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原无垠 尊崇会有时惠州市退役军人坚守初心永葆军人本色系列报道之一

惠州日报 2020-07-09 08:28

一日当兵,终生是兵。在我国有这样一群人,过去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经过部队生活的洗礼,铸就了他们勇往直前、刚毅不屈的性格。后来他们脱下军装,依然坚守初心,始终永葆军人本色,在各自的岗位上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精彩人生路。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惠州日报》即日起推出“奉献原无垠 尊崇会有时”系列报道,挖掘惠州市广大退役军人的奋斗故事,展现惠州市退役军人不忘本色再作奉献的新时代风采,向这份在平凡中推动社会前行的热血忠诚致敬!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建华

迎难而上再创业 自强不息立潮头

一天的工作刚开始,趁着繁杂的事项还未开始,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顶公司”)董事长黄建华便泡好了一壶茶,呷茶入口,顿时口鼻生香。品茶之间,黄建华偶尔给员工打个电话。此刻,他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正在国内和其他32个国家的地铁、火车和动车上调节着机车的步伐。“我们研发和制造的是专业风源系统,通俗地说,就是地铁、火车和动车头上刹车系统的空气动力。”黄建华言简意赅地介绍。

1988年,黄建华结束了8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的一名“老班长”变成合资企业澳大利亚奇胜电器工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1991年,他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时刻严控产品质量不放松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带来了创业的机遇,加上因为当过兵,我敢干、敢闯、敢做,所以索性选择自主创业了。”黄建华说,创业之初他成立了华都贸易公司,销售交流接触器。做事细心谨慎的他很快发现,长期做销售贸易无法自己把控产品质量。因此,1999年他迎难而上,选择再次创业,创立了惠州标顶空压技术有限公司。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公司成立以后,黄建华很快发现做起来比想象中困难和复杂得多。新成立的公司,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工业生产不配套成了压在他身上的“三座大山”。然而再次说起过往艰难困苦的时光,他却轻描淡写:“作为部队培养的人,困难过了就忘了,只想着开启新征程。”

2002年,标顶公司的产品终于用到了火车上,拿下了50台的订单。本来如果一切顺利,标顶公司的经济难题便可以解决一大半。但这时50台机器中却发现有一台漏气和漏油,尽管当时双方工程技术人员都认为这只是个案,但是黄建华却认定不是小事,要求马上将剩余49台全部召回返工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再交货。经过一番折腾,这批订单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盈利,反倒让公司陷入了亏损。

“质量和安全是企业之魂。”黄建华说,正是因为他的严谨和自强不息,50台机再装上去之后再也未发现过问题,最终获得了铁道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也给他后续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利润。

“作为公司老总,他对企业的管理也颇有军人作风。他很直率,也很能吃苦,经常亲自带着公司的研发、市场和生产团队"打江山"。”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洪庆说,黄建华对产品安全性的把控十分严格,工作中也经常强调要从研发、制造到运用一刻也不放松。

打破竞争格局扛起民族品牌大旗

在黄建华的带领下,标顶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火车制动系统专用空压机供应商,打破了国外的竞争格局,扛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从那之后,标顶公司每年为全国铁路部门节约了大量成本,受到铁路部门的表彰。目前,标顶公司的多种系列螺杆压缩机已出口到了美国、沙特、伊朗等国家,全球已有2万台标顶公司的压缩机在运行中。

“曾经有西方企业想以1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标顶公司,但是我左思右想觉得被收购后技术肯定就得受制于人。企业无国界,但是企业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我拒绝了被收购。”黄建华不仅具有军人的家国情怀,他还热衷公益事业。公司每年都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捐资支持本地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他将继续致力于产品系列化研发和生产,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研发出更多实用的产品和服务,为树立民族品牌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大亚湾区卫计局副局长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刘道河

戎装虽解心未释 带着药袋战一线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医生,在疫情发生时,我不上谁上?”今年已是55岁的刘道河,曾参与过长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任务,也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直接参与战斗。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不仅主动请缨赴湖北荆州,还在湿疹暴发,全身溃烂时,带着药袋连轴运转,主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与医护人员始终战斗在一线。

