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马嘶圩□毛小玟
惠州蓝。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在农耕文明时代,赶圩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既繁忙又快乐。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圩市渐行渐远。而许多人熟悉的马嘶圩,将那种温婉的乡情深深地融进大家的心中。历史在变迁,老圩已经远去,但依然有许多值得留恋和珍惜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回味、咀嚼。
每天天刚亮,马嘶市场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繁荣景象不亚于当年赶圩的情景呢。
马嘶市场是马嘶圩变迁而来。马嘶村位于博罗县西部的东江与沙河交汇处。马嘶圩位于马嘶村东面,中间隔着一条由北向南汇入东江的沙河,与马嘶村隔河相望。马嘶村贝丘遗址是惠州已发现的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它是晚期贝丘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为考古学术语)厚140厘米,文物部门调查发现有石锛、石环、骨镞等,陶器有夹砂粗黑陶、红陶,还有灰色、红色软陶。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马嘶村这个地方就有人类居住。
史载,1215年,陈氏先祖迁居韶关南雄,后又迁居东莞常平。陈氏祖先陈中位是位善战将军,战功无数。陈中位去世后,他的一匹战马不时会发出哀鸣声。一天,陈中位的儿子陈子贵带着孙子陈墩实骑着这匹战马闲游。突然,战马朝东江奔驰,在东莞与博罗交界处停下,马匹两蹄直立,昂头嘶鸣,意似于此定居繁衍,故得名“马嘶”。至今,陈氏家族落户马嘶村已经有800多年。
过去,马嘶村人临江而居,江上往来的商船、客商络绎不绝,马嘶村村民便利用这个优越的地理环境,把吃不完的农副产品摆在江岸卖,吸引了来往的商船、客商选购,很快,马嘶圩形成了商品中转站,吸引惠州、广西、湖南等地商人在马嘶圩开铺做生意。马嘶村至今仍然住着一户祖籍广西的人家,很多人都称他堂叔。他告诉我,他的曾祖父就是把生意从广西迁到马嘶圩来的,至今有上百年之久了。在旧时,经济不发达,物资流通不畅,想购买日杂用品则需要等待“圩日。”“圩日”在人们眼中,是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的日子,这种日子一般为三五天,而马嘶圩逢每月3日、6日、9日都是圩日。每到圩日,园洲全镇各村的村民以及附近乡镇的村民会蜂拥而至,来马嘶圩采购日杂品。
听熟悉马嘶村的林叔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工商行政部门保护个体户正当经营,逐步放宽管理政策,允许农村社员以及社队多余粮油上市。大约在1980年,原籍马嘶村的香港富商捐款重建马嘶圩,改名马嘶市场,地址位于马嘶村前。后来,因为发展需要,马嘶市场再度搬迁到地理位置更加方便的博园路旁。所有农副产品均可上市自由买卖,不受限制,价格由市场调节。传统“三日一圩”不复存在,日杂品开始全天候在集市摆卖。正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种类不断丰富,加之新的农贸市场建成,渐渐地,狭小的空间不再能满足居民对于生活的追求,一些人开始陆续搬出老圩,原来古色古香的建筑也开始被人认为过于陈旧,老圩失去了原来的色彩。
据一位大哥介绍,马嘶圩依据沙河地形,由从北向南纵横交错两条街道组成。旅馆、邮政局、中国银行网点在圩的正中央,建筑以二层的“下铺上居”骑楼式商业建筑为主。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哥带我们去感受一下马嘶圩的风采。从河堤(即马嘶桥墩往东100米左右)下坡,左边一排2层楼房就是当年的食品站。随着车徐徐下坡,慢慢左拐进去,便进入马嘶圩,两边是拆了重建的房子,很明显,这里已经没什么人住了。
车子缓慢往里面行驶,路过见到的都是旧的房子,主人已经搬迁到镇上去或是在马嘶村那边的新房居住了。
我一边走,一边听大哥讲马嘶圩当年的盛况,走走停停,我忽然被一间房子窗户上的字画吸引了过去。看木窗上的字和画,有一定历史了。说来也是巧,我们发现这店铺传来音乐声,我直接走近门前探个究竟。屋里走出来一中年人,他介绍说,这店铺是他岳父的曾祖父传到现在,有上百年历史了。这算是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店铺了。
然后又往回走,在一家旅馆门前停下脚步,大哥若有感触,伸手指一下东边一间房子说,那间是过去中国银行网点旧址。我一听,嘴巴张得大大的,小小马嘶圩,还有中国银行?我带着疑问的眼神看着大哥。大哥郑重点点头,说,是啊,是当时园洲公社唯一一间银行。与中国银行网点并排的店铺都是一些杂货店、服装店等。
走在老圩,许多房子仍然遗留着旧时的印记。虽时间久远,但至今隐隐约约还能感受到老街当年的繁荣盛况。经过岁月风霜,“老圩”已斑驳破旧。
过去的赶圩,其实赶的就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既繁忙又快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如今圩市消失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丛林中。许多人熟悉的马嘶圩,将那种温婉的乡情深深地融进大家心中。历史在变迁,老圩已经远去,但依然有许多值得留恋和珍惜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回味、咀嚼。
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正透过百年榕树照射在窄窄的街道上,一条条金黄色的光束把老圩的身影拉长,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新闻推荐
6月9日上午,笔者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8日出现山体滑坡的新博高速、博深高速等路段,已基本恢复交通。但受连续降水影响,部分...