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山歌的农民画

惠州日报 2020-08-13 07:50

热爱,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基。有人热爱文字,于是成了作家;有人热爱远方,于是成了旅行家;有人喜欢积木,于是成了建筑家……这样的例子在人类漫长岁月中不胜枚举。

年过花甲的龙门农民画画家王汉池先生,从小热爱画画,遂泼墨不辍,即便是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务农的岁月,他也经常在农暇学习画画。数十年涂涂写写,凭着田园里的一支彩笔,王汉池终成画家,他的《王汉池作品集》最近就汇编了不少精品佳作。

龙门农民画家是站立在画纸上的匠人,也是秉持岭南地域文化情怀的画家

说起王汉池,不少农民画爱好者不陌生,熟悉掌故的人还莞尔一笑,称他为“山花池”,原因是他的作品《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惠州文化艺术界首个国家级最高奖,这组画作还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蜚声业界。实际上,王汉池是一个一直创造奇迹的画家,他以大胆创新、色彩丰富、夸张变形、糅合水墨抽象风格和民间客家原生态独特表现手法,创作出一批具有传统民间地域特色的农民画作品。早在1984年,他的作品《酿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对外展览公司选送往挪威、瑞典展出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龙门县第一张农民画出国展出的作品。另外,王汉池的作品《舂米》入选全国首届现代民间画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古民居》获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据说奖杯奖状都有一箩筐。这是业界的评价,早有公论。但我想从更微观的层面,去看待这个老画家。

一幅龙门农民画,一张广东文化名片,一卷岭南民俗风情。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龙门农民画,植根于龙门多彩的民俗风情的土壤中,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具有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和南蛮色彩。龙门农民画家们大胆而创新地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表达龙门人对自然、风俗、生活、劳动、爱情、社会的思考和看法,幅幅透出田园气息,尺寸绘出美景韶华。龙门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作品在国内外巡展,颇受好评。

作为一个年少时生长在龙门大地的年轻人,当我一次次游弋在色彩斑斓的龙门农民画的海洋时,我就会思考,是怎么样的土壤,产生了这样的图景?我一遍遍探寻,最后我归结到龙门的文化基因——龙门奇特山水哺育世代龙门人,催生灵性的人文。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龙门知县陈阳长便说:“龙门万山腾涌,其秀拔宜产文士,其怒突危蹲则虎豹狰狞,其翻屴奔驱不可控制,又团岚阴嵡,令人闪栗其幽怪,其水至号怒处,雷霆轰水,中石棱棱,作剑戟逼人。总之,山水多殊形,嵚仄斯其所亭毒,亦宜有磊落非常人,以膺其灵杰。”清初岭南大家屈大均也认为,龙门“其地在崇山峻岭中,灵气之聚也。”“七星冈则果实也,果实为精华所钟,其发也必有人文之异。”

我认为,龙门农民画就是龙门人文之异的突出表现。龙门农民画能拥有的成就与声誉,离不开龙门这片民俗多彩、民风近古的土地的培育,也归功于几代人的匠心独运、日夜调色,他们是农民,是画纸上的匠人,他们又是秉持岭南地域文化情怀的画家。王汉池,无疑是继其师父、龙门农民画“鼻祖”谭池发后,龙门画坛涌现的又一代表人物。

王汉池在过往一个甲子的年轮中,凭借坚持与创新,把人生绘成一幅画

奇特的山水以及多彩风俗,滋润了王汉池清澈透明的心灵。对于家乡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王汉池深有体会,每逢年节,人们忙着自己办年货、做衣服、绣花鞋、绣花帽、炒米打饼、舂米做糍、做糖环,人们忙忙碌碌,欢乐愉快,结婚出嫁的时候人们请民间艺人雕刻花鸟、油花床,亲戚朋友、父老兄弟相聚一堂,吃饭饮酒,他们的劳动虽然非常辛苦,但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愉快的,他们互亲互爱,产生了真诚实意的感情。这些图景,都烙印在王汉池的脑海里,他把自己在农村劳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有趣的情景,同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家乡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图案,把传统的剪纸、刺绣、壁画、木雕等民间造型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绘图上来。有一日,灵机一动,一画一歌令人惊艳,王汉池画“活”了山歌,终摘“山花奖”,这是上天对有心人的馈赠。

热爱是梦想实现的前提,坚持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我听说,在色彩的背后,很多龙门农民画画家都有较为艰苦的岁月,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画家们都艰难地选择,个别画家在现实面前,选择了“封笔”。王汉池在过往一甲子的年轮中,也在生计与画板中艰难前行,三归画室,难舍热爱,凭借执着、坚持与创新,他终把人生绘成一幅画,这幅画还会唱山歌。

所有艺术品,只有分享与传播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甚至拥有恒久的生命。王汉池计划将过去数十年的画作,精选一批编辑成书。这是他的第一本画集,他也用心在策划和编排。我与“山花池”认识有时,偶有品茗论画的交集,更多的是在多个画展场合与他交流。我称他为“池叔”,两人也操一口客家话,也算是一段忘年交了。他挟画集问序于我,盛情难却,我只好不揣谫陋,试说一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汉池先生还在艺术道路上奋蹄探索。期待他继续丹青尺幅,辉映山川。(侯县军)

新闻推荐

巍峨武塔四百载 激励龙门勇争先水西塔象征的“努力前途快着鞭”精神深入龙门人骨髓

▲水坑文笔塔。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摄▲官田凌云阁。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摄现代楼房鳞次栉比,但在很多地方,一座古塔依然是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