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匠心酿鱼露 满口鲜香解乡愁
鱼露鸭
大亚湾鱼露。
盐渍发酵是鱼露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
美食和爱不可辜负。对大亚湾居民来说,能代表大亚湾特色美食文化、能唤起千里之外游子乡愁的,少不了那一勺鲜香清甜的鱼露。
鱼露,是我国沿海地区非常传统且古老的一种调味品,大亚湾人也喜爱用鱼露调味。上世纪50年代开始,鱼露在大亚湾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形成品牌产品远销港澳。如今,大亚湾鱼露更是搭乘现代物流之便利,从大亚湾的餐桌走向全国。
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建鱼露厂曾出口
鱼露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显示,目前查到的最早可追溯文字的,为北魏末年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距今1400多年。《齐民要术》中有提到一种名为“鱼酱”的酱汁制作工艺,大致与鱼露的传统制作工艺如出一辙。如今,鱼露生产主要在我国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据称,最早的鱼露是指腌制咸鱼时排出的鱼汁,这些鱼汁的成分除了盐水,主要是鱼类蛋白水解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味道鲜又有营养,渔民觉得倒掉可惜,就留下来充当调味料。
“从小就吃鱼露,炒菜煮粥都会放鱼露,提鲜调味。”今年67岁的大亚湾霞涌霞新村渔民老苏说。在老苏这样的大亚湾老一辈渔民印象里,鱼露就像油盐一样平常。
《潮汕史》中记载,潮汕先民多由北入福建,再从福建迁入潮汕。而大亚湾自古以来就是疍民聚居地,霞涌、澳头几个传统渔村,先民多为200多年前从潮汕打鱼迁徙而来。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迁徙过程中,鱼露和其他渔家生活习俗一样随之流传开来。
“过去,沿海渔民家家户户都有鱼露,它的用法跟酱油一样,炒菜、煲汤、煮粥等都可以放一点调味,有一种鱼的清甜鲜香。”今年77岁的老澳头人、大亚湾鱼露制作老师傅陈积良说,新中国成立前,鱼露在大亚湾都是百姓家自产自销,没人把它当成一种产品来生产,直到后来大亚湾开办了鱼露厂才有了产业化生产。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前属于惠阳县。记者查阅《惠阳县志》了解到,1950年,惠阳县在澳头渔港组建了鱼市场和国营澳头渔业供销站(后并入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开展对水产品购销及加工等业务管理工作,并组织采购渔业生产资料供应。1956年,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成立,下属有澳头、港口、大洲、霞涌等水产站(组)。
当时由于加工技术落后,鱼露加工基本是“看天吃饭”,在渔获产量集中的季节,因加工不过来而将大量水产品当作肥料处理,损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上世纪50年代后期,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在澳头建起1间鱼露厂,年处理能力达1000吨,使水产品损失程度大大减少。80年代中后期,该厂出口了几批鱼露,最多的一年达375吨,后来由于原料供应不上而停止出口。
1983年,水产品市场放开,出现群众性水产品加工经营,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竞争激烈,市场日渐兴旺。1985年全面放开后,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虽仍保留,但已不开展业务。
创业
自建加工厂生产鱼露
陈积良是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退休工人。1963年,才十八九岁的他进入惠阳县水产供销公司下属的鱼露厂工作,从此与鱼露结下一生情缘。
陈积良犹记得,这家国营鱼露厂上世纪50年代开办时,第一位老师傅是从汕头澄海请来的,也姓陈,这位陈师傅老了后便由其儿子接班。陈积良便是与汕头陈师傅的儿子(以下化名汕头师傅“陈二代”)搭挡,直到2005年退休。
陈积良说,当年国营鱼露厂很是红火,生产的鱼露除了满足本地人食用外,还有30公斤装的大桶装销往香港。鱼露厂保持着传统的做法,每天上晚班他都要去检查每一池腌制着的原材料,“鱼露做好后,打开盖子,一股特别的鲜香味会包围着你。”
