏有2万余册古籍。目前馆内正对这2万多册古籍进行更加详细的梳理,核实具体有多少书目来源于丰湖书藏,但由于馆内从事古籍工作的仅有馆藏室主任黎新亮一人,任务艰巨、过程漫长,现暂时只发现《陶渊明文集卷第四》和《桐阴论画二编目录上卷》两册书上印有“丰湖书藏”的馆藏印。
古籍抢救痛点在于人才不足
“丰湖书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业内专家表示,现在的书基本上只有精装、平装两种,古籍有线装、蝴蝶装、经折装,有金镶玉装、绘画稿装等装订方式,文化内涵非常丰厚,“以简单的线装书来讲,就有四孔、六孔,非常讲究,它的版本价值、装线价值等都是现代书籍所不能比拟的。”
“古籍若能尽快梳理完,将可为讲好丰湖书院活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慈云图书馆馆长周琼芳说,但目前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如古籍专业人才的欠缺、惠州市图书馆时期因保管条件差造成了严重损伤等:“当时保管古籍用的是木架子,南方天气潮湿,纸张受潮很严重;防虫方面,用的是‘万年红’(浸泡过砒霜的纸张),尽管效果很好,但对纸张的损伤很大……这增加了梳理工作的难度。”
记者了解到,突出惠州特色是慈云图书馆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往届南国书香节该馆会突出科技感和现代感,从2019年南国书香节开始,注意力转移到古籍和本地特色上。慈云图书馆内,有一套清代康熙年间《罗浮山志》,是目前馆内藏有年限最久、最齐全的古籍,该书去年就在南国书香节现场展出过,同时还设置了古籍线装书体验展位,黎新亮还在现场展示古籍修复,为人流量最旺的展位之一。
文学榜入驻或能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相关部门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慈云图书馆内古籍保管条件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记者在慈云图书馆馆藏室看到,内部已设了16个密集柜,安装有湿度监控器和恒温器。“湿度45-60%,温度16-22^oC,入内人员也必须穿鞋套、戴手套,不能带水,只能带铅笔等等。”周琼芳介绍,修复完之后的古籍,很多都有了翻印本,但由于多数是学术性比较强的,普通的读者仅停留在浏览、满足好奇心的阶段;对于学者,省内、本地的学者也都可以到现场查阅。
对于慈云图书馆服务于丰湖书院活化利用的问题,内容上开发利用比较难的,现只能够在形式上努力,比如说将现在发现的具有“丰湖书藏”馆藏印的书籍影印后放至丰湖书院现址展览,同时梳理丰湖书藏相关史实、资料图,讲述丰湖书院百年人文故事。
在丰湖书院充实文化内涵工作座谈会上,也有专家学者提出类似观点;同时还有专家提出,可借鉴岳麓书院活化的先进案例,在搭建好丰湖书院“内通外联”道路等基础设施后,将考虑适当恢复丰湖书院中的“读书声”,引进相关文学活动。
最近,丰湖书院的活化工程将迎来新契机:本月《惠州文脉》迎来创刊一周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将于下月初携手共同主办“花地·西湖文学榜”,活动发掘的优秀文学作品、本地学者、专家也将分别纳入惠州市“五个一工程”项目储备库和“惠州文化智库”,共同谋划惠州文化文艺工作发展路径,这有望给丰湖书院活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新闻推荐
“青主杯”15作品年底集中展演本次作品征集以“岭东雄郡小康潮,千年约惠中国红”为主题
惠州日报讯(记者龚妍)日前,“青主杯”第六届(2020)惠州市原创歌曲作品征集展演完成终评,《奔小康》《走上小康路》《秋天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