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庄:“余尚存一弹,敌岂能不饮我弹而越我阵乎!”

河源日报 2020-07-19 08:07

◎籍贯:广东河源

◎职务:陆军第66军159师950团第1营少校营长

◎牺牲时间:1937年12月7日◎牺牲地点:南京汤山

2018年,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和抗战史学者唐恺,在开展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遗址调查时,在汤山作厂岔路口新发现一座抗战碉堡。两位学者的调查证实,河源人房仲庄曾在这里率部与日军作战并殉国。

据现存源城区档案馆的《陆军第66军抗战阵亡将士荣哀录》记载,房仲庄,原籍广东河源,后迁居惠阳;毕业于中央军校广东分校,体质黑实精悍,待人和蔼可亲,治兵宽严有度,故历任排、连、营长等职,所至均得上下爱戴。1937年4月1日晋陆军步兵少校。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粤军北上参加抗敌,因前方战情激烈,房仲庄奉命由粤率补充营全体官兵赴沪,拨归159师(师长谭邃)950团第1营。当时正逢我军改变战略,退出大上海,房仲庄于我军转进间,即加入前线接战。

汤山是保卫南京第一线之战的重要阵地,是南京东南正面阵地,属中国军队第66军第159师的战斗区域。第159师是广东部队,下辖第475旅和第477旅。1937年12月6日至8日,第159师和日寇第16师团展开了为期3天的血肉拼杀。

12月6日,日军进至南京外围的秣陵关、淳化镇、汤山一线。7日,各路日军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开始对南京全线合围攻击。

经历了多场战斗后,房仲庄率领所部疲乏之众,与顽敌反复冲搏,受重伤倒卧不能起,犹力竭声嘶,指挥部众杀敌。不久,日军增援杀至,部下想将重伤的房仲庄抬走,他不肯离开阵地。部下看他伤重,含泪欲取其手中枪,以免落入敌手,房仲庄大声说:“我尚有最后一颗子弹,敌人岂能不饮我弹而踏过我的阵地!”很快,大股日军扑至,房仲庄遂竭其最后杀敌力量而殉国,时年仅43岁。(《陆军第66军抗战阵亡将士荣哀录》)

房仲庄战死次日,秣陵关、淳化镇、汤山一线相继陷落。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据有关资料记载,房仲庄移居于惠州后,家境颇佳。他有一侄子名房炳云,于1935年寄居其家,房仲庄视之为己出,常加教诲。叔父率军北上抗战后,房炳云热血沸腾,以叔父为榜样,发誓报国驱敌。他不愿接过家族商业,而是做家人思想工作,终得投笔从戎,于1937年底,他考入中央军校(原黄埔军校)第四分校第15期步兵科。

1938年秋,房炳云随中央军校从广州燕塘迁往广西宜山县东江继续就学。1940年,他被派往湖南抗日前线,历任排长、副连长等职务,曾参加过大规模的汨罗江保卫战和长沙大会战。由于作战勇猛,他被称为“勇敢的人”,受到表彰。不久,房炳云奉命开赴英德前线对日作战,在银盏坳夜袭战斗中,房炳云身先士卒率部冲入敌阵,出色地完成了出击任务。返回原前沿阵地时,忽然遭到日军飞机报复性空袭,房炳云紧急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以身殉国,年仅27岁。

新闻推荐

惠阳坚持产业兴区以产兴城,主攻“硬核”科技产业,促智能制造成为发展新动能 产城村人融合发展 建现代化品质城市

秋月湖新城鸟瞰效果图。(翻拍)7月盛夏,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惠阳区秋长街道维布村西北部,一条正在修建的步道通往连片的鱼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