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红色陈列室 兴红色旅游业本地新农人邓木香发掘保护村庄红色资源,激发革命老区发展新动力
邓木香介绍陈列室里的展品。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县龙江镇禾洞村邓山下村民小组的村道旁有一间面积仅20平方米的展览室,名为“纪念东纵江北抗日武装大队陈列室”,陈列着东江纵队及粤赣湘边纵队革命先辈在禾洞革命老区战斗生活的事迹和实物。建设和管理这间陈列室的人,是当地一名年过花甲的村民邓木香。
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邓木香的父亲邓树三被东纵任命为禾洞民兵常备队队长,协助红色部队开展筹备粮食药物和抢救伤员等工作。8年前,邓树三在弥留之际嘱咐邓木香要将当地的红色遗址保护和利用起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邓木香谨遵父亲遗愿,在农闲时一头扎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不仅自费建设了陈列室,还与志同道合的村民在禾洞村逐步发掘红色遗址,让红色光芒在大山深处绽放。
8年前父亲离世留下遗愿
邓木香出钱出地建设的纪念东纵江北抗日武装大队陈列室,远看犹如农家,外观为水泥批荡,门有对联“铭记东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屋顶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远山苍翠辉映。
这间陈列室表面拙朴,内涵却颇为丰富,展示东江纵队及粤赣湘边纵队革命先辈,如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指挥员周伯明、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员黄柏等数十人的照片和事迹,同时展示步枪、子弹、刀叉等革命文物,同时还展出了禾洞民兵常备队的文图资料等。这间“袖珍”陈列室,将禾洞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及其传承脉络展示出来。
每当有外人来到,身材消瘦、常年喜欢穿迷彩服的邓木香,便会主动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跟客人握手,并热情地当解说员。
就在陈列室周边,禾洞革命老区的众多红色遗址,如坑头地下交通站、东三支上坪伏击战指挥部、黄牛坑后方医院等20多处地方都建碑立牌,并设相关指示牌,引导访客在这山路盘旋之地找到目的地。
邓木香参与了这一切。8年前,他的父亲邓树三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邓木香把禾洞的革命资源挖掘和保护起来,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邓木香于是在农事之余倾尽所能,建设陈列室和寻找革命遗址并立牌保护,渐渐让禾洞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浓郁起来。
禾洞村有段传奇红色历史
禾洞村地处龙门、博罗交界处,距离路溪圩镇约10公里,山路十八弯,地偏人少。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传奇?为什么邓木香的父亲邓树三有此遗愿?
据《东江纵队志》《粤赣湘边纵队队史》等资料记载,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在博罗、龙门山区发展党员,龙门的鳌溪、禾洞、黄竹坳、邓村等地都建立了党支部,共有20多名党员。到抗战胜利前夕,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抗日武装大队进驻禾洞村,开展上洞片区抗日游击活动。部队在禾洞设立黄牛坑后方医院、临时救护站、地下交通站等,并设立农会及组织民兵常备队。
禾洞及周边地区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又是险要山地,回旋余地较大,给养和运输也容易解决。当时,该队伍负责人邓龙(真名为杨社)入住进步青年邓树三家。当年邓树三年仅20岁,虽出身地主之家,但却热心革命,不仅主动接洽队伍,还担任了民兵常备队队长。
东纵北撤后,我方部队继续在禾洞开展革命和游击活动。解放战争爆发后,边纵东江第三支队活跃在禾洞一带,相继开展何坑横档战斗、攻打横河上下圩等对敌斗争。1949年3月,边纵东三支取得博罗公庄上坪大捷,扭转了江北地区的军事局面,为解放惠州铺平了道路,这次战斗的指挥部就设立在禾洞上洞盘古庙。
边纵东三支的部队在禾洞驻扎期间,委托邓树三负责为部队筹备粮食及后方医院的药物等,保障后勤。在邓龙的回忆录中写到:“在邓树三带领下,村民不分日夜磨谷、舂米、采集中草药,提供给部队。”
“我的祖父是地主,生在地主人家,我父亲却用粮食和物资支援部队,用当地话来说就是"败家仔"。”在邓木香看来,具有革命理想的父亲能冲破传统观念,热情支持革命队伍,反映了当时进步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邓树三没有到外面闯荡,在禾洞务农一辈子,对自己的过往也很少在村民面前提起。但他却喜欢带着儿子去拜访曾经的战友联络感情,比如,他们一家与东纵江北指挥部指挥员周伯明一直保持联络,邓木香称其为“周伯伯”。
邓木香年少时曾经在广州等地谋生,后来回乡务农。8年前,父亲撒手人寰之际,将东纵和边纵曾经活跃在禾洞的资料交给他,叮嘱他要把当地红色遗址保护起来,激励大家建设好家乡。
保护发掘红色资源
为完成父亲交办的任务,邓木香尽心尽力、倾囊而出。他四处拜访曾经活跃在禾洞的东纵、边纵老战士,整理和收集禾洞革命资料与文物,珠三角一带常去,远点的地方有广西、福建等。在寻访父亲故交的过程中,他对父亲的一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在村里,邓木香循着父亲的遗言,在部队后方医院遗址旁挖掘出当年部队离开时封存的4支步枪、子弹等武器,即使已生锈损毁不能使用了,他却如获至宝。他还定期为通往部队后方医院遗址的山路清理草莽,并建碑立牌,让外人容易抵达。
随着收集的资料和文物越来越多,邓木香在前些年开始建设陈列室。他种有一片山林,栽种满6年预期收入10万元,但为了解决陈列室的建设资金问题,山林种到3年他便让人砍伐卖掉,筹得2万元急用。他还为众多革命遗址立指示牌和立碑,所有费用,都是他辛苦务农所得。
有些不了解的村民笑他是“傻子”,但随着邓木香“捣鼓”出一些名堂,乡亲们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现年64岁的老党员邓锦元曾任禾洞村村干部,他的爷爷邓观华曾是部队后方医院的医生。邓锦元自小受革命思想熏陶,近年来拖着病躯、不顾家人劝阻协助邓木香收集资料和寻访老战士,并通过各种途径向上级部门反映禾洞红色遗址保护开发的情况和计划。在邓锦元的带动下,禾洞村掀起了红色文化热潮。
从去年开始,龙门县党史研究室和龙江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纷纷前来与邓木香商讨如何保护和开发当地红色资源。去年12月,龙江镇禾洞坑头两村红色旅游开发工作组挂牌成立,邓锦元担任组长,邓木香亦参与其中。工作组希望,集中各界力量,发挥当地红色资源和青山绿水的优势,建设森林公园,打造红色村,使得禾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挖掘和保护禾洞红色文化,是我父亲的遗愿,如今成为了我最大的心愿和生活的动力。”又是一个大热天,邓木香穿着他喜欢的迷彩服出没在山林里,为红色遗址除草和打扫,让它们不湮没于荒草。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最近,全市7县区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出炉”。记者观察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各县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负重深蹲”后,二季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