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文化:广深联动的三重生态

南方日报 2020-10-28 06:58

10月22日,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在深圳召开。广州深圳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聚焦强化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和辐射引领带动效应,全方位推动产业、科技、教育、医疗、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对接协作,构建更加紧密、更加高效的联动发展机制,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深圳是两座GDP超两万亿的双子星城市,同样也是世界上两座相距最近的一线城市,各自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互补性强,蕴藏巨大的合作潜力。本期观点我们邀请广深两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广深双城联动的高质量发展领域和空间,以及在新的高度上打造全球城市合作共赢典范的路径和启示。

主持人:周甫琦郑四方朱伟良投稿邮箱:nfrbgzxwb@126.com

刘国宏

广深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从现实需求来说,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一直面临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定下基调:深圳扩容不是走兼并之路,而是要到更大区域协调资源。

从理论支撑来说,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这同样也适用于广深联动,通过互联互通逐步确立各自有优势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

具体来说,有三个领域可成为广深合作的前沿阵地:一是“贸易+科技”,广州作为传统的“千年商都”,拥有的贸易要素积累和沉淀非常深厚;深圳作为新型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一些全球影响力,两者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二是“文化+新兴产业”,广州有着绵延悠长的历史文化,而深圳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必然要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而这背后需要文化作支撑,为产业赋能。三是“教育+原创”,广州作为华南的教育中心,科教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迭代不断加速,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被淘汰。而深圳虽然虹吸了全国的人才,但教育仍然是短板。在中国的优秀企业尝试在各个行业从“跟随者”向“领军者”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力度,这也需要两个城市的协作。

广州、深圳两个城市虽然有合作的意愿和根基,但双城乃至大湾区间也有一些障碍需要解决。

首先,需解决区域间低水平竞争的问题。目前的城市发展过分追求“大而全”,在“唯GDP论”的压力下,城市普遍想要建立全产业链,以留住更多企业,获取更多税收,但这与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思想不相吻合。因为,区域一体化要求互补性发展,城市各自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特别像一些高精尖领域,本身行业资源就不多,只有集中力量,攥指成拳,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其次,在制度上要有更多实质上的探索。比如财税制度上,作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应该有一些突破空间。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可以借鉴我国行政系统中“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由更高级别的部门和官员牵头挂帅,实现日常化、制度化管理。

最后,城市中间地带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区域间存在“职住分离”的情况,但是没有区域愿意成为“睡城”,因为这样就没有财税收入。政府需要做的是正视本质问题、完善相关制度,维护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剩下的交给市场,尊重市场的选择和规律,资源要素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双向的大规模的流动流通,最终各得其所。

广州和深圳两座距离如此相近的超大城市,区域竞合属于正常现象。在确立有序竞争的机制之后,双城在博弈中学习,竞争中成长,能让区域经济更具活力和动力。从全球视野来看,假如未来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水平,中国的经济体量也将达到一个惊人的规模,大湾区的每个城市在成长空间和资源禀赋方面都将得到非常充足的支持,所以区域更多是面向全球而非内部竞争。

在迈向未来的过程中,广深想登上全球的舞台中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三重生态:

一是创新的生态。在改革开放40多年间,广州和深圳都获得比较快的发展,但更多依靠的还是国内资源的支撑。未来,广深要积极获取更多全球资源,像美国硅谷和东京湾区一样,构建创新生态链,汇聚全球人才、汇聚全球资本。

二是产业的生态。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去年的演讲中说“深圳未来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他推断十年后深圳一带会超越美国的硅谷,这个推断得出的重要原因是,深圳有东莞和惠州这样的工业区做支撑,而硅谷没有。因此,广深城市间乃至大湾区整体内部,有必要构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良性生态圈。

三是文化的生态。要想吸引全球一流的资源,必须率先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如果仅仅把商业理解为赚钱的游戏,那中国企业是永远无法登顶的。所以广深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更长远的眼光,孵化一些能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化和文明出来。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

新闻推荐

相逢山水惠州 诗意绵延千年

罗浮山常入诗文中。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摄西湖风光令人流连。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摄东坡祠一隅。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摄扫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