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大道19宗城市更新项目地块10个月全部完成摘牌 改造背后的城市品质提升

南方日报 2020-10-23 06:24

城市更新让仲恺的城市品质得以提升。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正在提速。图为征拆现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近日,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的最后两个单元地块项目实现摘牌,标志着该区全面完成19宗城市更新项目地块摘牌工作。

从2019年6月启动,到现在全部实现摘牌,仲恺推进城市更新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在此期间,多个高端产业项目在仲恺落地或动工,还有一大批等着落户。与此同时,高端产业和人才对仲恺的城市配套、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加强了仲恺城市更新的迫切性,也为仲恺打造国内一流高新区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10个月完成全部地块摘牌

10月18日,冠球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老板在香港与仲恺惠环街道有关方面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从而加快了该片区的城市更新进度。这是今年疫情背景下并不鲜见的沟通方式,也是仲恺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在仲恺大道可以看到,马路两侧既有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综合体,也有不少矮旧民房和厂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闲置的,改造势在必行。去年推出的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是在仲恺大道沿线以连片改造的方式推动9.7平方公里区域实施城市更新。它经过惠环和陈江街道,总长度为8.5公里,共划为17个单元,涉及19宗地块。

对于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力的解释是,这片区域产值占仲恺比重大,人口密度高,但城市面貌备受吐槽,亟须改造提质。另一方面,这片区域基础设施配套相较其他区域更完备,基本处于四环路以内,与惠州市区可以实现同城化,可以较为顺利地推进改造。

仲恺高新区城市更新中心主任王立浓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仲恺实际上位于城乡接合部,它的发展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而不像很多高新区一样可以很好地在“白纸”上规划。这样一来,它的城市面貌有着浓重的城乡接合部的特征,城市形象不够好,这既和仲恺国家级高新区的定位不符,也影响了营商环境,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需求。因此,推动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正因为如此,去年6月启动之后,这项工作立即进入加速阶段。举行城市更新单元推介会、和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征集城市更新意愿、组织政策宣讲和解读活动……一系列行动马不停蹄。

近日,该项更新的最后两块地块由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竞得,它们都位于惠环街道,使用权面积分别为约2.4万平方米和近14万平方米。根据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的信息,竞得人需在这两个地块上配建一个36班的初中、配建一个幼儿园、扩建平南小学,同时还要建设相关道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建成后无偿移交给仲恺有关部门。此外,还要安排一定面积的回迁物业,建成后移交给仲恺高新区管委会指定单位。

仔细算起来,从去年底第一块地摘牌,到如今全部摘牌用了10个月时间。“这样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仲恺城市更新领域的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这反映了仲恺城市更新的迫切性,也有赖于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这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工作,接下来还要看征拆和建设的进度。

年内启动首批项目建设

在加快摘牌的同时,仲恺同步加强了对相关地块的征拆事宜。

10月初,仲恺大道三阳酒店附近的两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房,在挖掘机的推动下轰隆隆倒下。这是两栋足足有25年的烂尾楼,有9层楼高。“城市更新要趁机把一些遗留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城市面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王立浓说。

相比摘牌,征拆是一块“硬骨头”。为了加快征拆进度,8月27日,仲恺高新区领导班子全员来到7个城市更新项目现场,现场督导和推进集中征拆工作,这标志着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进入全面征拆阶段。

当天集中征拆的7个项目是大陂村片区、科融大厦片区、学塘排片区、仲恺轻轨南(一期)、冠球片区、梧村片区、清园创投项目。共拆除建筑54栋,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完成清表后可供地18万余平方米,完成拆除后将加快供地建设。

仲恺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对第一批次已摘牌单元,该区在2020年度挂图作战计划表中列明,要在12月底前完成征拆工作,2021年进入建设阶段。进入全面征拆阶段之后,每月将安排一周开展集中征拆行动,确保如期完成征拆并供地建设。

记者从仲恺高新区城市更新中心了解到,目前已摘牌项目测绘评估工作基本完成。进入征拆阶段以来,陈江和惠环街道共开展12轮集中征拆。截至10月19日,累计清拆建筑物752栋,拆除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

与摘牌和征拆同时加速的,还有城市更新项目的审批流程。为此,仲恺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对城市更新项目采取“保姆式”跟进服务,优化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开启“绿色通道”快批快审工作,压缩审批时间。并根据实际征拆结合规划用地情况,对项目进行分宗供地,确保拆出一宗、供地一宗、建设一宗,让权利人早日获得回迁安置。目前,仲恺正在谋划推动一批首建区,对其先行供地启动建设。

