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廖沙庐江堂 文、图/何日胜

梅州日报 2020-10-09 08:40

乌廖沙庐江堂,坐落于梅江区江北老城区梅瑶路41号,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开基祖何源美公筑建,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5028平方米,建筑面积2634平方米,呈三堂四横一围龙布局。正立面为硬山顶,横屋为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屋内呈通廊式住房结构,围屋布局,按传统礼制,以祖祠为中心,祠住合一。祖祠位于上堂,屋后建有半月形围龙,全屋平面格局为前方后圆状,装修简约。

庐江堂中堂保存清代诰封龙匾,中堂后屏柱柱础保存明末清初建筑遗存,对研究明末清初梅州民居建筑有重要意义。乌廖沙庐江堂2010年12月被授予“梅江区十大客家古民居”,2011年2月被授予“梅州市客家古民居”。

我等伫立庐江堂门坪,见全屋长约百米,屋前宽阔,前有水塘。主屋正立面中间为大门楼,古朴庄重,条石门框,镶刻“庐江堂”匾额,门联“庐江世德,东海家声”,左挂梅江区人民政府授“乌廖沙庐江堂何屋 客家古民居”牌匾,右挂梅州市人民政府授“梅州市客家古民居”牌匾。

我等入得门去,抬首尽观三堂及天井,屋内整洁,光线充足。经下堂,步至中堂。中堂为宗亲聚谈议事之地,见中堂正面悬挂“庐江堂”匾额,红底木匾,楷体镏金,中堂左右挂修缮捐资名录及第一至第十五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图片。

越过中堂屏门,跨过天井,至上堂。上堂为祭祖之地,正堂设祖龛,镂空雕刻,红漆镏金,龛内供奉祖宗牌位,龛前立案台,置香炉烛台。祖龛左右两联,内联“祖座献芳香奕世衍枝扬学海,宗功垂福泽千秋文物耀庐江”,外联“念四郎公字源美开基为始祖,渊滨深汜分四海子孙世代传”。上堂及中堂墙面悬挂各地宗亲奉匾,计有兴宁、平远、揭阳、河源、惠东、广州、江西等地。

我等从上堂祖龛左右屏门穿过,至主屋化胎。化胎护墙正中镶有五块原石,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谓之五行石,代表金木水火土,客家民居建屋时多置此五行石,寓意集五行,能趋吉避凶。庐江堂几经修葺,此五行石承载600余年风雨,守护祖屋,源远流长。化胎外建有围龙屋,正中建有龙厅。化胎左右有两棵老龙眼树,树龄应愈百年,树干粗壮古拙,树高10余米,枝繁叶茂。

参拜祖屋,思远追昔。据何氏族谱载,得姓始祖为汉韩信次子何自修,因避祸而改姓何。何氏起于安徽庐江,随客家南迁至福建,裔孙念四郎再次南迁入粤,明洪武二年迁梅城乌廖沙,择地开基,故广东何氏念四郎(字源美)转奉源美公一脉为入粤一世始祖,生文渊、文滨、文深、文汜四子,其后子孙昌炽,分支衍派,分居兴宁及散布广东各地,以及迁往广西、云南、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何源美,号罕明,明朝进士,生于元皇庆元年(1312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与祖妣刘大孺人合葬于梅县长沙罗衣岗,立穴巳丙,呼“罗裙铺地”,为旧时嘉应州四大名坟之一,历代政府视为文物保护。据《嘉应州志》载,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祭祖期间,宁江兴城至梅江长沙段民船停航三天,专为何氏祭祖。

2010年12月,乌廖沙庐江堂何屋与联辉楼、洁养堂、新松公祠、乐善公祠、继善堂、乾坤一草庐、柏荫堂、留馀堂、老谢屋等民居被梅江区评为首批十大“客家古民居”。其中乌廖沙庐江堂有640余年历史,年代最为久远之客家古民居。

新闻推荐

在线免费预约探秘50个自然保护地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通讯员林荫)趁着国庆长假还有几天时间,带上家人,约上三五知己,来一次“北回归线风景带”穿越之旅,从50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