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服务 当好贴心“娘家人”仲恺高新区妇联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增强服务实效
去年3月东江科技园“女工驿站”开办美容师技能培训班。
“3!2!1!”主持人的倒数声刚落下,台下的参会人员迅速举起手中的牌子,争相“拍下”困境儿童、困境家庭的“微心愿”,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日前,仲恺高新区妇联联合仲恺高新区慈善总会举行关爱困境母亲儿童公益基金暨“阳光乐园”“微心愿”项目启动仪式,将爱心和温暖传递到困境家庭。
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中交一公局、惠州市智谷实业有限公司、惠州天健益霖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上台,共向关爱困境母亲儿童公益基金捐赠20万元。截至目前,关爱困境母亲儿童公益基金已收到捐款约62万元。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妇联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模式,成立关爱困境母亲儿童公益基金,尽量帮助更多的困境母亲儿童;举办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借助社会力量深化妇联服务;孵化和扶持女性社会组织,延伸工作手臂,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实效,成为仲恺高新区妇女的贴心“娘家”。
“点亮微心愿”助力圆梦
“我想要一个学习桌,好好学习,希望长大以后可以帮爸爸妈妈减轻压力。”这是11岁王欣怡的“微心愿”。她家是低保家庭,爸爸重度残疾,妈妈打工,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且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她一直借住在亲戚家。在“微心愿”拍卖会上,赵经理拍下了她的心愿,不久就会帮她圆梦。
“点亮微心愿”困境家庭帮扶计划项目计划完成100个困境儿童的“微心愿”,“阳光乐园”低保家庭儿童关爱项目则计划帮助15名贫困儿童改变学习环境。“一个书包”“一套运动服”“一个小书柜”“一本名著”“一张上下床”……在启动仪式上,爱心涌动,线上线下的爱心人士积极认捐“微心愿”,一个个“微心愿”纷纷被认领。
“点亮微心愿”困境家庭帮扶计划、“阳光乐园”低保家庭儿童关爱项目是仲恺高新区妇联第六届红紫荆·恺欣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中的两个项目。
红紫荆·恺欣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是仲恺高新区妇联的一个工作品牌。为深化改革,推进妇女儿童服务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妇女儿童服务,2014年,仲恺高新区妇联启动了第一届红紫荆·恺欣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开启了妇联社会工作新的探索实践。
今年,仲恺高新区妇联第六届红紫荆·恺欣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决赛结果已于6月15日完成公示,9个项目获得资助,“点亮微心愿”困境家庭帮扶计划、“阳光乐园”低保家庭儿童关爱项目位列其中。
“通过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我们有效整合了社会力量,实现了妇联工作由传统工作模式到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转变,由注重一般性的宣传倡导到注重服务对象需求的转变。”仲恺高新区妇联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共有64个项目申报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最终获得资助并实施的项目有39个,直接受益妇女儿童群众约28.8万人。
搭建“女工驿站”,为“她”建“家”
戴妈妈原本在仲恺打零工,因为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女儿,所以戴妈妈没有办法长期在外打工,学历不高而且没有一技之长,她也很难找到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上班的工作。在妇联的个案服务过程中,戴妈妈参加了“女工驿站”技能提升服务项目,不仅考取了育婴师资格证,还参加了面点师的培训。在众多月嫂当中,做得一手好面点的戴妈妈格外抢手。
这些变化,是仲恺高新区妇联和项目承接组织历经6年不断探索、提升的结果。“红紫荆·女工驿站”服务项目由家友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运营,旨在为产业女工打造一个社会交往及展示自我的平台。
早在2012年惠州市相关部门启动购买社工服务试点项目工作时,仲恺高新区妇联敏锐地发现了项目化专业化运作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优势,并尝试推动妇联工作体系项目化。
2014年,仲恺高新区开始尝试改变工作模式,依托公益项目创投活动,以项目的形式挖掘和设计适合仲恺高新区实际、可操作的公益服务项目。
2016年以后,仲恺高新区妇联尝试在完成妇联主要职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政策热点,拓宽服务范围。外来女工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巾帼创新创业、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基层妇女领袖培育等服务项目入选资助项目,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服务对象更加广泛。
同时,仲恺高新区妇联另辟蹊径,尝试以直接资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方式推进妇联服务。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便是“红紫荆·女工驿站”服务项目。