发挥专长不退怯

危难关头显身手

“曾是白衣一战士,戎装虽解心未释。临危不忘报国心,旋挂铠甲再驱驰。”这正是刘道河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危难关头的真实写照。

自大亚湾区收治全市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以来,刘道河就一直驻守惠亚医院,并深入发热门诊及组织专家组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会诊,确保全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发热门诊排查工作稳妥有序。为了尽可能快点落实设卡工作人员的保障工作,他不顾风雨,从建议安排帐篷、检查器材,到调配物资,往往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连晚饭都没顾上。

由于高负荷的连轴运转,他身上湿疹爆发,无法安睡,只能倚在椅子上稍事休息。同志们都心疼地劝他别那么拼了,他笑着说:“共产党员连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就这样,刘道河也只是在医院拿了一点药,实在痛得厉害,就往身上抹一点药膏。望着他忍受病痛还坚守一线,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下,但他总是摆摆手,把装满各种药的塑料袋往身上一揣,又开始忙开了。

在大亚湾区应急隔离病区建设关键时期,正值他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争分夺秒抢时间,他每天蹲守在医院,与建设方研究建设图纸,与有关部门协调设备的调入,与医院领导商谈应急隔离病区投入运营的具体细节。看到他一边强忍病痛的样子,身边的同志纷纷劝他,不用这么劳累,有些事让年轻人干就行了,不用这么身体力行,他笑着说,“在疫情面前不分老幼,能尽快控制住疫情,这是我的职责”。在疫情防控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刘道河瘦了10多斤,每天晚上都忙到后半夜。

传承军人好品质

携手抗疫赢赞誉

军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铸就。早在1998年8月,刘道河同志率领42集团军1000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荆州,担负长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任务。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他当时作为部队卫生科长,把防疫工作同战备卫勤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全部队无一例疑似案例和非典病人的战果。

作为一名任职16年的副局长,在疫情来临时,他依然亮出军人姿态。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重申“共产党员向我看齐,关键时候共产党员都给我上一线”。并主动向领导请缨参与支援湖北医疗队,虽然后来因为年龄等问题,他并没有赶赴湖北荆州,但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卫计系统涌现出一批不惧辛苦、攻坚克难的优秀白衣战士。

龙门果农 林焕贞

退役不褪色 勇当人民群众子弟兵

6月22日傍晚,夕阳照映在龙门县龙田镇江冚村的稻田上,阵阵虫鸣传来。稻田不远处,连片的蜜丝枣种植园里,年近六旬的退役军人林焕贞正独自打理着果园。此刻的画面如此恬静而美好。若非对他经历有所了解,谁能想到这位上了年纪的大叔,曾经亲历炮火的袭击,战争的洗礼……

捐赠10000公斤水果

支援湖北一线抗疫

林焕贞1961年出生于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村,不到20岁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人民子弟兵。1981年,林焕贞随部队一同参与“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防御战,荣立三等功。在法卡山战斗中,身为侦察兵的林焕贞无畏敌人攻击,在枪林弹雨中展现了中国军人勇敢英姿。1982年从部队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务工务农。

“2021年是纪念法卡山战斗胜利40周年的重要节点,前阵子国家派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了纪念章。”在林焕贞家里,他拿出一枚枚功勋章、纪念章向记者说,尽管退役多年,但他时刻提醒自己,穿过绿军装,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始终牢记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守护百姓、守护祖国。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林焕贞的心一直被牵动着。“虽然我钱不多,但是我有无公害水果可以支援战疫前线。”在他的发动带领下,龙门当地两名水果种植户积极响应,捐果抗疫,支援前线。2月中旬,林焕贞精心挑选的5000公斤蜜丝枣和5000公斤香蕉,在龙门县有关部门支持下,送往武汉支援抗疫一线。林焕贞的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善心热举勇救溺水儿童