1995年左右,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收到足够的原材料,国营鱼露厂生产线被迫停止运作。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不让鱼露制作就此歇业,陈积良便和汕头师傅“陈二代”合伙挖池腌鱼加工鱼露。
陈积良说,当时他们两个人是小打小闹,就两个发酵池。1996年,另外一位本地朋友提供场地,三人合伙在澳头虎爪开办了一间鱼露厂,也就是后来的“灯塔鱼露厂”,随即有了正式的、规模化的鱼露生产。据了解,这是民间资本在大亚湾开办的第一家鱼露厂。
创业是艰辛的。陈积良说,当年合伙办鱼露厂时,他们投入的数十万元都是向亲朋借的。除了借钱,腌制鱼露所需的原材料——海鱼,都需凌晨两三点钟在渔民捕鱼上岸后到码头去选购,然后叫车运送到工厂,日以继夜,非常辛苦。聊以慰藉的是,灯塔鱼露厂的创办,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生计,生产的鱼露也大大满足了澳头、淡水居民以及餐饮店的需求。
数年后,年老体衰的两位陈师傅先后“退位”,他们的儿子相继接过他们的手艺,将这个鱼露厂经营下来。
作为一辈子坚守传统鱼露制作技艺的老师傅,在陈积良眼里,几十年来,鱼露的价格、生产工艺和规模等都在变,但邻里街坊食用鱼露的习惯和情感从未改变。对他来说,每到饭点,大街小巷传来的鱼露香味,是最美好的味道。
如今,在大亚湾澳头老城区解放路138号,已经年迈的陈积良和行走不便的妻子守着“大亚湾鱼露专卖店”,销售儿子工厂生产的鱼露。每天上午,到店里“打鱼露”的街坊络绎不绝,有的拎着空瓶子走路来,有的骑着摩托车来,还有的慕名开着小车找来。陈积良动作麻利地帮人装鱼露,妻子则负责管账。
传承
开办新厂鱼露香飘各地
在大亚湾霞涌上角呈田坑村惠深沿海高速路边,有一栋不太起眼的民居楼,楼顶一个大大的牌子“东泳鱼露厂”,显示出它的身份。
东泳鱼露厂是陈积良的儿子陈文建和搭档于2015年成立的。陈文建说,从鱼露产业长远发展及传承考虑,澳头的灯塔鱼露厂场地有限,因此他们在霞涌择地建了这个新厂。
相比老厂,东泳鱼露厂的生产环节已颇为现代化:有了密封罐装生产线和严格的出厂检验标准。但不论工艺如何改进,鱼露的生产关键环节——盐渍发酵,只能采取古老而传统的方法。
在东泳鱼露厂,最为宝贵的自然是盐渍发酵区36个硕大的发酵池。走进发酵池,可闻到微微清风中弥漫着丝丝鱼香味。这些发酵池里,原材料发酵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是刚用鲜鱼下池发酵,有的是发酵了几个月的半成品,有的是已发酵一年以上的鱼露成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资愈加丰裕。在大亚湾,半个多世纪以来,鱼露这个具有独特味道的调味品,在厨师们乃至家庭主妇们的聪明才智中被创新运用,烹制出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如鱼露鸭、鱼露焗蟹、鱼露鸡等都是广受市民游客喜爱的大亚湾特色美食。
如今,大亚湾鱼露不仅是本地人独享的调味品,它还搭乘便捷的物流,香飘各地。陈文建介绍,目前澳头、霞涌两个鱼露厂的产量每年都在递增,总年产量2000吨左右。
工艺
好鱼露至少发酵一年以上
陈积良父子都坦言:鱼露来自寻常百姓家,其生产并没有所谓的秘方,原料和配方也就鱼和盐两种,无任何添加剂,制作过程就是简单的自然发酵。
跟随父亲经过20多年的历练,今年47岁的陈文建已成为一名经验老道的鱼露制作师傅。在东泳鱼露厂,他毫不吝啬地将鱼露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粘贴在墙上公示,让人一览无遗,并称“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便乐意教”。
在这个生产工艺流程图中,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品入库,鱼露的整个生产工艺被分解成12个步骤,其中原料、配料、盐渍发酵和罐装为关键控制点。
鱼露的生产工艺流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没有数年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就算严格按照每一个步骤去做,也做不出好品质的鱼露。“原材料品质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气温、晒制时长、翻动次数等,都会影响鱼露品质。”陈文建说,就像同样的食材和调味品,不同的人做出的菜味道不同,皆因掌握“火候”的不同。
