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深层矛盾开刀 向现代治理转型龙门改革创新激发“大山经济”新活力

惠州日报 2020-08-20 09:27

龙门县城发展日新月异。这是省道119线龙门县城段一带的风貌。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大山经济看龙门”系列深观察(四)

山还是那座山,思维方式转变就成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龙门县立足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积极探索新路径,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一年来,龙门对照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标准,围绕今年市委“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重点工作,把破解山区思想藩篱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的关键之举抓实抓好,推动党员干部打开思想“山门”,广泛凝聚发展“大山经济”的思想和行动共识,营造实干担当、竞逐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扛起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龙门担当。

当前,龙门兼具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两圈之势之利,立足发展“大山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对接海洋经济,展现“鱼跃龙门”新前景。为奋力开创“大山经济”新局面,在新变化、新变局,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抢抓机遇,龙门没有把“蜘蛛网”当成“高压线”,主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勇闯改革深水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乡镇差异化考核、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出“星期二企业家早餐会”“南昆山十条”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找准发展新路径,坚定步伐向一流迈进。

乡镇差异化考核 调动积极性干事创业氛围更浓

龙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资源,培育一方人民自给自足,也产生了保守思想、小富即乐、冲劲不足等问题。2019年,“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龙门”调研采访组曾指出,龙门有着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在“大山经济”方面没有大展拳脚,归根结底,是因为思想“山门”没有完全打开。

近年,惠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实施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各县(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各自功能区的“引领者”。

龙门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一旦思想“山门”打开,就为发展“大山经济”扫除了思想障碍,打好了敢想敢干的思想根基,从而以思想解放引领发展取得新变化。

借鉴惠州市对各县(区)实施差异化考核的方法,2019年,龙门在全市率先印发乡镇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以差异化评价引导各乡镇(街道、区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定量与定性、显绩与潜绩、扬长与补短相结合,突出考少考精考重点,设置精要务实管用的评价指标,形成一域一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流转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针对跨镇(街)的项目建设和企业迁移,实行生产总值、税收等利益共享,调动各地积极性,让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干部人才队伍。在市委“提效抓队伍”的指引下和乡镇差异化考核制度的激励下,龙门干部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2019年,全县乡镇考核总分平均分为92.82分,总分最高值97.67,总分最低值88.28。

组织再造惠民

改善教育医疗条件更好造福广大百姓

教育和医疗,是国计民生的两件大事。过去,龙门受经济发展、硬件设施滞后等客观因素影响,当地医疗、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

职业教育又是龙门教育的短板。为优化全县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盘活土地资源、避免闲置浪费,做大做强龙门职业教育,2017年,龙门县将原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龙门县技工学校、龙门县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龙门县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龙门县职工中等文化职业技术学校整合为“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

在此基础上,经龙门县政府、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县教育局、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多方研究论证,共同探讨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教育集团的路子,建设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发挥品牌吸引优势,扩大办学影响力。

8月6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签约、揭牌,宣告龙门第一所大专院校正式落户,为发展壮大龙门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人才资源、龙门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龙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第一所大专院校填补了龙门高等教育的空白,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未来,该校将进一步积极争取各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谋划通过联合办学、加大投入等办法,做大做强,力争在3年内实现在校生规模1500人以上、达到省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标准。

在医疗建设方面,龙门县同样通过组织再造的改革发展模式,在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全县2016年县域住院率57.7%,2020年第一季度县域住院率75%,对比2016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在全省57个县中排名提升了10位。住院率的提升,与龙门卫生医疗环境的改善和医联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

今年4月30日,龙门县县域医共体(龙门县总医院)挂牌,运作模式是以龙门县人民医院为龙头、16个基层卫生院为分院,逐步整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实行县、镇、村一体化管理,从而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县域内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促使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让龙门群众享受城市三甲医院标准的服务。

“以前生病,想都不想就往惠城区或广州跑。现在龙门的医院越办越好,医生水平也越来越高,除非必要都会选择在家门口就医。”市民茹女士对龙门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竖起了大拇指。

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

8月12日,总投资约16亿元的威士忌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龙门县,该项目环保技术先进,循环利用率高,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40亿元,年税收约10亿元,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这是龙门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山经济”的重大招商选资成果。

