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全力做健康“守护神”(二)黄婷
张年春的加盟给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骨科再次注入一剂强心剂。
张际平是医院手足外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让临床更有温度是刘海亮一直坚持的临床诊疗理念。
张年春:引进骨科医学博士 学科发展提质增速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骨科主任、脊柱中心主任
近年来,医院全面贯彻“人才梯队”建设方针,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各学科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为助力医院骨科诊疗中心的纵深发展,巩固品牌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共享医疗优势资源,切实解决老百姓在家门口不能充分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诊疗的难题,今年5月,医院引进了知名骨科专家、医学博士张年春。张年春的正式加盟,无疑给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骨科再次注入一剂强心剂。
医学博士加盟,脊柱外科发展提质增速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的张年春,曾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任职。除了对骨科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张年春还尤其擅长于脊柱外科、骨科专业,主要方向是颈椎、胸椎、腰椎各类前、后路脊柱开放手术,包括颈椎及腰椎椎间盘置换术等。上颈椎及颅颈段手术如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空心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枕颈融合术等手术技术居重庆市前列。
早在20年前,他就成功实施了脊柱外科手术。20年救治复杂重度创伤及组织灾害医学救治的经验,使得张年春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具有独到之处。多年的经验积累,也使得张年春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的成就颇具盛名,他的加入使得骨科曾经相对薄弱的脊椎外科变得强大起来。
基于张年春在脊椎外科方面的成就,骨科适时提出了以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突破口的发展新模式。在张年春的带领下,脊柱外科将全面开展内镜下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MED),X-Tube、Quadrant辅助下微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sextant辅助下经皮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KP)、经皮腰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等系列脊柱微创外科手术。
在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张年春不断刻苦钻研,积极学习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症及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筋伤、骨折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他始终贯穿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的博深理念,以传统手法为基础,辅以西医手术为支撑,双管齐下,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治疗体系。他还重视术后康复,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手术和自身情况,个体化制定术后康复计划。
找差距补短板,脊柱微创技术造福百姓
脊椎内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的王牌技术。张年春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科室可以开展的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老年人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及脊柱结核等疾病。“脊柱微创技术尤其是椎间孔镜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张年春说,椎间孔镜技术被誉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温和的治疗手段,切口仅为7毫米,出血极少;局部麻醉,不易伤及神经;后外侧入路,避免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干扰;术后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由于是日间手术,术后当天患者便可出院。对于该技术的优势,张年春如数家珍。
“但是,椎间孔镜技术也非常考究医生的专业度和经验值。一名专业的医师至少要培养5年以上才能独立操作该手术,此外还需手眼快速协调。”张年春把椎间孔镜技术比喻为显微镜下做手术,在他看来,医生要专业,也要心灵手巧。那么,如何培育专业人才呢?这也正是张年春进驻骨科后的另一个目标。
乘势而发,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今年5月,张年春走马上任,出任大骨科主任一职。他审时度势,全盘布局,从临床技术提升、到人才建设培养,再到学科的全面管理,以点带面,为学科发展制定了以骨伤科为基础、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突破口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着力开展颈椎、胸椎外科技术,以填补医院技术领域的空白。自此,医院骨科发展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台阶。
发展目标明确了,该如何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奋力实现?张年春深知,骨科之所以能够收获今天的成绩,与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人才兴科,教学相长。在继续贯彻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方针的基础上,张年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上,坚持“内培”与“外送”并举,着力建设学习型科室。
