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书法30载 愿用一生去探索市书协副主席杨忠亚行草与篆刻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

东江时报 2020-07-16 09:17

杨忠亚在创作书法。

杨忠亚书法作品。

开栏语

惠州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千多年来,包括苏东坡在内的400多位历史名人先后客寓或履临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画艺术在惠州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家。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水墨艺术精髓,《惠生活》从今日起开设“书画苑”专栏,宣传推介惠州的书画家们,展示他们的艺术成就,打造书画作品鉴赏平台。

“一个人搞艺术,没有几年痴迷的状态,是很难入进门去的。”惠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忠亚对书法就曾达到了这种痴迷的状态,吃着饭、走着路脑子里都在琢磨书法线条和笔法。正是这种痴迷,让他近30年来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并在行草和篆刻方面小有所成,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省市级展览。

初中开始自学书法 曾坚持剪报14年

杨忠亚出生在齐鲁大地,家族里很多人当老师,不少长辈的书法在当地很有名气。从小在这个氛围里成长的他对书法有着一种天生的喜欢。

上初中时,父亲给他买来了一本颜真卿的《多宝塔》字帖,他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临帖练字,一直临池不辍。从此,杨忠亚走上了自学书法的道路。

后来,杨忠亚参军入伍来到了部队。在部队期间,他一直坚持写书法,书法也成了杨忠亚训练、工作之外很好的调味剂。“当时部队的领导很支持我写书法,阅览室也提供给我用,闲暇时就过去临习。”杨忠亚说。

从部队到地方工作之后,杨忠亚下班时间基本全部用来练习书法,除了一直坚持临帖之外,当时他还养成了一个剪报的习惯。他订阅了不少报纸,只要在报纸上看到喜欢的书法和篆刻作品,都会剪下来,贴在大本子上。“这样方便保存,也方便集中研究学习这些书法作品。”说着,杨忠亚拿出几个厚厚的大本子,展示他14年的剪报成果。“我把报纸上的书法作品剪下来之后,就天天翻看,那个时候我经常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剪报资料,一有空就看。”杨忠亚说,他把这些剪下来的作品当成研习书法的重要资料,里面包括古代的经典书法以及当代一些获奖的优秀作品,研究这些作品,一方面是学习书法经典,另一方面是揣摩分析获奖作品的优点,跟自己作对比,以便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很多书法作品都能在网上轻易地找到,杨忠亚才放下剪报的习惯,改成了“下载”。如今,他在硬盘里下载了海量的书法作品,成了他研习书法的另类“剪报”。

拜名师书法技艺精进 成为中国书协会员

学习一门艺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对于杨忠亚来说,最初学习书法的10多年,都是在自我探索和练习。“那时候没有人教,也不知道找谁教,感觉慢慢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一个老师来让自己有所突破。”这个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忠亚认识了他书法道路上的指明灯——蓝广浩先生。蓝广浩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书法领域有很深的造诣。2005年,杨忠亚拜蓝广浩先生为师,开始跟着他系统地学习书法。

“虽然自己学习书法多年,但我觉得这时我才算正式踏进书法的大门。写书法不再浮于表面的临摹,而是对笔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学习。”有了蓝广浩老师的指导,杨忠亚的书法进步很快,陆陆续续参加了省级、全国的各种书法展览,在惠州书法界崭露头角,并于2013年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越是深入研习,越是对它痴迷。正是因为那时的痴迷和投入,才让他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杨忠亚除了主攻行草书法,还对篆刻艺术情有独钟,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性格豪放坦率,喜欢大写意的东西,认为行草恣意纵横、博大精深有学不完的东西,每次写完行草或完成一件古玺印风篆刻作品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蓝广浩先生这样评价:忠亚是我所带学生中书法写得比较突出之一,他的行草书师法明末倪元璐,对其已有相当的理解,篆刻作品也经常参加国家级展览,近些年取得了比较好成绩,期待着他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无止境,需用一生去探索。”尽管已经在书法上耕耘近30年,杨忠亚还是觉得自己离书法的真正内核还有很长距离,在技法上还要更精进,继续不断地锻造自己。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宫晓磊

新闻推荐

新基金发行 “超级周”来了

最近,每天看着蹭蹭往上涨的基金净值,不少基民心情愉悦,成就感实足。本周,基金将进入一个密集发行的“超级周”,从目前已发布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