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医保为依托的罕见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南方都市报 2020-09-02 05:58

8月30日,“妈妈背患病儿子一路读到清华博士”登上微博热搜。这对广东惠州的母子,儿子陈斌因患有罕见的神经肌肉遗传性疾病DMD,12岁之后便无力行走,母亲李惠云每天背着他继续求学。陈斌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如今即将毕业。陈斌回应南都记者称,希望人们在关注罕见病时,不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典型,而是有一套“社会支持网络”。

罕见病全面走入公众视野,是在2014年呼吁关注渐冻症的全球性活动“冰桶挑战”。这几年来,在间断的报道和报告中,公众开始逐渐认识罕见病,但无论是公共认知或是社会保障,都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远未达到可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的状态。

罕见病对于家庭精力和财力的消耗十分巨大,对于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支持,解决用药方面尤其是用药支出上的困难是最为迫切的。罕见病的特效药,大都是真正的天价,几十万元一支的常规价格,若需长期使用,全靠患者家庭自费,几乎没有哪一个普通家庭能承担起罕见病的“用药自由”。以庞贝病(糖原累积病Ⅱ型)为例,注射用阿糖苷酶a是目前唯一的有效药,但需要自费,且终身用药,药量依体重而定,例如,山东济宁35公斤的患者晓峰,每半月注射一次,一次需要14瓶,价格为一次76720元,一个月15万元,一年180万元。

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能因为罕见病患者患的病罕见,而以资源分配效率为名不顾及他们被救治的基本保障。服用罕见病特效药,部分罕见病病情可被控制,患者甚至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而断药不仅可能令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救离世。因此,保证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既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公共保障所应该覆盖的部分。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罕见病有效药都未纳入医保,罕见病患者的救治基本依靠自费及公益救助。然而,依靠零星救助并不能解决问题。公益捐款者是出于善心,但并不能长期资助,也不可能每一个罕见病患者都依靠社会资助,不能让善心过多承担原本就不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

公益救助不应也无法成为罕见病的主力救助力量,但公共扶持却应当也有足够资源为罕见病患者托底。一方面,罕见病虽然用药成本高,但由于罕见,患者少,占用社会福利资源的比重并不会很高,以美国以及东欧多个国家的经验来看,罕见病治疗费用占公共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仅在1%-2%之间。因此,将罕见病治疗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不仅有其必要性,亦不至于影响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除了纳入医保,政府部门亦可从其他方面介入给予保障,例如,对药物的统一采购及实行政府补贴。前段时间,罕见病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中国患者使用需70万元一支、澳大利亚患者使用仅需自付41澳元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该药物所属的医药公司渤健发布声明,称澳大利亚政府的统一采购价为11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55万元)。也就是说,并非医药公司有定价歧视,而是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补贴,因此该国患者可以用上平价有效药。我国亦不妨探索类似的统一采购、补贴报销制度,为罕见病患者开辟一个专门通道,这样一来,既不会增加医保本身的负担,又能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保障。

无论如何,罕见病患者救助需要以公共扶持为主,政府部门有必要在其中承担主导责任。无论是有效药纳入医保或是专门采购报销通道,对罕见病患者的保障完善都应当提上日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完善程度,是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起对罕见病的“社会支持网络”,不该太遥远。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市下埔横江三路竹园花苑第三栋住宅楼加建电梯的公示

日前,本局收到尤益裕、杜式彬等业主对下埔横江三路竹园花苑第三栋住宅楼加建电梯的申请及有关材料。依照《广东省城乡规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