陈文建说,鱼露品质好坏,首要因素是原材料。一直以来,他谨遵父辈老师傅对鱼露制作的良心准则,要求用来腌制的海鱼必须新鲜、大小合适。得益于通讯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如今购买新鲜海鱼已不用像当年创业那样昼伏夜出到码头选货。陈文建说,他与许多渔民保持良好的关系,渔民每捕获好鱼,便会当场拍图通过微信发给他看,如果他觉得合适,便在线订下数量让渔民直接送货上门,“这样不仅能最快获得合适的海鱼,还能保证海鱼的新鲜度。”
新鲜捕获的海鱼,从渔船直接到鱼露厂,清洗干净后便放进发酵池,按照100公斤新鲜海鱼配30公斤的食用盐配比好后腌制起来,便开始漫长的自然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要根据经验来判断晒制时间或者何时打开盖子进行搅拌。发酵周期的长短也影响鱼露品质。
“好的鱼露至少要发酵一年以上,为了获得更好的风味,有的发酵时间长达二到三年。”陈文建说,老一辈鱼露制作师傅只能通过色香味来判断鱼露品质,好的鱼露澄清透明,呈琥珀色,香气浓郁,口感清甜,吃惯鱼露的人一入口便知。而如今,除了靠经验判断色香味,还能依靠现代的检验设备,通过科学检测鱼露中重要的营养成分比例来评定品质等级,比如氨基氮含量在0.9克/100毫升以上的为一等鱼露。
部门声音
准备将鱼露和鱼露鸭申报非遗
大亚湾区宣教局文广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只有渔家婚嫁、杨包庙会、大王爷节和渔家汤圆4项非遗,挖掘更多非遗项目是大亚湾区文化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破解的课题。在大亚湾丰富的海洋民俗文化中,还有其他流传已久、技艺高超且仍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手工技艺,如鱼露和鱼露鸭。目前,他们正积极挖掘民间传承人和相关史料,准备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
延伸阅读
鱼露鸭:大亚湾人的家常菜
对大亚湾人来说,不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到酒店宴请亲朋好友,都离不开一道鱼露鸭。用鱼露炮制的鸭,不仅是大亚湾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肴,更是许多远离家乡的人们想家的一份味蕾寄托,一份深刻在记忆中的思乡情怀。
用材
选食五谷杂粮养的水鸭
65岁的刘日明是地道的大亚湾人。这辈子,他一直与餐饮行业打交道,开过几次酒店、饭馆。做得最多的,还是守在炉灶边,做一手好菜。他拿手的菜肴中,鱼露鸭是一绝。如今,他和家人经营着一家大排档,他亲自掌勺做鱼露鸭,每天都有许多食客慕名而来。
一道好吃的鱼露鸭看上去做法极其简单:用材只有鸭子,调料只有鱼露,从杀鸭子到烹制完毕只有一个半小时。但刘日明说看似简单,却有几个必备的成功因素。
首先是选材要精良。鸭子要选山林里喂食五谷杂粮的水鸭,喂养四五个月、2至3公斤重为宜,这样的鸭子久经熬煮后才会保持肉质清香而不糜烂。鸭子处理干净后,将花生油烧热,再将整只鸭子放热油中煎炸,直至鸭子周身呈金黄色。
然后将热油倒出,鸭子捞出,在锅中倒入适量的鱼露熬热,再将炸好的鸭子放入鱼露中熬煮。其间适量加水,大约半个小时后,鱼露会渗透到鸭肉中。鸭肉与鱼露的味道融合到一起,呈现独特美味。
用鱼露熬煮鸭子,鱼露的品质很关键。鱼露鸭做好后将其切割装盘,再在上面淋上一遍鱼露,整盘鱼露鸭色香味俱全。夹起一块咬上一口,最大的口感就是鸭肉嫩滑,咸淡适度,不肥不柴,香味萦绕唇齿间。
乡情
香港同胞到大亚湾爱打包鱼露鸭
刘日明做了大半辈子鱼露鸭,满足了许多人对这道美味的追求。为了将技艺传承下去,这些年里,他教了许多徒弟。
在大亚湾众多餐馆都有鱼露鸭这道“家常菜”,但离开大亚湾就无法“想吃就吃”,因为大亚湾鱼露鸭目前还无法做到熟食真空包装。
“大亚湾鱼露鸭这么好吃,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其走出饭店到超市中销售呢?”刘日明的儿子刘治中说,他读大学时就曾思考并尝试将做好的鱼露鸭像北京烤鸭、湖南酱板鸭一样真空包装销售,但事实证明做不到,“鱼露鸭讲究的是现做趁热吃,汁水浓稠,肉质松软清甜而不糜烂,一旦包装了,味道就变了。”
刘日明说,传统大亚湾人对鱼露鸭有一份情感,他们中有许多住在香港,每每回大亚湾探亲,都会提前打电话来预订鱼露鸭,返港时就用打包盒将鱼露鸭放在背包里带走。对他们来说,背走的不仅是一只鱼露鸭,更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德辉
新闻推荐
■美丽的潢涌村“我可以自信地说,潢涌村现在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潢涌村党工委书记黎锡康自豪地说。身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