每周1次大查房,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主题学习;不定期组织科室及进修人员交流会,通过临床病例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重视专科会诊和术前病例讨论,每次术前一天组织科室医生对第二天的手术进行交流讨论,做到心中有数,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对内,张年春注重科室的学习交流,增进各学科之间的沟通机会,与康复科、老年病科、疼痛科增加互动,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对外,他鼓励、支持年轻医护人员到国内各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医护人员快速成长。走出去了,也要请进来。“接下来,也将聘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医院进行授课、临床指导,以加快骨科临床、科研、教学的全方位发展。”张年春说。
在他看来,技术与人才,才是学科发展的真正核心竞争力。为此,在临床传、帮、带中,张年春更倾囊相授,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要求年轻医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工作上耐心细致。张年春希望,他的“加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来,为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骨科医疗团队,提升人才队伍新高度。
立足惠州,面向粤东,展望华南。这是张年春对于医院骨科未来的发展定位。骨科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更好地为惠州市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专、更高、更精的临床诊疗服务,助推医院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三级甲等医院的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张际平:初心如磐,朝“显微”时代奋勇前进
手足外科主任
医者,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健康“守护神”。在医院手足外科,还有一群医生,他们不仅是“守护神”,还是“手艺人”。在主任张际平的带领下,他们可以让断指再植、断腕再接,被称为“显微镜下的工程师”。
张际平从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毕业后便一直从事骨创伤手足显微外科工作,曾在南方医科大学进修创伤手足显微外科,专业擅长手、足部创伤及四肢骨折各种创伤的修复,各种类型断掌、断肢、多指(趾)离断的再植及手指再造。如今,张际平已在从医路上度过了16个寒暑,他操刀的各类断指、趾、断肢及完全离断再植手术超过3000例,在断指、趾再植方面成功率高,已成为医院手足外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于方寸间动干戈,
十指再植全部成活
2019年3月18日,张际平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因为这天,医院急诊接诊了一名十指完全离断的患者,在张际平和团队的努力抢救下,经过15个小时的手术时间,患者十指全部植活。对患者来说,手指保住了,意味着人生也保住了。对医院来说,这是一个提振人心的消息,它标着着医院手足外科发展迈进了国际先进行列。
当天中午,伴随着120急促的鸣笛声,救护车上进来了一名21岁的患者,因为机械作业误伤导致十根手指全部离断。张际平看到患者伤情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在院长叶颂霖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医院第一时间召集了临床、手术室、麻醉科、EICU等科室,多学科会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像这样十指全断的情况极其少见,而且末端手指离断是断指再植手术最为困难的一种,成功几率不高。”张际平坦言,当时的情况再加上患者切割造成的严重损伤,用于再植成活的血管比头发丝还细,断指再植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手术,离断的手指会因缺血坏死失去再植成活的机会;一旦伤口感染,甚至会威胁生命。
专家团队会诊后,一致决定: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立即实行断指再植术!随后,张际平带领各科室迅速组成了抢救小组,一场争分夺秒的手指“复活”战开始了。手术从当天下午1点30分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30分,整整15个小时。医生们在显微镜下保持一个姿势,不吃不喝,沉着冷静。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个了不起的团队先后吻合了40多条血管、20多条神经,平均每10分钟近乎完美地吻合一条血管。
“再植10个手指血运好,颜色红润,已全部成活!”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手术后,为了为了保证断指存活,医生还为该患者持续了一周的救治,让患者平安度过了血管痉挛和感染期。3月27日,在仔细检查了患者再植手指的血液循环功能后,张际平宣布手术成功,10个再植手指全部成活。“可以说,一场断指再植手术就是在方寸之间大动干戈。”张际平表示,为断指患者显微镜完成血管、肌腱和神经的缝合,从创面清创到固定指骨再到修复肌腱,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高超的手术技巧,稍有不慎,就算接上了也会影响再植后的功能恢复。
初心如磐,
“精雕细琢”每个患肢
据悉,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是一个花费时间相对较多的手术,要借助显微镜把断掉的血管重新缝合接通。在显微镜下,手握持针器,用一条仅如发丝1/5甚至1/10的手术线,一一对断裂的血管、神经、肌腱进行缝合,手术经常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手术台上不吃不喝,下了手术台,直不起腰、手发麻、眼睛极度劳累是常态。”张际平说,手足外科的手术有其特殊性,较之其他骨科手术,操作起来更为精细。特别是对于严重外伤如碾压伤、离断伤等,既要保证术后肢体能成活,也要保证功能的恢复,手术过程非常复杂,手术时间也更长。
“要在恢复其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在外形上复原。”尽管这样,但张际平依然对自己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为了这一目标,他站在手术台上,带着放大镜对每个患肢精雕细琢,如同雕刻艺术品一般。多年的临床工作,让张际平具有独特的手术技巧和成熟经验,在四肢组织缺损修复、四肢骨外露骨感染、手足再造、神经血管损伤修复、畸形矫正及晚期功能障碍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他的身体力行下,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以他为榜样,对待患者也从不掉以轻心,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对患者的疑问耐心作答。无论是新入院患者、特殊患者,还是手术患者、待手术患者,张际平带领着医护团队每天查房,一一询问,对病区的每个患者情况了如指掌,定期组科室人员讨论临床病例,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中一定不要留有任何遗憾!接活一个肢体,手术中绝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点的疏忽,对任何一个操作都不要掉以轻心。”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张际平的严格要求下,手足外科医生均可独立完成断指再植以及上、下肢创面的皮瓣覆盖手术,向着专科优势明显、诊疗技术精湛的学科发展目的地奋勇前进。