按照规划,该区域将统筹公共配套,大幅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4所,配建幼儿园15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所;新建规划道路48条,社会停车场10个,公交站场及公交接驳站6个,市政公园20个共32.96公顷,以及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公共绿地、医疗卫生站点、社区服务站点、环卫设施等。

仲恺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届时,不仅仲恺中心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将进一步提升仲恺的城市形象,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团队来仲恺干事创业。

仲恺速度背后的一流目标

“这是大手笔,将彻底改变仲恺的面貌。”此前,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在仲恺高新区召开座谈会时,充分肯定仲恺高新区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取得的成效,并提出要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品质,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并指出,要下定决心把仲恺大道打造成仲恺版的“深南大道”。

对于仲恺来说,这并不是新鲜事。几年前,仲恺就提出要对标深圳,学习深圳的先进做法和创新经验。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仲恺正在集中力量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去年,仲恺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07家,占惠州市近三分之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45%,是惠州该项指标最高的县区。而且,还实现了3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仲恺去年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上升到36位,同时提出创建国内一流高新区的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仲恺的主导产业,这与深圳重视创新和科技产业一脉相承。然而,尽管布局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仲恺仍然存在产业不够高端、人才不够丰富等问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此,该区一方面通过平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大力引进高端项目落户。另一方面,通过集中的城市更新来改善城市面貌、优化营商环境,这反过来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优良的承载环境。

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力认为,仲恺城市更新和相关文旅项目的引进,都将进一步提升仲恺的城市配套和知名度。生活环境好了,高端人才才引得进、留得住,可以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相互促进。因此,仲恺如果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今后将会是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有了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产业,仲恺才可能打造成国内一流高新区。

■声音

怎么看仲恺机遇?

广东昊翔源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仲恺高新区城市更新协会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李清认为,仲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地理和区位优势明显,而且产业基础扎实,总体上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具体来看,仲恺靠近广深莞等城市,且有潼湖这样的天然湿地资源,先天条件好。经过多年的发展,仲恺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未来可以有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机遇,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实现同频共振。

当前,仲恺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这本身会带来许多发展机遇。从企业角度考虑,自然也应该与仲恺的城市发展脉搏保持步调,抓住城市更新、创新发展等机会,共享发展的成果。

他认为,从2019年开始启动的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工作,是该区发展的一个新契机。仲恺在惠州市首先提出“成片连片城市更新”的思路,统筹考虑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社会公共配套,区域总长度为8.5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整体推进。这是仲恺发展的一个大手笔,也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重大举措,是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的关键一招。

因此,可以说仲恺既有外部的重大机遇,也有内部创造的新机遇。只要下定决心扎实推进,可以为接下来的大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

■记者手记

从系统工程看仲恺高质量发展

当前,高质量发展是许多城市唱响的“同一首歌”。具体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毕竟,各地的先天条件不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一样。但应该看到,这个目标绝不是专注于狭义上的经济发展就能实现的,而应该看到它是个系统工程。从仲恺高新区近年来采取的种种措施,就可见一斑。

仲恺是1992年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最初只有8.8平方公里,到2010年体制机制改革之后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它位于惠州西侧,与东莞接壤,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因此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欠账较多。早些年通过要素投入,依靠较宽裕的土地资源,再加上一些大企业的集聚效应,产业发展后劲较足。近几年,一方面可用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产业转型升级,是不是一味地找大项目、优质项目就有用呢?不见得。因为这些项目必然是很多城市引进的潜在目标,它们是否会看中一个城市主要还是看两点。其一,产业环境是否相匹配。这要求周边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营商环境,使得该项目的供应链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项目的稳健发展。其二就是当地的城市配套,这既包括交通、教育、医疗,也包括对企业和人才的各种政策措施等软环境。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乃至具体的人才,引进之后是否能够长期留下来。

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地方做好了这两点,要引进一些优质的项目并不会太难。综观仲恺高新区这些年的发展,无论是对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奖励,还是集中推进成片区域的城市更新,其实都是围绕这两点做文章。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得好可以带来更多先进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一流高新区的目标。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和脉络,从而找到城市发展的症结所在。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仲恺如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也是如此。

新闻推荐

“一区三城”托起科技创新走廊,“1+4+4+N”平台体系深耕前沿科学 创新驱动:激活城市发展活力源

广州持续优化“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布局,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图为“三城”之一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贾自豪摄立足广州,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