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战士倾情关心下一代 疫情期间写下数千字的《革命回忆录》
记者在李强(左)家中进行采访。
李强老人家中一角。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张莉 郭无愁 文/图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南海之滨的深圳当年曾活跃着一支被朱德同志将其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纵”),他们所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被称为抗日战争“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土洋,直面大鹏湾,现为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的一个社区。按照党中央指示,1943年12月,“东纵”在此正式宣告成立,1942年至1945年,东纵司令部即设在此。2019年10月,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国保”旧址不过数百米的地方,一栋白色小楼里,东纵老战士李强便生活在此。今年已届九旬的李强,精神矍铄,年初因疫情减少外出,还写下了数千字的《革命回忆录》。
李强并不是土洋村本地人,他生长在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岭西村。抗战时期,李强年龄还小,但他清楚记得一队队日本兵曾从自家门前经过。“我们家那里叫"合路口",交通便利,既可通五华,又连接龙川县城。”李强说,日本兵经过时如果看上你家的东西就会直接抢走,看你不顺眼还会给你一脚。
1943年,李强在小学参加了抗日文工团,专门演出抗日话剧。“我们附近两个村庄大约200多名村民,每次我们演出都能吸引100多人。”李强告诉记者,那时他经常饰演胖胖的日本军官。为了形似,他还专门找了一个破皮球,塞进衣服里,模仿胖军官的大肚子。
1945年,李强正式加入东纵,成为一名地下交通站交通员。
“我哥哥李辉明当时就是中共党员,任交通站站长,为了方便就把地下交通站设在了我的家里。”李强说,为了掩饰,他家门口还挂了“合中客栈”4个大字。
这座“客栈”不仅负责招待来往的武工队队员和地下党员,还负责接送游击队队员,转送信件和物资。1955年11月,受省委办社工作团委派,李强到惠阳县合作部再到大鹏区担任合作干事。
1959年,李强在土洋入党。随后,李强又调到宝安县林业局工作,1971年回到葵涌任粮管所党支部书记,1984年2月离休。也正是这一年,经深圳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勘探和调查,发现并确认了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
“我刚到土洋时,只知道这里曾经有东江纵队活动过,却不知道东纵司令部旧址在这里。”李强说起自己与东纵、与土洋的缘分觉得非常奇妙。“解放后,我有幸参与新中国建设,走过半个广东省内,最后在东江纵队成立的地方安家落户。”
1988年,李强加入深圳市东边纵联谊会,成为了葵涌东边纵接待室负责人。至今32年来,几乎每天清早,他都要搭乘公交车前往葵涌老干中心的接待室上班,中午再回家。除了处理东边纵联谊会的相关事宜外,李强做得最多的就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他义务担任革命传承教育宣讲员,为超过2.3万人次讲课,还担任失业青年和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参与筹建葵涌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闻推荐
部门搭建融媒体互动平台倾听解决市民难题市民表示“带您心声上两会”等活动拉近了市民和两会的距离,纷纷点赞
市民表示“带您心声上两会”等活动拉近了市民和两会的距离,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