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滩碉楼 增江之畔的“摩天大楼”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建筑数百年来历久弥新
碉楼是南滩村的地标。
南滩村武庠生何秩宗捐职营千总后获得的“皇帝敕命”圣旨牌。
依然屹立的“南滩糖厂”。
自明弘治九年(1496)龙门设置县制时起,散落在万山之地的龙门各村落就有修筑围屋碉楼以自保的传统。这些碉楼高大雄伟,形态各异,如同健硕的武士,独对艰险,一代代地守卫着村民。
在粤东为数众多的碉楼中,南滩碉楼让人惊艳无比。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建筑,历经数十年修成,此后数百年中,时光洗礼,世代变迁,战火动乱,洪水台风,碉楼不仅岿然不动,而且崭新如初。
建筑背后的动人传说
从外围看,南滩碉楼整个墙体青黑中泛着粉白,仿佛砖头刚从窑里取出来砌上的一样,非常干净亮丽。
对于这一令人称奇的现象,当地人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规划建设碉楼时,有一位乞丐来到南滩。看着饥寒交迫的乞丐,何氏先人乐善好施,给了他衣食,并留他住下。乞丐吃饱喝足之后,也并未走,整天在村子里闲逛,大家都非常厌恶,但是何氏先人却始终对他相敬如宾。几日过后,何氏先人感动了乞丐,他主动为何氏先人勘定碉楼的位置和朝向。并告诉何氏先人,他们一心向善,日后这座碉楼也必定成为向阳宅邸,许新不许旧。按照这个方位建成之后,碉楼果然一天之内,四面墙都有阳光直射,墙面干爽,因此历久弥新。
如果说方位选择的精妙使得墙体朝阳干爽是南滩碉楼“许新不许旧”的外在原因。那么通风透气的内部结构,则是其保留数百年,依然坚固结实,可以登顶的内在原因。关于碉楼的内部设置,当地也有一个非常温暖的传说。
南滩临江,盛产鹅,远近驰名。据说在兴建过程中,当时总负责的大师傅较为喜欢吃鹅肾,但每天吃饭都只看见鹅肉却看不见有鹅肾,大师傅有点不高兴,觉得主人是爱惜鹅肾,舍不得给他吃,因此在做工程的时候,故意留下缺陷。完工后,正当大师傅心怀愤恨要走时,何氏先祖拿出一堆风干晒好的鹅肾给他,并告诉他因为知道他爱吃鹅肾,工人太多,做了他也吃不到,单独给他,别的工人也会骂主家偏心,因此特意留下晒干,让他回去慢慢品尝,和家人一起分享。
大师傅听了之后感动万分,他放下了包袱,和何氏先祖说明了自己留下缺陷,并要求再留一段时间,将碉楼墙体上的枪口进行调整,增强碉楼防护能力的同时,也促进碉楼内部的采光通风。果然,经过大师傅调整之后,整个碉楼阳光充足,无论外面天气如何闷热,碉楼上总是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南滩碉楼亦称“座楼”
现在的南滩碉楼,周边的环境已经有了沧桑巨变,从前架在护城河上的石条吊桥,已经填满了土,看不出河道的痕迹,但是底层的花岗岩依然坚固如新,纹理清晰。二层以上的青砖干爽,无一丝杂草和青苔,完全如新的一样。碉楼内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碉楼内四层楼都是用古杉树木构建,依然十分坚固。
在清代,碉楼便是南滩村的地标。当时南滩村人或经商或务农,经济基础较好,祖产更是遍布周边方圆15公里。善于读书经商的南滩何氏的青年男子,在龙门南部和广州北部声誉极好,他们大多迎娶的都是“诗书之家”功武廖氏女子。南滩何氏女子素质也极高,过了及笄之年之后,她们便会住到碉楼里来,坐在这里读书习字,学习女红的同时还要学习戏曲书画,因此这座碉楼也被称作“座楼”。在碉楼的第三层,还有很多箱当年何氏女儿穿戴的戏服,尘封在几只幽暗的大箱子里。
从建成之日起,南滩碉楼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南滩村依然将碉楼作为粮仓堆放粮食,这里通风干燥的环境,使得粮食保存得格外好。
碉楼深藏圣旨牌匾
南滩人热爱读书,何氏先人之元明开基以来,一直以先祖“何氏三凤”何栗、何棠、何榘为榜样,用各种方式勉励族中子弟读书仕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清两朝,获各类功名者数十人。
据村中年近八旬的长者何建明回忆,村中原有六块圣旨匾额,其中一块落款于“咸丰三年”的圣旨匾额体量巨大,解放后曾将背面朝上,支起来放在南滩小学作为乒乓球台使用,后来收拢到村里,1968年一场特大洪水,导致村中圣旨牌尽数被冲走,仅剩的一块因为存在南滩碉楼上,幸免于难。
现存的这块圣旨牌放置在碉楼第三层,破损严重,是南滩何氏二十二世何秩宗捐正六品营千总时,嘉庆帝下的“奉天敕命”旨。何秩宗,字洁升,号诚庵。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四十三年以武经考充邑庠生,后捐职营千总,嘉庆二十三年,请封其父为武略骑尉,赠祖母廖氏、母亲王氏为安人。圣旨牌左侧落款处已经完全断裂丢失,但是根据家谱的记载,应该是“嘉庆十五年庚午”。
