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岁月深处的箴言□曹杰

惠州日报 2020-06-13 08:28

龙门古村水坑流传数百年的李氏家规详尽细致,内容既包括讲述为人处世之道的先正格言,也包括列举家族先贤的处事范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备子孙学习效仿。时至今日,这些箴言仍然润泽着李氏后人,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追求幸福的信心。

在山城龙门,有一座建村700多年的古村落水坑。这座由南宋将军李延龄开基的古村,历经风雨沧桑,却如同迎风而立的巨石,岿然不动,坚韧地挺立在龙门县的万山丛林之中,任时代更迭,子孙同心同德,不断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名动粤东的诗酒簪缨大族。

这座离圩镇并不远的村子,能传承700多年,文脉古风,赓续不断的秘密,就藏在古老的李氏族谱家规之中。这不是简单的三五十个字,押韵工整、通俗空洞的家规,而是足足占了几十个开本、篇幅达数万字的一部煌煌之作,在整个族谱中占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这也是我见过最长的家规。

这些家规详尽细致,内容既包括讲述为人处世之道的先正格言,也包括列举家族先贤的处事范例,以备子孙学习效仿。李姓家规在总纲之下,分为“祠墓当展”“乡约当遵”“名分当正”“族类当辨”“谱牒当重”“闺门当肃”“蒙养当豫”“职业当勤”“节俭当崇”“争讼当止”“宗族当睦”“守望当严”“邪巫当禁”等数十个纲目,每个纲目下面用数百字阐明道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很长,但是这些家风族规都是近乎白话文写成,既不求押韵对仗,也不求用典委婉。例如在“节俭当崇”这一纲中写道“人生福分,各有限制,若饮食衣服起居一一朴啬,留有余不尽之享以还造化,悠游天年,是以养福”可谓言浅而意深,以一人之修德而同理于造化大道。山野村夫之流读之,能得其精神;博学洞见之人读之,能会其深意。

时隔数百年,细细品读,依然感觉像是与先贤们对坐而谈,共同探讨人生一样,倍感亲切,毫无晦涩感。看着看着,我不禁念出了声,站在一旁的老人仿佛很有触动,他用更为朴实的当地语言给我详细解释了一番。当我问起他是否能背诵这些内容时,他告诉我他并不识字,但是这些家规的很多内容都已经成了口头禅,从他的祖辈父辈一直流传下来,因此我一念,他便能对上号,在行为处事中,也自觉约束自己。

细聊之后我才知道,这位白发苍苍、衣着简朴的老者,子女事业成功,为人孝顺,晚年生活是十分优渥的,但是依然在种地耕作,平时在家,食不兼味,足可见家风族规中“节俭当崇”对他的深远影响。我不禁更加佩服先贤们务实的精神,其实水坑李姓在古代文化人很多,在清代,李姓子孙以李隶中、李步蟾、李步墀、李柱兰、李炽等为代表,甚至形成一个诗人团体,而这版《李氏宗谱》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正是李姓功名鼎盛、文运昌炽的时代。汇集着他们智慧的家谱,却丝毫不见逞才自美、用典自骄的现象,这在当时,可谓是一股极为难得的清流。

李姓家规的“家规开言”,相当于一部书的序言,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当年编撰者的良苦用心。“自古国有法、家有规,遵而行之,人品心术寓焉。我族代禀前谟,循祖训由来久矣,迄今丁口日蕃,性情不一,其中或哲或愚,或贤或否,所秉既偏所出不无歧。若家教不明,欲其尽归画一,不綦难哉。”可见当时的编撰者,正是考虑到每个人的学问和境界不同,因此才用平白晓畅的语言、事无巨细的规划来约束子孙。

不得不说,这种立之以实的家规,是真正能润人心的。在水坑古村,保留着一套刻于清代道光四年的《李氏家谱》雕版,这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李氏宗谱》的母版。虽然距今已经有近200年,但是光泽如新,十分精美。在家谱中,李氏先贤如献身家国、舐犊情深的李延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李谊、李谅兄弟,精明能干、苦心经营的李梅庄,志向远大、分支绳武的李震达,英雄勇武、光复祖业的李善长,倡建宝塔、大兴文教的李位庭,个性鲜明,让人感佩。当年,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雕版免遭损毁,李姓子孙同心同德,历尽艰辛。而给他们以勇气的,正是族规立“谱牒当重”的殷殷教诲。

时至今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争讼当止”“宗族当睦”“守望当严”等家规里的纲目内容,依然流淌在水坑李姓子孙的血脉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坑村如同潜龙在渊,默默无闻,发展也相对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水坑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但是水坑村民没有在贫困面前低头。在扶贫工作组进驻之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大山经济,用三年时间实现了脱贫致富。

当地村民、李氏子孙李冠雄在清远、翁源等地学习国兰种植技术之后,回到村里,开辟兰花种植基地。水坑村气候清爽,又有蓼溪嶂的清冽山泉,非常适合兰花的生长,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加入了种植兰花的队伍。他的宗亲李润红,9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右下肢终身残疾,但他自强不息,也和他一起种植兰花,经过几年的钻研,他成为技术能手,不仅走上了致富之路,也感动鼓舞了很多人。他们成立了蓼溪合作社,互帮互助,在创业路上,践行并丰富着李氏家规。

正如李姓家规在“家规开言”中所希冀的那样,“子孙各遵守而勿失焉,则家为肖子国为良民,不仅吾族一门之荣,吾祖在天之灵亦可以脱然而无憾矣。”清末李姓子孙累有功名,虽薄涉仕宦,但是政声极佳。此后历经动荡,家规的精神浸润到子孙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追求幸福的指南。

古人讲“家范肃于刑律,乡评严于斧钺”,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真正具有广泛而恒久的生命力的家规,无不以平实而浸润人心,龙门李氏家规虽然传播不是很广,但是其思想的精粹和言语的平实,对我们当下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依然有着许多启发与借鉴意义。

新闻推荐

龙门县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当地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深圳特区报惠州6月9日电(记者陈海峰通讯员惠讯)据气象和水文部门监测,6月5日8时至6月9日16时,惠州龙门县录得全国过程最大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