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石洞书院与名儒叶春及明代惠州名儒叶春及曾在此讲学著述二十载
罗浮山下明代摩崖石刻。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数百年前的明代,罗浮山是岭南文化中心,布满精舍、书室、山房,以湛若水、叶春及等名儒在罗浮山自创书院宣扬“甘泉之学”、阳明心学为主要标志,书院数量之多、师儒水平之高、追随学子之众和科举功名之盛,实属空前。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指出,“是时湛甘泉(若水)治朱明,方西樵(献夫)治金牛,其后黄泰泉(佐)治泰霞,庞弼唐(嵩)治黄龙,叶絅斋(春及)治石洞,于时讲学之盛,海内莫有过于罗浮者。”
明嘉靖初年至万历后期的百年岁月,被认为是惠州古代文化教育最为繁荣、思想学术最为活跃、社会文明成果最为丰硕的黄金时段。如今,时过境迁,名噪一时的书院大多已消散如云,不过,总有些书院在复建中重生。记者近日获悉,继罗浮山湛若水朱明书院(甘泉精舍)重建后,叶春及石洞书院((旧志亦称石洞山房)亦计划重建,意欲打造成为廉政文化及国学文化推广基地,重现石洞往昔讲学胜景。在寻找石洞书院遗址的过程中,罗浮山现存的最大一块摩崖石刻——叶春及《逃庵记》石刻亦重现人间。
清理草莽重现明代摩崖石刻
沿着罗浮山东麓九天观左侧山路至上,可以来到西华道院,院旁山路边的山涧流水淙淙,明代归善知县林民止为叶春及所书“洗耳泉”石刻,成为游人游玩一景。沿水而上,山间巨石迭见,突兀于绿草之上,让人对旧志中“洞多石,大小积叠”的描述,有更贴切的体验。
明末博罗人韩晃所辑《罗浮野剩》描述石洞图说,称“洞极幽深,有悬崖屹立如门,白云常封。”进入石洞,给人一种悠然世外眺望白云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
在西华道院左侧不远处,一块大石陡峭壁立,平整如墙,上有摩崖石刻《逃庵记》全文。这方立于明万历五年(1577)冬季的石刻,文为叶春及所撰,全文118字,南海朱完隶刻石,字大六寸。
据旧志记载,罗浮山摩崖石刻有2000多处,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已淹没。现存的罗浮山摩崖石刻仍有230多处,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这方至今有400余年的明代摩崖石刻,总面积达40平方米,有媒体报道称是罗浮山现存最大的一块石刻。
这块明代石刻曾淹没在草莽丛林间。前些年,市政协委员、惠州市乾元国学研究院院长杨春来,来到罗浮山石洞,租下了西华道院左侧约20亩山地,打算建立国学推广基地。随着他对石洞研究的深入,他发现当年叶春及的石洞书院就在此地,并发现了摩崖石刻《逃庵记》,于是除去覆盖其表的杂草树木,使其重现人间。
而在西华道院另外一侧,杨春来还找到了《寄石洞叶化甫》摩崖石刻,同样是藏匿在草木丛中,鲜有人至。该诗是明嘉靖八年状元、地理制图学家罗洪先写给叶春及的。拨开树杈,“君向罗浮住,罗浮深若何……”等字刻赫然在目。
这两块摩崖石刻,与“洗耳泉”一样,都与叶春及息息相关。杨春来认为,有这么多文化遗址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环境,重建石洞书院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归耕石洞二十载“以讲学闻”
摩崖石刻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明嘉靖十六年(1537),陈白沙的学术传人、广宗大儒湛若水来到罗浮山,筑甘泉精舍、青霞精舍,一时间学者云集。罗浮山文风日炽,让惠州本土的名儒士子受惠,叶春及便是其中一位。
叶春及出生于惠州府城万石坊,堂兄叶春芳与湛若水是至交。叶春及少年时即和侄儿叶梦熊在罗浮石洞读书。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叶春及中解元,后足迹遍及两广八闽,赣、湘、苏、浙、皖、豫、京津等地,终官户部郎中,著有《惠安政书》《肇庆府志》《顺德县志》《永安县志》《西樵山志》等志书及《石洞集》文集等,其中,《石洞集》被清《四库全书》著录。
叶春及为官视民犹子、守法如山,“治绩为当时第一”,是与海瑞、叶梦熊齐名的清官廉吏。明万历三年(1575),叶春及获升宾州知府,但遭受权贵的陷害和阻挠,最后自广西拂袖弃官。同年秋,应友人霍益方之邀入西樵宝峰,主讲四峰山馆。第二年,叶春及返回罗浮山石洞,创辟书院,建确乎堂、洗耳亭,后又作《逃庵记》,嘱南海书法家朱完在洞左大石书丹刻之。
《逃庵记》文载叶春及《石洞集》,有附注云“洞左,有石如砥,方广丈余。一日,先生对石而坐,谓徐焞曰:是宜记。第磨崖文不宜繁,繁则字小。口占授焞,字仅百。”这幅石刻还制成书帖,一时间“五羊纸价遂贵”。该石刻与石洞书院同时成为罗浮名胜。
此后,叶春及大部分时间都在罗浮讲学著述,“归耕石洞盖二十载”。叶春及教学方式活泼,来者乐从其教。
尘封四百载后启动重建
对名师宿儒叶春及创办的石洞书院,当地官府的积极扶持,稽废寺之田入为官谷,以赡书院诸生。
但明末清初的兵荒马乱,使得罗浮山众多自由讲学的书院不得不结束历史使命。明崇祯末年、博罗人韩德焜《罗浮名峰图》载“石洞说”,称“明叶春及讲学于此,有石洞山房遗址,石门存焉。”这说明,在叶春及离世半个世纪后,石洞书院已经成为遗址。
然而,叶春及及石洞书院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却是影响深远的。人们把明朝惠州在官绩、文化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五人赞誉为“湖上五先生”,叶春及位列其中。
揆诸历史可以发现,叶春及不仅是教育家、方志学家、诗人,更是粤人“节义相尚,山可摇而志不可夺,士可杀而身不可辱”的典型。在明清两朝被奉为廉能典型,是岭南名臣的代表,他以高尚的人格和才学,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广东士子。叶春及还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其主政惠安期间编修的《惠安政书》被誉为“史上少见的县长政治笔记”,被后世称为后代研究明代县域政治生态的重要范本和历史文献,在国际上,尤其是日本、韩国等亚洲文化圈内,一直被奉为经典。
杨春来表示,弘扬岭南名臣叶春及品格,对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提高惠州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杨春来正在牵头创作一本叶春及的传记、整理一套叶春及的著作,同时启动重建罗浮山石洞书院,将其作为以叶春及为代表的廉政文化及国学文化推广基地,弘扬惠州书院的千年荣光。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市财信置业有限公司桥东东湖塘A-10-05-01地块地下室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调整的公示
日前,本局收到惠州市财信置业有限公司对位于桥东东湖塘A-10-05-01地块地下室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调整的申请及有关材料。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