2018年,仲恺高新区妇联的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工作实践项目(含公益创投项目)落地东江科技产业园、惠南科技产业园、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沥林镇、潼侨镇、潼湖镇,实现服务区域全覆盖。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深化,现在创投大赛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体系:项目设计符合广大妇女儿童家庭需求,深受群众青睐;采取社团化运作方式,发展自助互助组织,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深拓社会资源,联动精准服务;服务范围广,服务群体不断扩大。”仲恺高新区妇联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该项目已设立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潼侨镇5个服务点,发展女工自助互助社团18个,帮助3652人分别取得育婴师、面点师、茶艺师、美容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近4年时间共服务女工超20万人次。
发挥巾帼力量,助“她”乘风破浪
2017年,仲恺高新区妇联孵化培育的巾帼创新创业协会揭牌成立,承接市、区两级创投项目,打造恺创巾帼品牌。仅2018年上半年,该协会就服务了市内五所高校的女大学生5000余人,并且为女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30个,创建市级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3个。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协会积极发挥巾帼力量,向医疗系统、抗疫一线捐赠了一批医疗物资及补给品,并通过开展“云”上助企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马太很牛,目前仲恺高新区30多支广场舞队伍的领队,几乎都是她的学生。在仲恺,伴随音乐舞动的都是"马太式"舞步。”仲恺高新区广场舞爱好者黄阿姨说。“马太”叫崔燕萍,是仲恺高新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多才多艺,喜欢跳舞,经常带队下乡表演,而且多数是公益性质的表演。自2018年起,仲恺高新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已承接区妇联的三届创投项目。如“舞动新时代,公益爱心行”项目,践行“广场舞+公益”理念,以点带面辐射整个社区,在丰富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余,发挥巾帼力量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让广大妇女参与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崔燕萍成为仲恺高新区妇联巾帼志愿抗疫补给队队员,带领队员们为仲恺62个疫情防控卡点的值守工作人员送去自制糖水、牛奶和口罩等爱心物资,服务了至少500人次。
2018年,东升村还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但是去年的国庆节,东升村举行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党群文艺展演暨寻找最美家庭评选发布会活动,来自东升村的党员群众、家庭及个人约500人参与了活动,该活动所有节目都由东升村村民自导自演。从去年5月开始,仲恺高新区妇联主办的项目“争做新女性 传播正能量”正式落地东升村,开办红歌、旗袍礼仪等培训班33场次,累计790人次参加。目前,东升村已有广场舞队73人,巾帼志愿服务队16人,红歌合唱团30人。
东升村的项目是由仲恺高新区旗袍协会承接,该协会成立于2018年1月,核心成员由仲恺高新区本地户籍女性组成。该协会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女性素养提升及家庭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儿童公益书法班、长者红歌合唱团、家庭教育课堂等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大家对“本地人”另眼相看。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有20个精品项目持续运营,累计服务妇女15951人、儿童6073人,实现了妇联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
相关链接
关爱困境儿童救助金使用程序
基金使用程序:
由受助对象向所在村(社区)妇联提出书面申请。经镇(街道)妇联审核后,填写《仲恺高新区关爱困境母亲儿童救助金申请审批表》,报区妇联审核后报基金管理委员会核准。基金管理委员会收到救助申请材料和《仲恺高新区关爱困境母亲儿童救助金申请审批表》后进行审议。在10个工作日内,符合帮扶救助条件,报区慈善总会审批;不符合条件,及时告知申请人。
基金使用标准:
关爱困境母亲儿童公益基金用于对困境母亲儿童进行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等,同一个家庭一年内申请过同类救助金的不可重复申请。
一是临时生活救助:对因下岗失业、家庭暴力、残疾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母亲儿童提供1000元以内的临时生活救助。二是医疗救助:对患重大疾病的困境母亲儿童,患病者个人实际自付医疗费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医疗费救助5000元,患病者个人实际自付医疗费用5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医疗费救助1万元。三是个案服务:个别情况十分特殊的困境母亲儿童的家庭可作个案处理,适当提高救助额度,但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3万元。个案处理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列出具体理由和具体意见,报区慈善总会研究批准。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文嘉慧 吴若婵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宫晓磊)近日记者获悉,在惠州市疫情防控稳定可控的大背景下,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在充分做好常态化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