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4号线延至惠阳,东莞推动南部九镇对接深圳,荔湾南海共建广佛新城临广深片区“功能性扩容” 或成规划趋势
种种信号表明,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指导思想下,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正分别以广深两大核心城市为圆点,不断与周边城市发生关联。接踵而来的,像广佛交界、像惠莞临深圳片区这些边界地带,愈发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或规划成为对接广深的桥头堡,或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先导试验区,或打造成“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可预见的是,这些与广深接壤的片区,其未来发展前景,或许并不比中心城区来得差。
临广深片区利好不断
9月,深圳给莞惠送上“惊喜”。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
《意见》对此还制定了建设时间表: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东莞很快就对此大礼包作出反应。9月25日,经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动提出:东莞南部临深的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9镇,将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9月25日这天,广州市荔湾区则与佛山市南海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双方交界地带,共建约70平方公里的广佛融合示范区——广佛新城。这是广佛全域同城化背景下,继规划建设广佛融合先导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建设节点。
越来越被重视的城市交界处
从上述利好可以看到,广深两大核心城市正在主动推进与周边城市的关系重构。同样,莞佛惠这些城市也在主动梳理、构建与广深之间的关系。
比如,为何像惠州这样不具备申建地铁条件的城市,能在这个9月迎来“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的启动”的利好消息?
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线站位方案其实已较为成熟。四年前的2016年4月,它就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有人说,深圳14号线延长线(惠州段)是“惠阳人的期盼”,是惠州临深片区惠阳、大亚湾跨城上班族、购房者的期盼。它一直卡壳不前,是囿于地铁申报的三条红线。但从这次利好的释放来看,说明深圳方面是主动向上请求:支持地铁向惠阳延伸。而这个支持现已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
交通,确实是联结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的纽带。2010年11月开通的全国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广佛线,就是广佛共同发展的快速连接线。它不仅扩大了广州向西的影响力,还让广州与佛山的一些明星城镇有机地捆绑在一起。
去年国家提出都市圈建设,有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因此,支持“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自然成为支持深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佛同城走过11个年头,无疑给深圳提供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借鉴。作为深圳都市圈的领跑者,深圳有责任“主动伸手”,去推动与莞惠的协同发展。而它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协同开展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
站在被领跑者的角度来看,佛山南海千灯湖今日的繁华景象,是广佛线输送而不是虹吸各类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的明证。因此,东莞9月25日提出南部临深9个镇对接深圳的发展意见,同样是“主动握手”的态度。
据南都记者近年来的观察所得,无论是佛山,还是莞惠,在这些年全球化的浪潮中,它们和广深之间的关系,早已从过去的“被动承接”转变为“主动合作”,广深亦是从“低端转移”向“产业分工”思维转变。
当双方在寻求产业链最大限度的匹配时,且随着交通的延伸,临广深片区自然就成为了“资源快速交换的重要平台”并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先导试验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从这些临广深片区的功能定位,可以一窥地方政府对交界区域的重视与冀望。
不可忽视的新型“产城关系”
今年以来,临深片区一直被视为深圳扩容热点区域。但南都记者多次强调,“扩容”不是“吞并”的代名词。除了行政区域上的扩容之外,还有多种形式或多种意义上的扩容。从这次广州荔湾区与佛山南海区的合作思路上,其实也可以看到另一种意义上的扩容,即“功能上的扩容”。
对于要打造以白鹅潭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构筑一条沿江总部经济带的广州荔湾区,因东边不是它能舞动的区域,其目光自然只能投向西边的南海。因此,它提出这样的思路:以多点合作为突破,沿边界线推进荔湾—南海四个组团对接。其中,大坦沙—海北片区、滘口—黄岐片区重点推进生活深度同城,打造全新的广佛商贸黄金走廊;东沙与三山北片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研发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信息港;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区与佛山金融高新区C区东扩区,建设高品质的湾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及粤港澳青年创客平台。
从这个构想可以看到,在和荔湾最先接壤的区域,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于推进生活深度同城,发展第三产业的商贸业。这固然与大量“住在南海工作在广州”的“广佛候鸟”有关,但也可以看到,双方都愿意正视现实。站在广州的角度,南海的边界区域较低成本的土地资源,可以为广州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支撑。站在南海的角度,做广州“卫星城”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推进边界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内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城市的协同发展变得更为务实。
这点,深圳坪山与惠州大亚湾,与荔湾—南海的关系极为相像。与深圳坪山接壤的惠州大亚湾,凭借其天然的区位优势、不限购的政策及亲民的房价,让它承接了大量到此安家的深圳人。
大亚湾曾一度耻于做深圳“睡城”。但随着近年来深圳坪山的高速发展,大亚湾与坪山作为经济体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有人甚至提出:把产业放在交界处——产业在坪山,居住在大亚湾,一举两得。
如果站在深圳坪山这边来看,它和大亚湾的协同关系,其实亦可视为是一种“产城融合”的关系。近年来,坪山蝉联深圳各区GDP增速第一,投资规模超过盐田、福田。拥有51.6平方公里的坪山高新区,正打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其发展目标,未来坪山高新区将建设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将直接比肩南山。而与坪山东部、北部直接接壤的大亚湾,西区南部片区的核心发展产业也正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
按坪山发展势头,大亚湾已做好了承接其产业红利的准备。而作为深惠同城“流量口”的大亚湾,也可以给坪山提供更低成本的人才居住上的支撑。因此,深圳地铁14号线、深大城际接通到此处,自然也就有了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看,临广深片区这些边界地带,被视为快速交换各类生产资源的产业平台而得到重视,就不足为奇了。“功能性扩容”,预计会是接下来临广深片区规划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
新闻推荐
阳西三角恋命案警方接力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