照顾孤寡老人

林焕贞的军人担当远不仅体现在家国大事上。得知身边的人有困难时,他也尽力相助。据林焕贞回忆,1983年的一天,他途经一处鱼塘时发现一名溺水儿童。林焕贞不顾天寒水冷,飞快跳进鱼塘。把小孩抱上岸后,他立刻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急救知识给小孩急救,为小孩做人工呼吸。好一会,孩子都没有自主呼吸,围观的群众纷纷劝林焕贞放弃。可他不为所动,一直坚持,直到孩子恢复自主呼吸。

“林焕贞的善心热举绝非偶然。据我所知,他还帮忙照顾过同村的孤寡老人。”龙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赖平仔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林焕贞跟朋友聊天得知村里有一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便主动去老人家里帮忙照顾。“这位老人是膝下无子女,仅靠政府救济、捡垃圾为生,仅够日常生活。”林焕贞说,通过接触,他心里有了牵挂,有事没事就经常去陪伴老人,帮他做粗重的家务活。有时老人没生活费了,还会给点小小心意。慢慢地,林焕贞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近几年来,老人身体病痛增多,他却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金口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人员 戴长兴

带民致富“领头雁” 退役战友“家中人”

“大家长,最近在忙什么呢?”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原名小金口街道“复退军人之家”),许多老战友都亲切喊戴长兴为“家长”。戴长兴是一名退伍越战老兵,现在是小金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人员,也是小金口柏岗村虎岭村民小组组长。

自1982年退役回家后,戴长兴在村里带领村民致富,尽心尽责地协助街道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解决困难退役军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当地退役军人的贴心人。

敢闯敢拼成功创业

带领村民致富

戴长兴1979年入伍,服役期间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2年退役后,他在家务农,后被选举为小金口柏岗村村干部。成为村干部后,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成为戴长兴日夜思考的问题。

开始,戴长兴了解到村里有台商兴办的工厂,于是他把厂里的货领出来分包给村民,让村民在农闲时赚点钱贴补家用。在戴长兴的带领下,虎岭村民小组从原来的集体年收入不足5000元,到2018年增至1万元,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村集体富裕后,戴长兴盯准时机自己创业,创办了一家灯饰小型加工厂,成为村里第一家由村民自己开办的工厂。随着灯饰厂规模扩大,戴长兴尽可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员工从10来人增至50多人。“灯饰加工厂把它办好、办大,能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戴长兴说。

倾情服务退役军人

成为“一家之长”

戴长兴不仅是发家致富的楷模,还保持着勤俭节约、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逢年过节,他带上慰问品、慰问金,为辖区退役军人和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得知老退役军人江松发年老多病,无子女抚养,戴长兴马上带上慰问品看望,还给了1000元慰问金。

据介绍,小金口街道现有登记在册退役军人超过100人。戴长兴每周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协助办事处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指导退役军人如何进行合理诉求。每周三,他都到退役军人家中了解生活、生产情况,鼓励他们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做到退役不褪色。

“从小金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越级上访事件。”戴长兴说,这些年随着国家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高度重视,各方面优待政策落实到位,退役军人有了更多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好政策,大家都不等靠要了,更愿意积极就业,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戴长兴感慨地说。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小金口“复退军人之家”被评为惠城区先进“复退军人之家”,他本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惠阳区白天鹅口腔医院院长 张梅梅

脱下戎装穿白褂 毅力成就“白天鹅”

一大早,惠阳区白天鹅口腔医院院长张梅梅便完成了对各诊室的巡查。想起最初全院仅有6张椅位,发展到如今已有60张治疗椅位,只有她自己明白其中的坎坷与辛苦。

“我是一个活在理想中的人,没法瞎混着日子过生活。”张梅梅说,正因为此,她17岁就入伍,圆了自己的从军梦;从军20年后,她又毅然加入改革开放的洪流,选择下海,抒写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几番辗转,她最后选址在惠阳区淡水街道,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

不畏创业艰辛,连发三个月传单迎来盈利

一次普通的旅行,改变了张梅梅的人生轨迹。时间定格在1989年,那一年张梅梅应邀前往深圳旅行,见到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改革开放的浪潮激发了张梅梅创办一家现代化口腔医院的梦想,于是她放弃了技术10级主治医师的军队转业干部身份,南下广东创业。