刘海亮:孜孜求索,坚持有温度的人文医疗
中医骨伤关节创伤一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位医者的职业誓词。中医骨伤关节创伤一科的主任刘海亮,就这么一位医者。在医学领域的30年时间里,将近17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他对技术孜孜求索,对患者尽心尽力,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深受患者好评。
1小时成功完成
髋关节置换手术
“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分昼夜查房看病,我感激不尽……”87岁的蔡阿婆识字不多,硬是花了半个多小时给病区的医护人员写下了一封感谢信,感动着在场所有医护人员,觉得“这样的付出值得”。
去年9月,蔡阿婆在家不小心滑倒了,髋部瞬间疼痛剧烈,不能活动。家里人急忙拨打了120,后确诊为左股骨颈骨折,患者被转至骨伤关节创伤科。随后,刘海亮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联合麻醉科、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探讨,经过会诊,他认为进行“左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最好的治疗选择。
刘海亮解释,如果采用保守的牵引治疗,让骨头自然愈合,患者至少需卧床半年以上。但是,患者年近90岁,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有可能不会再生长,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褥疮、肺部、泌尿系统也可能感染,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综合考虑下,我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尽管年龄依然是最大的困难,带来的风险也很大,对技术要求极高,但如果能通过手术达到康复目的,就能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因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而且术后生活质量较好。”
在刘海亮的耐心解释和鼓励下,患者及其家属最终同意手术治疗。仅用了1个小时,髋关节置换手术便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进行了2个月的功能性锻炼后,顺利下床活动。
刘海亮介绍,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均是人体复杂结构之一,是掌管人体活动机能的重要部位。在这些关节动手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点点误差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1小时成功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彰显着学科发展的“硬核”实力,也体现着医务工作者的严谨医学精神,更是多学科联合协作的“范本”。
保髋前沿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事实上,从建院起,骨科便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发展至今20余年,已成为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扩大着医院的学术影响力。作为学科带头人,刘海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解决骨科复杂疑难问题,此前已率先在医院开展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在惠州市同行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而刘海亮担起“实力派”称号的,不仅仅于此。他的保髋治疗技术也是临床诊疗的一大“利器”。去年,一名60多岁的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慕名找到了刘海亮。经过刘海亮的一番详细检车,发现患者股骨头坏死处于中期水平,可以“保”。为此,刘海亮为患者进行了保髋治疗。通过髓芯减压+BMP+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再配合传统的中药治疗,使得患者的疼痛大大缓解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刘海亮介绍,通过保髋治疗,针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取得预期疗效,可以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或大大延缓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对于晚期严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则可以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补救,仍能恢复步行能力。“这项技术的开展,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人文精神让医学更有温度
“能保守治疗就不手术,需手术尽量微创化。”医学领域的进步,还在于人文理念的融入,让临床更有温度,这是刘海亮一直坚持的临床诊疗理念。在他看来,医者只有真正为患者着想,提供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才能让群众满意,才是真正的“医病医身医心,忘名忘利忘我”。
刘海亮告诉记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70至80岁的患者占了大多数。以往,很多家属因对关节置换手术不了解,害怕手术有并发症,宁愿采取保守治疗。但是有些疾病采取保守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但是结合快速康复治疗理念,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实施手术治疗,即使是年迈的患者,术后也能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追求幸福的晚年。”
为此,刘海亮总是坚持及时、认真做好每一台手术,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可以使患者的创伤减到最小,这也是医生医术水平的体现。只要能看到病人早日康复出院,我就开心了。”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婷
通讯员叶晓敏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新闻推荐
惠州市下发通知对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和校园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师生员工返校前14天尽量留在惠州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昨日,惠州市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统筹做好学生返校和校园新冠肺炎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