近年来,龙门交通瓶颈不断突破,根据现有建设计划和规划,未来几年全县将有8条高速公路贯通过境,龙门将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粤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在当前做好“大山经济”文章的语境下,龙门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与物产资源优势,正成为新一轮投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龙门投资兴业。

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搭建更加紧密高效的政企交流平台,龙门县近期制订《龙门县“星期二企业家早餐会”工作方案》,通过早餐会这种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县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接纳企业家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听取呼声和期望,帮助企业家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龙门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采用这种新颖的形式,政企交往既“清”又“亲”,没有常规会议形式的拘束,企业家们可以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进问题解决。

在体制机制的大胆探索创新上,龙门的做法远不止于此。为落实国家关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龙门于2018年制订《龙门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有8大条36小项,对民营企业有较多的优惠条款,是新阶段推动龙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干货。

受疫情影响,为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2月10日,龙门县发布《龙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措施》,涵盖了防疫物资保障、劳动用工支持、税费租金减免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内容。龙门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比如企业招本地工人每人补贴500元,贷款利率整体下降20%,融资担保费由县财政全额补贴,免收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及农贸市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2个月租金等,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

至今年6月,龙门市场主体数量达26578家,对比2016年增加了15987家,增长151%;市场主体注册资金308亿元,企业数量5052家,企业注册资金295亿元,与2016年对比分别增长了780%、354%和822%。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强劲,活力进一步释放。

深化国企改革

组建国有企业运作城市资源

在今年龙门“两会”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龙门县组建龙门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门城投公司)和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实施政府民生工程掌控国有资源,发挥融资作用,运作城市资源。

当前,总资产达48.4亿元的龙门城投公司,成立了涉及河砂开采、混凝土、扶贫资产管理等方面的8个子公司,分别投资建设龙门县“三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四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档案馆)项目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

除此之外,龙门城投公司还在积极融资建设龙门大桥、园区大道以及大健康产业园的骨干道路,还将开拓河砂开采、绿色矿山以及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该公司将继续集中优势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综合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开发、建筑材料、物业管理六大产业板块,力争今年底组建龙门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助力建设龙门新城。

龙门的水不仅带动了温泉康养产业稳步发展,也滋润着36万人民的生命与生活。近年来,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切实做好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管理以及温泉资源开采供应掌控等主要工作。

在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方面,早在2019年4月,龙门县财政每年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960万元保障运营,通过县水务有限公司接管了全县10间乡镇水厂,目前,水质稳定达标。当前,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正推进收购接管全县10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该项工作,至今年10月底前,该公司也将全面接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1座。

地热资源是龙门引以为傲的自然资源之一。近年来,龙门积极探索地热资源国有经营模式,致力于规范地热资源管理、加强地热资源保护、保障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温泉旅游业发展。

龙门县积极推动龙华镇地热水整顿和规范工作,以龙华镇高沙村为试点,逐步建立起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地热资源开发新秩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目前,该县已收购龙华镇高沙片区、龙田镇江冚片区地热资源采矿权,由县水务有限公司持证管理。龙门县投资7193万元,由县水务有限公司统一实施供地热水、供水、排污设施建设工程,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另一方面,龙门投入1886万元进行全县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并将推进取得永汉镇地热资源采矿权。

据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将按照县政府统一持证、县水务有限公司运营的方式,对永汉片区地热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确保地热资源科学开采、高效永续利用。

另一方面,龙门县还在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3项改革试点,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相关政策,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智库观察

市委党校科研部(市情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黄忠平:

改革靠顶层设计更靠基层创新

改革是“点火器”,创新是“新引擎”。龙门以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有效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用一个个“小切口”实现改革发展高效联动,点燃了创业激情,发展了创意经济。

改革靠顶层设计,更靠基层创新。建议龙门把激励结构搞对,让各路“闯将”从改革绩效中获得应有回报;完善改革正向激励体系,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更好地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把“改革创新之火”烧得更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侯县军 卢泓宇

新闻推荐

惠城试点减证便民 群众满意基层减负首批优化13项高频证明事项,预计每年少开9万宗证明

全市基层每年需开具证明95种、28.6万张,证明事项较为繁多,基层干部工作负担不轻。如何让基层减负落地见效?直接取消一户一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