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金带街实施改造升级,打造科举文化展示街 复兴文化老街 串联文旅明珠
改造后的金带街西入口效果图。(翻拍)
600岁金带街通过改造将迎来新生。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接考场学院衙,西联惠州府城最高学府丰湖书院,仅有376米长、3米宽的金带街,在明清时期被惠州莘莘学子们视为科举成功的必经之路。
曾经,惠州文人雅士往来金带街住宿备考,搜购各种古籍善本,诗书礼乐,翰池书帐,执经问难,堪称风雅之地,形成了惠州最早的文化产业雏形。如今,藏匿在闹市的金带街犹如一名文质彬彬的儒生,余韵和气质自内而外,温润谦和如兰草君子,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风雅气韵。
近日,600多年历史的金带街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作为惠城区“一湖两江四带”城市会客厅建设中重点打造的“两街一巷”(水东街二期、金带街、祝屋巷)之一,9月1日,金带街正式开始改造升级。接下来,惠城区将不断挖掘金带街历史文化内涵,重焕崇文重教的文化气息,将其打造成科举文化展示街,串起惠城文化明珠。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推动惠城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助力惠城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
历史
依托科举形成惠州 最早文化产业雏形
北京有琉璃厂,南京有夫子庙,广州有文德路,要问惠州哪条街文化味最浓?非金带街莫属。
金带街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史料记载其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惠州“九街十八巷”之一,古时金带街横穿整个惠州城,东接水门路东城墙,西联西湖的西城墙,犹如一条“金腰带”环抱着惠州府城。
明代以前,金带街尚未建街,仅为惠州城外的居民点。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惠州知府万迪大规模扩建惠州府城,金带街由此扩建形成。到了明清时期,可以说是金带街最为鼎盛的时期,不少文人雅士都居住于此。
短短的金带街为何会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这与明清时期惠州教育文化的发展脱不开关系。
惠州自古有“梁化旧邦、岭东雄郡”之美誉,千百年来贤人志士辈出,清朝嘉庆初年后,惠州文化教育有两件事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第一件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府吴名烺暨地方绅士邓谦芳、钟济亨等迁建惠州试院;第二件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知府伊秉绶应惠州府十属士绅之请,重建丰湖书院。
新建的惠州试院位于塘尾街东端,现今市十一小学即其故址;丰湖书院则地处城西丰湖黄塘,为当时惠州的最高学府。于是,夹在这两院之间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金带街,就成了惠州莘莘学子从学堂走向科场的必经之路。
《惠州市桥西志》记载:“金带街离学院衙(考秀才的考场)很近。明清期间,在金带街住的多是读书人,街上设有张家祠、姚家祠、何家祠、古家祠、卢家祠、杨家祠、廖氏书院等,专供参加考试的书生住宿备考之用。”
来参加考试的学生都会提前1至2个月来此备考,大量的学生集聚生活在此,慢慢地就催生了很多文化产业:各个大家族为自己族人住宿而兴建的祠堂,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金带街相通的文兴街,专卖书、笔、纸、墨供考生之用,壮大了文化用品行业;沿西枝江两岸的酒楼、茶楼等场所增多,满足了考生日常吃喝娱乐需要,促进了娱乐消费等经济发展;惠州各乡绅士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在金带街建立宾兴馆,可谓是最早的“助学基金”文化。
“这么多行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形成了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的雏形。”城市会客厅建设专班成员肖建国认为,以金带街为主干的这一片区,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科举制度文化,并逐渐演化为惠州府城新兴的文教旺地,本地居民形成了崇文重教的生活习性,即使在科举制度消失后,仍然是惠州文化名人的荟萃之区,如教育家陈培基、近代方志学家张友仁、广东名医余道元、中国歌剧界泰斗陈紫等多位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生活。
近况
延续文化脉络形成
古玩收藏商贸业态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金带街开始走向没落。如今的金带街已经湮没在城市化建设的大潮中,虽然往日的风光不再,但600余年的积淀,文化的根茎已深深地植入老街的泥土里。不知从何时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古董商人纷纷来这里淘宝,延续着金带街的文化脉络,形成了以古玩收藏为主、休闲餐饮为辅的业态。