根据清代户部编撰的《筹饷事例》记载:“各项候补、候选营、卫、门千总捐银贰百陆拾壹两、未经拣选汉军、汉人武举捐银叁百肆拾两,俱准其不论单月双月以卫千总即用。”如果不连其父母和祖父的追封,仅何秩宗一人的捐官,就需要白银二百六十两,几个人加起来,则需要近千两之巨,这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在圣旨中,皇帝称赞何秩宗父母及祖父母高度赞誉,对他们模范乡里的作用进行了肯定。
这块圣旨牌虽然残破,但是透过上面的文字,依然能看到南滩何氏良好的家风与富足的生活,以及他们模范乡里,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
南滩围屋:水磨青砖严丝合缝
据南滩村的老人讲述,在南滩村小组原本有两座围屋,一座是何谦亲自主持修筑的老围,前后历时三代人,建筑十分考究。建围时所用的青砖都是用烈火烧成,然后用水磨平,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每个族人一天只磨三块砖,砖与砖之间必须严丝合缝。
建成之后,族中年轻的小孩都要换上新衣服,在围屋内摸爬滚打一番,如果衣服起了毛,就算建筑质量不合格,就要将存在问题的地方找出来,然后重新修筑。20世纪50年代,老围被拆除,建筑材料大部分用在修排水渠等,一部分用在了新围。在老围的遗址上,还保存着十多根直径达50厘米、长近10米的红砂岩石柱,透过这些沉埋于荒草之中的巨大石柱,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老围雄伟庄严的气魄。
与老围相对应的新围,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的何氏族人已经比较殷实。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一直到乾嘉时期才最终建完。新围占地6000多平方米,以“山溪何公祠”为核心,沿着后山次第铺展开来,形成8条深邃的巷道,能够承载1500多人居住生活。新围主体建筑都砌着近两米高的红麻石墙基,上面砌青砖,防止水泡变形。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何氏先人在建筑围屋时,已经使用了暗渠排水,因此整个围屋的巷道都显得干净整洁。
作为整个围屋的核心,山溪何公祠始建于明末时期,为四进三开广府风格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石、瓦结构,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屋面铺设辘筒瓦,檐口素瓦当滴水剪边,木雕封檐板、瓦下面铺设看瓦,墙楣有灰塑壁画。头进两边有厢房,以前挂有一牌匾,上书叙伦堂,三进设有木屏,四进用于供奉祖先神位,两边为库房,功能十分完备。
在祠堂大厅的左右厢房上,分别题写着“行规”和“步矩”匾额,用以勉励子弟,做个品行端正的人。据村中长者回忆,之前祠堂的头进门前左右两边,共竖有五对记载家族子弟获得功名荣誉的旗杆石,由于历史原因,旗杆石现均已遗失。祠堂左边建有一间四进官厅为砖、木、石、瓦结构,头进设有萧蔷,第二进为会客厅,原有一块匾额,上书“明经进士”,现已遗失。
虽然水磨青砖建筑的祠堂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个悠远的传说,已然融入到南滩人的血脉之中。祖先传承下来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行规”“步矩”的期许,仍然感染着每一位何氏子孙。
南滩古树:枯萎水杉今又发芽
除了神奇的碉楼和古老的围屋,在南滩,还有很多古树,这些古木饱经风雨,见证了南滩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村里人的喜怒哀乐。有些古木是何氏先人开基时所植,现在种树的人已经远去,很多当年的建筑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古木依然年年苍翠,守望着南滩。
在新围的入口处,有一株两百多年的水杉树,胸径超过一米多,虽然高只有十多米,但是与南方很多树木葱茏翠绿的颜色不同,这棵古树枝叶稀疏,根根插天,十分沧桑遒劲。很多游览的人都会被这棵古木震撼到,很像黄帝陵中那些沧桑的巨柏。这棵树像铁塔一样,数百年来,守护着围屋的入口,给南滩人以慰藉。据村里人介绍,每逢村里添丁或者祭祀等重大活动,都会在这棵树上折一些树叶,插在食物或汤水里,以期大树能带来好运和福祉。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古木逐渐开始出现孔隙,大树的树心成为了蜜蜂和松鼠的乐园,族人为了保护大树,用烟熏蜜蜂,不料却意外点燃了树心,将其烧成了中空。事后村民虽然尽力挽救,但是古木还是日渐枯萎。就在大家以为回天无力的时候,古木再次发出嫩芽。大树坚毅的生命力鼓舞了南滩人,那以后他们砌上护栏,封住孔隙,将古木保护起来。