然而一开始人生地不熟,从零开始谈何容易。1993年,张梅梅从陆丰碣石过来惠阳淡水开办口腔门诊时,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还借了钱。但是门诊却门可罗雀。为了打开局面,她带着员工走街串巷发传单。“那时候我们挨家挨户,每个邮箱、每个路人都是我们的目标对象。经常从早上发到晚上10点,非常辛苦。”张梅梅说,她已忘了那段时间走过了多少路,但后来经常感觉到惠阳淡水的街头她当年都来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梅梅清楚记得,在发传单的第三个月,她的牙科诊所终于迎来了盈利。为以真诚、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信任,张梅梅坚持邀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名教授、名技师来指导工作。很快,张梅梅门诊的牙科椅位就由最初的6张增加到30张,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口腔门诊。

军人作风管理,打造现代化口腔医院

为了尽快实现打造口腔专科医院的目标,张梅梅引入现代化、正规化管理模式,同时还把军人作风和部队的严谨注入其中。“她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作风带到了我们医院,要求我们对已形成决议的工作内容要无条件服从。”该院客服部主任高绍静说,正是张梅梅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得该院20多年来得到了良性发展,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口碑。

在张梅梅和她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门诊部升格为口腔医院,目前已是一所拥有60张牙科综合治疗椅、100多名医护人员的现代化口腔医院。回首20年的军旅生涯和30多年的创业过程,张梅梅表示,部队的经历锻炼了她各方面的能力,让她学会面对困难,坚持走稳自己的创业之路。“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在那里我历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所以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我就当是生活在给我伴奏,把每一次困难都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以愉快的心情来接受挑战。”张梅梅笑着说。

惠阳区中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建文

自主创业显身手 回馈社会立新功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日前,记者见到惠阳区中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建文时,他正身穿迷彩服,召集公司的党员代表开会,为公司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进行部署。

尽管已退役30年时光,谭建文言谈举止间仍保持军人作风。1989年,谭建文的军旅生涯以一张三等伤残军人证落下帷幕。然而,后来无论是当民警、到企业打工,还是走上干事创业之路,他身上英勇、能吃苦、敢闯敢拼的军人气质始终伴随着他。

诚信经营渡过创业过程最大难关

1989年,谭建文拿着退伍证和三等伤残军人证,内心波澜起伏。但他认为,不能因为当过兵就有等靠要的思想,坚信自己可以用双手去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从民警做起,再到通讯行业就业。2000年,谭建文成立了惠阳中铭实业有限公司,开启自主创业之路。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谭建文的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工程停滞,高额利息和资金等待支付。“那是我人生碰到的最艰难时刻,但是即使这个时候,我也敢直面问题,想方设法走出这个困境。”谭建文说。在他精心经营下,几个项目工程终于如期竣工,公司多次荣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多种荣誉,企业党支部连续获评先进,他个人连续12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拥军先进人物。

组织筹集捐助善款达6800万元

凭着退役军人的毅力,谭建文的公司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在企业发展壮大时,他不忘回馈社会。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公司累计接收和安置退役军人就业达300多人,对有困境的退役军人给予帮扶、慰问和就业支持。他还号召发起成立了惠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为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

“经常公司的事情做完了,就跟着他去做义工,包括去车站疏导旅客,去献血,去扶贫等等。”该公司副经理、保安队队长黄海磷说,谭建文平时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组织、筹集、捐助各类善款达6800多万元。尤其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他主动作为,率先捐赠50万元医疗防护物资,主动为商户免租100万元。

“从退役军人到企业家,再到慈善事业,我始终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和担当。”谭建文说,在新时代,他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继续为党和人民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姚亚超 黄宇翔

通讯员朱宝楠 虢双全

新闻推荐

仲恺区税务局联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开展“诚信纳税 文明同行”惠民服务进广场活动 诚信纳税铸文明 诚信经营业长青

7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以下简称“仲恺区税务局”)联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走进仲恺星艺佳家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