金带街西入口矮矮的拱门犹如一道“时空门”,跨入拱门,喧嚣之声立刻退到遥远的境界之外。这里没有环城西路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商业步行街的人声鼎沸,主街上古宝斋、益珍阁、集宝斋、多宝阁等古色古香的店名幡布别具古典韵味。
“以前这里是以民居为主,后来陆续有一些外省人看中了这里,租下店铺,做起了古董、金银首饰等生意。”在金带街居住了60多年的张奶奶告诉记者。
沿着主街的脉络,金带南街、高营坊、淘沙街、高屋巷、朱紫巷等纵横交错依次左右排开,黄氏书室、梅花馆、余道元故居、陈培基故居、黄氏祖居等清代、民国时期的宅邸、祠堂依然保存较好,藏匿在古老的街巷中。漫步金带街,一不小心就会与名人宅邸擦肩而过,分分钟转角遇见明清历史建筑。
如今的金带街尽管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始模样,但走进去却发现绝大部分房屋建筑显得破旧,一些无人打理的更是荒草丛生。“路边有些房子有上百年历史,那些横七竖八的电线随意搭建,凌乱不堪。”余道元的后人余繁贺说,退休后,她在从小生活的金带街经营中医诊所,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金带街能被保护开发,重现昔日光彩。
金带街及周围街区比起鼎盛时期已黯然失色,昔日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旦失落,其文化特色将变得不明显,余繁贺的期盼也是很多惠州人的心声,近年来对金带街改造保护的呼声鹊起。
事实上,2015年惠州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编制了《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此前的申报迎检时,桥西街道就重点整治了金带街、叮咚巷等多条街巷的电线、配电箱,清洗了传统建筑临街立面,还将原来风格各异的招牌换成有传统风味的木制楹联式招牌。
今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统一公布65处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惠州市共有5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其中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其改造再次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改造
修缮文物建筑
展示科举文化
今年8月,惠城区成立城市会客厅建设专班,加快推进“两街一巷”升级改造项目,其中就包括了金带街的改造。
“金带街改造将根据街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以延续历史街区整体风貌为目标,将金带街作为历史主轴,通过巷道串联的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肖建国介绍,其中,金带街保护范围面积约6.4公顷,保护以金带街、金带南街为主,以金带街一巷、三巷、叮咚巷、朱紫巷、淘沙巷等为辅,15条街道共同构成鱼骨状的街道格局。
“除了金带街主路,这里还有15条历史巷道,19处保存较好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非常值得进行保护修缮,加以活化利用。”肖建国说,金带街街区内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商铺等建筑风格独特,曾经作为科举考试的接应和交流集中地,对惠州科举文化研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看到,金带街的保护不仅是环境的整治,复兴文化老街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据了解,金带街的改造将重点针对科举制度文化进行活化利用,打造民俗与科举文化展示街。根据改造规划,金带街将在东、西入口处开辟小尺度的广场,营造街区展示界面。在内部街巷,将结合宾兴馆、黄氏书室等已成功改造为博物馆的历史建筑,进一步挖掘街区民俗和科举文化精髓,形成民俗科举文化街区。
同时,根据《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要求,金带街的保护利用将坚持微改造为主,对文物建筑进行严格的保护与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延续历史风貌,色彩以黑、灰、白为主,维持原有建筑肌理与风貌。
“改造将分为3个步骤进行。首先进行基础整改,目前正在实施的金带街整治提升项目,就是改造的第一个阶段,计划投资2650万元,9月份已开工,计划今年内完成。”桥西街道金带街整治提升项目负责人庄朝辉说,整治提升项目主要为修缮金带街街道两旁建筑,重建路口两侧的门楼。把街道两旁繁杂的路线隐藏于地下,把本来雨污合流的管道改为雨污分流,并用青石板铺装路面,以此恢复金带街原有风貌,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待基础设施整改好后,改造将进入第二阶段,即文保修缮、文创设置、交通调整、开辟口袋公园等优化调整,把金带街的整体风貌、空间格局等塑造成型。最后一个阶段,则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融入相契合的商业元素,优化业态,达到街区活化利用的作用。
如何加强与西湖、步行街的联系,突出地区商业板块的整体效应?能不能像南京的夫子庙、北京的琉璃厂一样,建成以文化为核心,集旅游、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旅游中心?
