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城市之名 政校企合作 惠州交响乐团演绎文化新名片

南方日报 2020-11-03 06:38

以“政府+高校+企业”模式组建惠州交响乐团,是惠州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扫码看惠州交响乐团

首演视频

10月26日晚,夜幕下的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华灯璀璨、流光溢彩。随着指挥岳晓云挥舞的手臂,优美曼妙的旋律在剧院上空响起,惠州交响乐团首演暨2020惠民音乐季开幕交响音乐会由此启幕。

冠上城市之名的惠州交响乐团,将立足本土文化元素开展文艺精品创作,以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为实践基地,争取在保利院线市场化运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交响乐团展开合作,力争成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城市乐团,成为惠州建设一流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糜朝霞

首演音乐会融入本土元素

交响音乐会在大气磅礴、激情澎湃的《庆典序曲》中拉开序幕,动人心弦的旋律给人以无限遐想。

接下来,不管是耳熟能详的《美丽惠州》《粤港澳随想组曲》,还是回味无穷的《罗浮颂·山谷》《欢庆》《黄河钢琴协奏曲》,都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来自交响乐的独特魅力。

“首演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以演绎本土原创作品为主,下半场以演奏传统经典作品为主,节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且环环相扣,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盛宴。”惠州交响乐团首席李帆介绍,该乐团原创的大型交响组歌《罗浮颂》共有12个章节,本次音乐会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章节《山谷》,其乐曲旋律幽婉空灵,将罗浮山山谷优美的景色娓娓道来。

时长25分钟的交响乐《粤港澳随想组曲》,是惠州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陈杄选取三地的3首经典通俗歌曲改编而成,曲调优美。《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地域代表性很强,均是观众耳熟能详、传唱已久的歌曲,勾勒出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的关系,述说着三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印记。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交响乐团的艺术水平、奏响岭东雄郡最动人的乐章,惠州交响乐团聘请了中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胡炳旭、雷雩,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张若迪、郭和初,著名演奏家金力、郑锦龙、魏景文等担任乐团的艺术顾问、客座艺术家。

“音乐会多个曲目体现惠州元素,比如《美丽惠州》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歌曲,用交响乐演奏给人感觉特别优雅。”市民秦先生告诉记者。

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刘伟华向记者介绍,借惠州交响乐团成立之时,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将联合乐团开展“2020惠民音乐季”系列活动,通过5场音乐会演出、大师讲堂、乐团开放日等,以文化惠民公益性演出活动为特色,打造惠州交响乐的全民嘉年华,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建设成果的社会氛围。

用交响乐讲好惠州故事

首演音乐会当晚,惠州交响乐团正式揭牌,其前身是惠州学院交响乐团。惠州交响乐团由惠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和支持惠州学院组建,将以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为实践基地,立足惠州本土文化元素开展文艺精品创作。

以“政府+高校+企业”的模式,组建惠州交响乐团,是惠州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我们将在管理、创作等方面开展新尝试,如成立交响乐理事会,挖掘创作更多惠州本土音乐作品,以此来推动惠州交响乐团的发展。”惠州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首演音乐会总指挥岳晓云介绍。

惠州市文联主席安想珍表示,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惠州交响乐团的诞生,是惠州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将成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中的一流文化载体,打造一流文化的具体体现。

未来,如何利用交响乐团讲好惠州故事?惠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林利育介绍,惠州交响乐团将立足于惠州丰厚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精神资源,把本土元素作为主营养,打造惠州特色文艺精品;争取在保利院线市场化运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交响乐团展开合作;将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打造品牌,吸引和培育更多人才,成为惠州建设一流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

“明年,我们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推售交响音乐季套票或惠民票价等形式,将交响乐推向市场,让惠州交响乐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刘伟华透露,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将积极促成惠州交响乐团和保利院线的合作,通过保利这一品牌,将惠州交响乐团的成熟作品推出去巡演,让惠州文化特色通过交响乐这一形式传播出去,唱响惠州好声音。

■声音

惠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少辉:

筑巢引凤,向职业化乐团迈进

“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也必须跟上步伐。”惠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少辉说,惠州学院交响乐团经历十年沉淀升级为惠州交响乐团,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股力量聚合、各方促成的结果。

王少辉介绍,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交响乐的发展,惠州音乐人主动作为,原创音乐作品在数量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交响乐普及角度而言,惠州有20多所中小学成立了自己的管弦乐团或者单一乐器的乐团。有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铺垫,再加上高校毕业生专业力量的补充,惠州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拓宽了交响乐的受众群体。

“目前,全省以城市命名的交响乐团,惠州交响乐团是第四家。”王少辉认为,惠州交响乐团的成立,对惠州的音乐艺术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在全省树立起地方文化事业的标杆。

“冠惠州之名,还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发展好,后面的路还很长。比如人才储备方面,惠州交响乐团目前的建制不全,某些声部缺失,开展大型演出需要向外借力。”王少辉坦言,接下来,惠州文化部门应加大投入,“筑巢引凤”,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培育本土的创作力量,吸引更多优秀演奏家进驻。同时,惠州交响乐团应逐步实现从学生主力军向社会专业力量主力军转化,保证常态化、高水平演出,向职业化交响乐团迈进。

■观察眼

交响乐+旅游

挖掘文旅融合新价值

交响乐团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高雅艺术的引领,是可以和国际对话的文化产品。一个地方的文化水平,从当地的交响乐团便可略窥一二。

早在2011年,惠州学院交响乐团正式成立,并由此开启交响乐在惠州各地的全面普及。该乐团通过“五进工程”(进部队、社区、学校、企业、乡镇)开展交响乐文化普及活动,每年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12场、小型音乐会20余场、音乐讲座10多场,在惠州各地掀起一股清新典雅的艺术风。

经过近10年的沉淀,惠州学院交响乐团升级为惠州交响乐团。冠城市之名,集全市之力打造,惠州交响乐团的首次亮相备受关注。首演门票10月23日开始放票,24日上午11时被一抢而空,超乎各方预期。门票如此抢手,也印证着惠州市民对交响乐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不断提升。但是,乐团的诞生,只是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接下来还要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走进寻常百姓家。

自古以来,“旅游+音乐”就迸发出极高的文化价值。当年,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千古美文《赤壁赋》传唱至今,令人百读不厌。

当交响乐与城市风光融为一体,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向往油然而生。在当下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惠州交响乐团除了继续开展“五进工程”,还可以“转战”旅游景区、景点,从城市舞台转换到青山绿水之间,以音乐为媒,以旅游为景,让高雅的交响乐走进群众、接上地气,奏响文旅融合的新乐章。

新闻推荐

惠州市2020年法考人数创新高

惠州日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骆扬)10月31日至11月1日,惠州市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在惠州经济职业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