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保健品不可刷医保卡 行业连锁反应几何?

南方都市报 2020-09-02 06:17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购买保健品刷医保被普遍认为已正式终结。依照这一办法,即便属于药品范畴,保健药品、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的药品将不得纳入《药品目录》。

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记者发现,事实上,一直备受医保卡持卡人、药品零售行业以及保健品行业关注的医保政策,还有一项具体举措在征求意见。依照上月底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其他支出。”

《意见》的出炉无疑是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改革思路的延续。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对医保卡个人部分是否能用于购买保健品,存在一定差异性。如果上述征求意见获得通过,未来医保卡中个人资金部分将不可用于购买保健品。

保健品药店渠道业绩

近四年增速首次为负

一直以来,保健品在药店的销售份额占比不低。根据米内网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竞争格局数据,2017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保健品总体规模上涨至197亿元,增长率为6.24%。TOP20品牌门槛从2015年的1.50亿元上涨至2017年的1.54亿元。

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又有增长,2018年保健品的销售额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其中,TOP20品牌榜单门槛已经涨至1.57亿元。

具体到品牌,综合2018年和2019年的榜单可见,城市药店零售终端卖得好的保健品主要是纯维生素补充剂、通便、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等领域,品牌方面,汤臣倍健、养生堂、合生元、北京斯利安等排名靠前。

对于保健品而言,来自监管方的举措去年就已加码。2019年,因权健事件,国家层面加大了对保健品市场的整治力度,零售药店无可避免地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而“地方医保定点药店不能销售非药品”的规定也蔓延至越来越多的省市。以广东为例,2019年就有惠州和东莞等地出台了暂停本市参保人使用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支付保健食品(具“食健字号”商品)等费用的举措。

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来自米内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保健品总规模仅为201亿元,近四年来增速首次为负值。而在2018年,上述数据首次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08亿元。据悉,2015~2018年四年间,保健品的销售占中国城市零售药店总体销售的7%左右,销售额增速保持在5%~6%的区间。

企业如何应对?

加大电商等渠道布局

按照8月26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医保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其他支出。

业界认为,在医保资金管理逐步趋严的情况下,上述“征求意见稿”中部分内容,是对医保卡中的个人自费使用方面作出规范,未来资金将更加聚焦于医疗药品领域。

据南都记者了解,消费者在药店刷医保卡买保健品,这种情况在各地屡有出现,但对于是否合规,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其中广州市医保局官网于2016年发布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办法》显示,保健食品可以在医保定点的零售药店内刷医保卡个人资金部分进行购买。

但如果上述提到的“征求意见稿”获得通过,则意味着在药店刷医保买保健品的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违规行为。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保健品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直销、电商、药妆超市、商超及零售药店5大渠道,其中药店渠道上,近10年来保健品销售占比逐步下滑。对此,广东省营养产业协会理事长张咏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保健食品在药店渠道的收入占比,实际上是比较小的。

连日来,南都记者走访广州大参林、海王星辰、金康药房等多家连锁药店了解到,实际上保健品在药店渠道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药店销售的保健品产品品类,主要为蛋白粉、维生素、减肥茶以及其他营养膳食补充剂等。涉及的品牌主要为汤臣倍健、碧生源等。

当然,对于药店销售渠道的收窄,以及支付方式逐步合规,多家保健品上市公司也在谋求变局,例如汤臣倍健、碧生源及金石亚药等,均对部分包括电商在内的新渠道进行布局。据此前南都记者报道,汤臣倍健方面正持续夯实电商品牌化战略,“结合不同平台特性、消费者属性等发展不同的产品策略,不断满足线上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

另外一家产品进入药店的“大户”碧生源,南都记者发现该公司半年报已未提及线下药店铺货和布点数,更多是转型于电商和“私域营销”(包括微商),不过该布局并未让碧生源方面受益,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净利下滑近100%。

相关

保健品相关企业还在增加

广东排全国第三

依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即便属于药品,滋补药品、疫苗等不纳入医保目录,也不能再报销。但社会资本对于保健品相关行业的投入,并未因上述新政对该行业利空预期而出现大的变化。来自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8月新增保健品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期上涨12%。

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保健品相关企业(全部状态)的年度注册数量骤升。至2016年,此类企业的年注册增速达到29.53%,为近十年来最高。而2019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达11万家,为历史最多。截至9月1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8月新增8万余家保健品相关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

同时,上述大数据还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含“保健品”,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保健品相关企业近55万家。其中超7成的相关企业为批发和零售业,且有67.4%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

从地域分布上看,河南省的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到6.5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近12%。山东省的此类企业数量紧随其后,超过5.2万家。广东省和湖南省排在第三和第四位,这两个省份分别拥有超过4.7万和3.5万家保健品相关企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将新增至2435亿元规模。鉴于保健品消费者更加成熟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的渠道正发生变革,将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行业,并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行业还会有更多的兼并收购发生,竞争格局也将改变。

采写:南都记者 贝贝 马建忠

新闻推荐

打造以医保为依托的罕见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8月30日,“妈妈背患病儿子一路读到清华博士”登上微博热搜。这对广东惠州的母子,儿子陈斌因患有罕见的神经肌肉遗传性疾病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