除了这棵两百多年的古水杉木,在围屋的后山,还有一棵300多年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树冠覆盖面达400多平方米,胸径超过2米。古榕树的两侧,都是数百年的古龙眼树。村中的老人讲,古榕树所在的山脉,是古祠堂和新围祠堂的后龙山,榕树是开基时种下的,龙眼树则是安居之后陆续种下的。和何氏子孙一样,古木在南滩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尽情地舒展着,生长着。
南滩建成龙门首个村级党员政治生活厅
2019年1月24日,龙门县首个高标准建设的村级党员政治生活厅——龙门县麻榨镇南滩村党员政治生活厅正式揭牌并开放投入使用,这是继龙门县政治生活馆延伸到基层的一个缩影,更是麻榨镇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
为进一步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基层基础,麻榨镇按照龙门县政治生活馆模式高标准在南滩村建成全县首个村级党员政治生活厅,厅内设有党群议事区、入党宣誓区、党史阅读区、多媒体教育区、谈心谈话区五个功能区,全方位打造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党性教育体验新阵地,推动党员政治生活严谨规范、常态长效,切实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一个学习、教育、交流和活动的专属之“家”,为推动龙门走在全省山区县域发展前列贡献麻榨力量。
现年80多岁的南滩党员何巨东,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以来,他一直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尽管生活拮据,但是他每年依旧坚持交1000元的特殊党费。在他看来,南滩村的变化是巨大而可喜的,过去南滩村党总支因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8个重点难点村之一。为此,南滩村先后组织村干部们到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小洞村、龙田镇西埔村、龙城街道城西村等多地参观学习党建、扶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为村子的发展注入新动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随着整顿转化工作的开展,村里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南滩村全体村民凝心聚力,使得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断好转完善,先后完成了麻沙公路穿村路段亮化工程,中秋岭与上南山村小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南滩桥改造和竹桥头桥危桥加固、建设村文化广场等共十件民生实事,使得整个南滩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逢周末,都会有很多广州、深圳的游客来南滩骑单车、尝美食,乡村振兴事业蒸蒸日上。
南滩糖环的甜蜜回忆
在过去,南滩村利用增江便利的水源,种植甘蔗,质优量大,并在村委会后面建立了南滩糖厂。每年甘蔗收获的季节,南滩糖厂日夜开工,工人最多的时候达百余人,出产的优质红糖不仅内销,还出口创汇。20世纪70年代糖厂不再经营之后,村民更多地选址种植水稻和杨桃,同时进行竹木加工,但是村民依然保持着对糖的热爱。
“糖在过去可是稀缺品,但是我们南滩有自己的糖厂,不缺糖,所以我们逢年过节都会制作很多糖环。”村里老人介绍道。南滩村的糖环一般都是用自家种的优质糯米打成粉,然后加入糖和水,揉成团,再用擀面杖压成薄饼,然后用剪刀将薄饼剪成细长的条状,再把条状的糯米粉团盘成各种有着吉祥寓意的花纹图案,再起油慢炸,直到酥香可口。
南滩村的糖环,颜色金黄,花纹图案众多,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同时也是佐茶送酒的美食,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
新闻推荐
建于清初的文笔塔。从宋元乱世开基到如今,水坑,这座拥有7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除了保留大量的古建筑之外,也保留了很多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