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夏至 吃荔果 打斗肆
夏至荔枝飘红。
惠州民间谚语中有“夏至吃荔果(即荔枝)”的说法。本版图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6月21日是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季的正式到来。夏至时节至,满城荔枝香。惠州夏至习俗有“夏至吃荔果”“打斗肆”,博罗民间以前还有“荔酌”敬师的传统。此外,我国不少地方则是吃夏至饼、夏至面。
“夏至吃荔果”做夏至
作为岭南地区的惠州,因为地处亚热带地区,有特别针对炎热天气的一些传统习俗。惠州的民间彦语中有“夏至吃荔果(即荔枝)”的说法。每到夏至时节,挂满枝头的荔枝宛如红焰欲飞天,满城荔枝飘香。
惠州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之一,荔枝种植历史久远,素以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闻名于世。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42万亩,大约占全省的1/10,主要分布在惠阳、博罗、惠东3个县区。今年(2020年)惠州全市荔枝挂果面积36.65万亩,预计产量超7万吨,将是荔枝丰产年。荔枝作为惠州特色优势产业,品种丰富,以“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优质品种为主,近年来新引进了“井岗红糯”“岭丰糯”“先进奉”等优良品种。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别多,天然葡萄糖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有特殊的促进作用。
荔枝是水果之中最为热性的水果之一,广东人形容荔枝“一只荔枝三把火”。夏至时正是阴阳交替之时,夏至过后,白昼会一天天缩短,黑夜则一天天延长。在夏至当天,惠州人认为吃荔枝不会上火,还有滋补作用。因此夏至当天,居民购买、吃荔枝风行成俗。如今也有不少市民,在夏至,约上三几好友,到荔枝园摘荔枝、郊游。市民惠婷,这段时间忙着联系惠东的荔枝园,准备在夏至当天带着孩子和姐姐一家人,到果园摘荔枝,去海边吃海鲜。不过,吃荔枝怕上火,可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凉茶,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来解“火”。
博罗民间夏至“荔酌”敬师
在博罗民间,夏至当天,还有“荔酌”的风俗。私塾是惠州古代以及近代民间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自古以来,学生对于老师都是尊敬有礼的。“荔酌”和“做夏至”的风俗,本意是学生请老师吃个荔枝、喝点小酒。民国《博罗县志》记曰:“夏至日,城中书馆各生,皆醵钱置酒,以宴其师,并邀请师之交好者,谓之荔酌,亦谓之做夏至”。这段实际也是拜师敬师的一种形式。
此外,惠州民间夏至日还有“打斗肆”的传统。所谓“打斗肆”,意思是“众人聚餐”,主要是知己好友一起聚餐吃美食。过去,老百姓的经济条件差,知己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没可能一个人“请客”,因此,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些食物,或在家中取来一些现有的食材,拿到聚集地方,聚会在一起吃喝,这便是“打斗肆”。“打斗肆”的活动近乎今天人们的AA制聚餐,既能解决肚子饥饿问题,又能让知心朋友开心相聚,增进了友谊。因此,夏至当天,坊间居民叫上三五好友,各自带上肉菜荔枝,聚在一起吃得开开心心。
夏收祭祖做夏至饼,收获冬麦吃夏至面
夏至时值冬小麦收获季节,我国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俗称“做夏至”。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宫》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举办隆重的“过夏麦”活动。一些地方的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夏至日,还有些地方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防生痱子。
同时,中国一些地方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改变,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品为主要食物,面条常常就是家庭首选。很多地区的人们把夏至吃面当成很重要的习俗。
这种吃面的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就是把面条煮好以后再用凉水过一遍,俗称过水面,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实在是太热了,一般三伏天吃面都要过凉水,吃凉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在胶州地区把这天的面条称为“入伏面”。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惠东渔歌演出现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惠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广府文化、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在这里杂糅,多种文化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