事实上,惠城区正在对环城西片区等西湖5A级景区“腹地”进行升级改造,充分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挖掘、包装、推广力度,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创业”,培育文化创意、旅游、健康等消费休闲经济和节日消费新亮点,留住游客,带动消费,努力把文化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
“金带街就是一条能串好惠州文旅明珠的链子。”桥西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坤民说,金带街将规划打造成集商业、文化、旅游休闲、生活于一体的文化展示街,同时,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5A级景区品牌效应,挖掘和传承岭东雄郡的文化底蕴以及千年府治的历史基因。
延伸阅读
黄氏书室
展示东江教育和民俗文化
西湖边上,熙熙攘攘的闹市中,金带街路口旁的黄氏书室保持着清朝建筑特色,显得别具一格,它是金带街中至今活化利用得最好的家族祠堂。
黄氏书室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70多年间,它切换了3个角色,从归善黄氏祖祠改成黄氏书室,2005年摇身变成东江民俗文物馆,在一次次角色转换中传承着惠州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
黄氏书室阔三间、深三进,是典型的明清祠堂式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清朝前期,黄氏族人从福建迁徙至惠州,修筑黄氏宗祠用于供奉黄氏先祖。后来,为了方便到惠州参加科举考试的黄氏子弟,祠堂改名为“黄氏书室”,供书生食宿、备考、栖身。黄氏书室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了黄氏子弟功成名就的仕途理想。二进门额上,“敦厚”二字雄浑苍劲,道出了黄氏族人对孔教儒学无比重视。今天,透过褪色的窗牖仍然能感受到书香脉脉的气息。
2005年7月,书室再一次完成角色的切换,承担起时代赋予它的新使命。在“恢复原貌和保存现状”的原则下,黄氏书室开辟为东江民俗文物馆,整体得到修缮,打开了一扇展示惠州东江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的窗口,成为目前惠州市唯一的专题性民俗文物馆。
宾兴馆
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
惠州宾兴馆位于环城西路金带南街三巷,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筑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分三路,中路建筑面阔三间、深三进,两侧横屋与青云巷相隔,并建魁星阁一座。庭院式布局错落有致,灰塑、壁画、木雕、砖雕等构造精巧,融合了广府、客家等建筑元素,具有自身特色。
据《宾兴馆碑记》记载,宾兴馆由归善各乡绅士集资,专门为资助县里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以文教兴邦而建。为何取名“宾兴”?馆内碑刻《宾兴馆条约》给出了答案:“馆额宾兴,以饮宾兴之费而名,所以励士子而兴文教也。”
宾兴馆作为惠州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其建筑遗产保存了古代科举真实的环境特征,建筑遗存、文字资料、科举习俗等,都具备较高的文物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按原貌修复了宾兴馆,并于2019年1月底重新开放。惠州文化部门将其开辟为以古代科举制度历史为主题的相关陈列馆,将科举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
金带街发展时间轴
1389年以前,城外居民点
1389年以前,金带街尚未建街,仅为惠州城外的居民点。 明清及民国时期,人文荟萃
1389年,惠州府城扩建,金带街由此形成。街道两边民居古建筑鳞次栉比,大量学生集聚生活在此,慢慢地催生了很多文化产业,成为文人墨客和名人大家的聚集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复兴
1958年以后,金带街出现了由居委会创办的企业。近年来,金带街的文化气息吸引了古玩收藏商家,形成以古玩收藏为主、休闲餐饮为辅的业态。
2014年,街巷整治
桥西街道重点整治金带街叮咚巷等多条街巷的电线、配电箱,清洗传统建筑临街立面,将原来风格各异的招牌换成传统木制楹联式招牌。
2020年,升级改造
今年,惠城区加快推进“两街一巷”升级改造项目,9月,金带街改造工程启动,计划打造成集商业、文化、旅游休闲、生活于一体的文化展示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罗民纬 苗明明
新闻推荐
周末时,一家人打卡这一片宛如童话般浪漫美景的粉色草海,留下美好的影像记忆。燃爆少女心的粉红海,真正的网红打卡地。梦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